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隨心 意蘊交融

2023-04-04     荊楚網

原標題:自在隨心 意蘊交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歆 通訊員 程毓

不同色相的藍、大片的白,以及黃色、褐色糅合在一起,遠處好似霞光……這幅畫是什麼?是海浪,是雪山?答案是:都可以。

這幅名為《嶙峋萬仞》的高溫釉彩畫作品,創作者為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管家慶。前不久,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看到,百件高溫釉彩作品陳列在約300平方米的空間裡,隔板牆鏤空,整個空間顯得開闊通透。管家慶說:「想了解高溫釉彩畫,你得先去看畫,去體驗、去感受。」

由符號的抽象到自然的抽象

在管家慶的眼中,高溫釉彩畫是「流淌」的畫。燒制前,先將矽、鉀、鈉等多種礦物質科學配比成釉料,再把釉料一層一層鋪在泥坯之上,釉彩並不顯色,只在泥坯上留下深淺不一的棕,然後進入1300℃的高溫爐中燒制,釉彩在高溫爐中滲化、穿透、覆蓋、凝固、流動、拉絲,自行窯變。

開爐之前,沒有人知道畫作最終的形態,對畫家而言,「驚喜」和「驚嚇」同在。

並且,由於釉彩窯變碰撞,燒制完成的畫作色彩邊界通常並不清晰,圖像被打散,解讀的空間也被更多地讓渡給觀賞者,他們在觀看畫作時的喜怒哀樂成為畫作含義的一部分。

高溫釉彩畫的抽象和多重解讀,是管家慶著迷於此的重要原因。

在接觸高溫釉彩畫之前,管家慶在設計界非常有名。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昌區區徽設計、黃鶴樓品牌博物館設計、中國光谷徽標設計……這些大眾熟知的標誌,都出自他的手筆。

2006年前後,他接受委託,設計一款酒瓶,對方要拿到實實在在的設計產品,為此,他前往江西景德鎮「駐場」。等待燒制的間隙,他和當地畫師聊成一片,開始嘗試釉彩畫的創作,很快便迷上了釉彩自然流淌的感覺。

「高溫釉彩畫創作初期是『盲畫』,即便進行了很多色彩測試、做好了標記,也無法預計最終的成果,是一種自然的、偶發的抽象。」管家慶說,設計和繪畫是完全兩件事,但在「抽象」上,達成了奇妙的統一。

設計要根據委託方的需求,採用設計符號表達意向,而設計符號通常從具體的標誌物上抽象而來,高溫釉彩畫則是在燒制過程中,釉彩自由流動形成自然的抽象,兩者都在觀者的解讀下,迸發出無限的意蘊。

自在隨心的新意象繪畫

管家慶的釉彩畫色塊交融、邊界模糊,很有現代感。管家慶形容起自己,卻是一個「傳統的人」,這一點在他的設計中可見一斑,八卦、松竹、古老文字是他的常用元素。

「我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能理解五六十歲年齡段人的喜好,面對年輕人群,我就不見得做得准。」管家慶說,設計工作要找到對應人群的審美,自在、簡約、隨心是和他同年齡段人共通的關鍵詞,也是他一以貫之的設計風格,有趣的是,這一設計創作過程所經歷的心靈體驗,和現當代審美中的新意象不謀而合。

新意象極具獨特浪漫主義情懷,將天、地、人的自然法則貫穿於藝術探索之中,以自然之心態,自然之筆觸,達到自然而然的意境,追求精神自由的抒發,引發無限的幻想。同時,新意象強調創新意識、崇尚自然、獨具個性,更注重誘發觀者的感受力與想像力,進行自我的啟示,激發內在的精神。

以陶瓷為例,傳統陶瓷建立在實用基礎上,就地取材、粗料巧做、因陋就簡,審美與實用相結合;現代陶瓷以放任、偶發、自由的形式充分體現黏土的率性表現,表現陶瓷材料的天然色澤和肌理,用釉色、紋飾做裝飾;新意象陶瓷則更為寫意,陶瓷的肌理和創作者的情感意識交融,是「畫由心生,心物合一」的表達。

在設計行業乾了30多年,「受眾意識」似乎成為習慣或本能。他認為,作品的意蘊是創作者的表達,更是觀眾的感知,「我希望觀眾來體驗作品,而不是定義它們。」管家慶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c1caea383e9b207e10124c3e6d15d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