駐馬店廣播電視台記者 楊正國
5月25日,記者走進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老河鄉南板橋村西瓜種植基地,濃濃的瓜香氣息撲面而來,40多座大棚整齊排列,瓜綠個大,長勢喜人,一派豐收景象。
「這裡的西瓜個大勻稱,口感爽甜,不愁銷售,也是我們多年的合作夥伴。每年到了這個季節,我就提前電話預定。」來自外地的西瓜銷售商張先生告訴記者。
「俺這40多座大棚,夏季種西瓜,秋季為蔬菜,一年下來可收入60多萬元,除去種子、肥料和當地村民工資等費用,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大棚負責人劉廣東掰著手指頭高興地向記者算了一筆帳。
南板橋村位於驛城區西部,屬於伏牛山余脈。過去因為山地貧瘠,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村民生活處於溫飽狀態。近年來,在鄉政府的主導下,加大政策扶持,引導農民引進種植新品種西瓜,使許多山地、荒地變成「寶地」,當地農民逐步富裕起來,不少人還到城市購置了房產。
「我們引進的西瓜品種好,瓜甜爽口,市場銷售不是問題。通過這幾年的輻射帶動,不少農民參與到西瓜種植,從中獲得了厚利,嘗到了甜頭。」老河鄉鄉長喬陽告訴記者。
近年來,驛城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依託地域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相繼培育發展蔬菜、瓜果、育苗、食用菌、中藥材等10多個種植基地和農業產業園區,實現了農業產業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集聚化發展。
走進驛城區胡廟鄉韋崗村的桃園裡,又是一番景象:放眼望去,翠綠盡染,青綠色的冬桃掛滿枝頭,忙碌的村民們正在為冬桃套袋子、扎袋口,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園圖案。
「過去沒事幹,不是打牌就是玩手機。現在家門口打工,忙的充實,顧家掙錢兩不誤......」村民周翠英開心地說。
桃園負責人常中立是一位80後的大學生,畢業後,放棄城市的安逸工作,選擇回鄉創業,當起了「新農人」。然而,創業並不是他想像的那麼簡單,一波三折的艱辛經歷也讓他積累了不少經驗,熟練地掌握冬桃種植技術,實現了當初返鄉創業的夢想。
「冬桃產業是三分種植,七分管理。經過八年的滾動發展,目前冬桃種植面積達到200餘畝,年產量120多萬斤,年銷售額可達400多萬元,常年使用當地群眾50多人,也為他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常中立很欣慰地向記者介紹。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近年來,驛城區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同時,大力發展「菜籃子」、「果盤子」經濟,支持建設一批經濟效益高、產品質量優、生態效益好的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截至目前,全區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4家,註冊家庭農場294個,培養組建了龍頭企業帶動型、致富能人引領型、種植大戶示範型、農戶聯合創建型等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組織20多家,輻射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穩步發展。
「下一步,驛城區將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示範帶動,提振農民信心,鼓足種植幹勁,延伸和拓展產業發展鏈條,形成以種植、加工等為一體的主導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吸納更多的群眾就近就業,為推動全區鄉村振興蓄勢賦能。」驛城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湘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