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通用均有新能源車型破萬 合資車企被低估了吧?

2023-12-04     道哥說車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麻建宇】每個月月初,按例是造車新勢力們「放榜」的日子,不過隨著行業越來越卷,有些合資車企也加入了月初「放榜」的陣營,有意思的是,這些合資車企的新能源車型銷量成績還比較可觀。

近日,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公布了品牌或旗下車型在11月的銷量成績。其中,上汽大眾ID.單月交付再創新高,銷量達到了1.56萬輛,而大眾ID.3月交付量則達到了1.2萬輛;上汽通用方面公布了微藍6的銷量,儘管未公布具體銷量,但「交付量破萬」也能說明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裡,「交付破萬」都是衡量造車新勢力們是否居於「頭部」的標準,而如果繼續延續這一標準的話,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實際上已經不遜色於「頭部造車新勢力」。當然,即便結合11月造車新勢力們的交付成績來看,上汽大眾也超越了哪吒汽車。

不是短暫的火熱 合資車企們是不是該被重視了?

在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中,絕大多數合資車企被理所當然的當成了毫無疑問的弱勢群體,哪怕當初它們也曾風光無限。而這種「刻板印象」也並非沒有道理,畢竟在用銷量說話的汽車市場中,幾乎所有合資車企都新能源車方面有過吃癟的過去。

不過,漸漸地,有些合資車企似乎找到了一些狀態,就比如上述提到的上汽大眾、上汽通用,旗下已經能有月交付量過萬的車型了。值得關注的是,它們在新能源方面的「火熱」並不是「曇花一現」,而是持續了一段時間了。

其中,上汽大眾旗下ID.3已連續四個月銷量破萬,如今已經成為了大眾汽車在華銷量最好的純電動車型。而上汽通用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還更出色,微藍6交付量在11月成功破萬之外,旗下的別克E5更是憑藉高性價比成為了合資純電車型中少數幾個打開局面的車型之一,甚至在中大型純電SUV細分市場中還能排在前列。

當然,它們熱銷的原因是有一部分或者說很大一部分價格因素,ID.3是在7月降價之後突然火起來的,而微藍6更是在指導價降至11.28萬元人民幣起之後才成為10萬級純電動汽車「卷王」的,至於別克E5、E4等車型,「性價比」本來就是它們最有力的武器。

不過,即便是「以價換量」也並沒有什麼「丟人」的,畢竟在內卷嚴重的中國汽車市場,「以價換量」也不是每家車企、每個車型都能玩得轉的。

大象轉身必將勢不可當?

在汽車產業面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大象轉身必將勢不可當」是用來捍衛合資車企聲量的武器。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別看現在它們比較弱勢,調整過來之後會很厲害。從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來看,這句話似乎就快成真了。

而更多合資車企,比如東風日產、東風本田、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等也有明確的轉型計劃,甚至其中東風本田都開始動起了「東風本田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心思。或車型規劃、或品牌規劃,這些「大象」都正在研究如何快速轉型。

以如今的市場來看,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在新能源方面的銷量已經有了比肩造車新勢力的能力。從近期各個造車新勢力公布的11月交付量數據來看,除了交付超過4萬輛的理想汽車和交付超過2萬輛的小鵬汽車之外,更多造車新勢力的銷量還是在2萬輛以內。也就是說,上汽大眾、上汽通用與它們的差距並不算太大。

但這也並不是合資車企用「大象轉身必將勢不可當」自嗨的理由,它們要面對的「敵人」實際上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比如11月新能源銷量破6.5萬輛的吉利、新能源銷量達到31170輛的長城汽車等等。雖然這些自主品牌車企也是靠很多子品牌聚力達到的成績,但反過來想,合資車企如今的處境難道僅僅是因為造車新勢力們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bc64b1db08ca5876a54a8f24b3a6d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