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朱劍鋒 汪洋 通訊員 賀志勇
一路之隔,南側院落內,丙綸排刷非固化刮板等多種防水工具火熱生產;北側民居中,貨架上防水產業用品一字排開,平輿縣東皇街道大王寨社區張樓村豫搏防水工具加工廠負責人張小永和員工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帶貨,為「硬核」產品開闢「雲上」新市場……2023年12月27日,記者在豫博防水工具加工廠看到,線上線下一派紅紅火火的生產景象。
今年45歲的張小永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早年因為家境不好,14歲就輟學外出務工。2008年初,歷盡坎坷的張小永投身於防水務工潮,遠赴上海,從最髒、最累、最苦、最危險的樓頂防水做起,經過4年的打拚和努力,他從打零工到攬工程,直至2012年註冊成立上海豫搏防水工程有限公司,一直奮鬥在建築防水一線,企業也一步步從小變大,做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憑著多年的防水經驗和敏銳的市場觀察力,張小永意識到,想要防水做得好,選對工具很重要。完備的防水工藝不能少,一把趁手的工具更不能少。2014年,審時度勢的張小永進軍防水工具市場,生產銷售各種防水工具,並結合自己的防水施工經驗,開發擁有自己品牌的防水工具,嘗試著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銷售。沒想到,用戶反映良好,訂單源源不斷,營收更是連年翻番。
東皇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祥祥告訴記者:「張小永可以說是我們東皇街道走出去的眾多新型農民的典型代表,不僅具有我們農民艱苦樸素的精神,更具有新型農民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在2008年,張小永獨自一人到上海從事防水工程,在創業的過程中掌握了技術,然後開闊了眼界,掙得了票子,然後換得了腦子。在今年,我縣開展三園建設,張小永同志積極響應縣委和我們街道黨工委的號召,在我們王寨支部書記多次邀請之下返回家鄉進行創業,有力地帶動了我們東皇街道特別是王寨社區周邊群眾的就近就業問題,目前他創辦的防水加工廠正常情況下,能夠保持在30名工人就業,每位工人每月的工資可以達到3000元以上,可以說是既發展了自己,又帶動了周邊鄉親的就業創業問題,也對於我們縣的三園建設做出了貢獻,下一步我們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對防水進一步擴大產能,進行積極的幫助協調。」
一位成功遊子的最大心愿莫過於榮歸故里,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創業成功之後,張小永時刻牽掛家鄉的發展,2022年初,他投資300萬元回鄉創辦平輿縣豫搏防水工具加工廠,並在本地招收困難群眾,一邊對他們進行培訓,一邊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實現家門口就業。目前,加工廠已招收20名當地村民務工增收。
加工廠工人陳吉慶說:「我是一個電焊工,在這兒一直做這個烤爐焊接工作,非常方便,還能照顧家,一月工資也可以拿到七八千,多了可以拿到八九千,非常感謝張樓社區為遊子返鄉帶來了創業方便。」
如今,張小永在線上淘寶、抖音、拼多多等平台打造了一站式購齊服務。一個個發往全國各地的包裹正在打包,據悉,冬季是淡季,每天有200多單,夏季旺季時每天至少也有500多單。
張小永表示:公司始終專注於防水工具,歷經2年的發展,具備獨立研發和生產數控車床全系列,大、中小型普通車床、台式鑽床、銑床及相關專業化設備的能力。尤其是2023 年,趁著平輿縣大力發展「三園」建設的東風,藉助社區共同富裕加工園的優勢,實現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今後,公司將以製造防水工具為依託,大力拓展上下游相關產業,並逐步將每個產業發展成為行業領先產業,把平輿縣「中國建設工程防水之鄉」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編輯 李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