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揚州八怪之一,為朋友解圍的詩竟成了絕唱,留下一段佳話

2023-12-25     三目史官

原標題:他是揚州八怪之一,為朋友解圍的詩竟成了絕唱,留下一段佳話

在中國古代,揚州一直是一個經濟和文化都非常繁榮的一線城市,在這裡,有無數歷史名人都留下了他們的堪稱為傳世的經典詩句,如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宋代的大文豪歐陽修等。然而,在清代的康乾盛世,揚州卻演繹出了一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畫派——揚州八怪。「揚州八怪」中最為著名的金農,在揚州時有一段佳話,也為世人留下了一首堪稱絕唱的詩。

金龍是浙江錢塘人(今天的杭州市),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比鄭板橋大六歲。金農雖為「揚州八怪」中的大畫家,但他卻猶以詩詞見長。鄭板橋之所以獨與金農最為交好,是他非常讚賞金農的才氣和人品,為此他曾寫下過「杭州只有金農好」的詩句。

金農自幼就聰明好學,非常喜歡寫詩,在他少年的時期就成了一位聞名遐邇的天才小詩人。在他二十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去拜訪這個大學者毛奇齡,毛奇齡看了金農的詩以後是非常激動,認為這是他晚年發現的一個詩壇奇才。後來他又去拜訪了當時的著名詩人朱彝尊,朱彝尊當時是詩壇上的領袖。當他見到金農的時候,也非常高興。他就說:「雖然我現在牙齒脫落了,年紀大了,但是你寫的詩,我可以馬上脫口而出。」這個泰斗級的人物能夠隨口背誦一個少年的詩句,由此可見金農在詩詞上的造詣,那絕對是超越常人了。

康熙五十九年(公元的1720年),金農受朋友的邀請,來到了繁華的揚州城,當時他年僅34歲,正值風華正茂,他的詩文的聲明也是越來越大。根據《雨窗消息錄》記載,有一天,揚州的一位大鹽商在這個平山堂宴請金農,同時還邀請了揚州許多有頭臉的人物作陪,其中也不乏有名的文人墨客。大家乘興之餘,就商量著決定要玩當時比較流行的、一種時髦的遊戲——行酒令。要求以古人有關「飛紅」的詩句為題來作詩。每一個人所作的詩句中一定要帶有「飛紅」這兩個字,否則就罰酒三杯。

當酒令行到金農的那位鹽城朋友來做詩了,可是這個人憋得是面紅耳赤,到最後也沒想出一個合適的句子來。大傢伙兒都等不及啦,要罰他喝酒。這鹽商一著急,突然想到了一句詩來,也沒有多加考慮,就脫口而出,他說:「柳絮飛來片片紅。」但凡有一點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柳絮那是白色的,怎麼會是「片片紅」呢?在座的朋友頓時哄堂大笑。這位鹽商知道大家都在嘲諷他,面紅耳赤,非常尷尬。

就在這個鹽商唯唯諾諾,急的滿臉通紅,準備要喝酒時,金農連忙站出來幫這個鹽商朋友解圍。他非常嚴肅地對大家說道:「這確實是出自一首古詩,是一位元朝詩人吟誦我們揚州平山堂的詩句啊。」大傢伙兒都是半信半疑,就讓金農把詩句給誦讀出來。金農不加思索,是脫口而出:「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歸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

我們知道,在揚州有一座名橋就叫廿四橋,就在當時的平山堂旁邊。是說當時是春風撲面,人站在平山堂上遠望,看到遠處的桃花渡,夕陽返照過來,把漫天飛舞的白色的柳絮都染成了紅色。大家都明白,這並非古詩,只是金農才思敏捷,不得不讓人制服,隨即便是一片叫好聲。而他的那位鹽商朋友,更是非常感激金農。而這首即興詩作卻成了絕世佳作,廣為流傳。

金農不光是詩畫上乘,而其書法上的造詣則更是一絕。他獨創的「漆書」書法則更是獨步天下,成為當世一絕。也正是這樣一位詩、書、畫天下揚名的大才子,在仕途上卻是非常地不順。他屢試不中,五十歲那年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又名落孫山,無奈之下便心灰意冷,終生在揚州賣畫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c106fa8604d59f9ac627501f83f39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