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旗奔跑,車站消防救援站讓模範的旗幟愈加鮮亮

2024-11-03     文匯報

初心之地、光榮之城。上海黃浦,全國消防救援隊伍首個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模範消防中隊」車站消防救援站就駐守在這片紅色熱土上。

授稱25年來,車站消防救援站以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給人民以力量的實際行動賡續榮光,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9次、集體三等功31次,榮獲省部級及以上榮譽12次、廳局級榮譽66次,讓模範的旗幟高高飄揚、愈加鮮亮。

「模範」之旗,從何而來?答案就是,靠過硬的戰鬥力,從火場上拼殺出來的。

長篇紀實文學《蹈火英雄》記錄著車站消防救援站的32次硬仗決勝、67次比武奪旗,勾勒出車站消防救援站以訓戰起家、靠能戰立身、因勝戰成名的崛起之路。授稱25年來,車站消防救援站成功處置各類警情2300餘起,救助疏散被困群眾310人,「模範」旗幟總是飄揚在任務最艱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累累戰功,靠的是平時練就的深厚「內功」。

把優秀當達標。在車站消防救援站,無論身份、無論崗位、無論新老,每個人都自覺把「優秀」作為最基本的要求。上世紀80年代,隊里自創「魔鬼訓練法」,不懂的就學、不精的就練,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百遍千遍。高強度的訓練讓官兵們雙手發抖,連筷子都握不住,但沒有人想到把訓練強度降下來,乾脆直接改用叉子吃飯。時光荏苒,人員更替,「業務樣樣精通,指戰員各個拔尖」的標準沒有變,用叉子吃飯的傳統也沒有變。

苦練加巧練。面臨新的時代課題,車站指戰員很清楚,苦練的「傳家寶」不能丟,巧練的新方法不能少,靠苦練加巧練才能找到戰鬥力的新增長點,才能永葆「急難險重關頭讓『車站』上」的鐵軍風采。

直面超大城市核心區消防救援所急,車站消防救援站踏上了破局之路——創新6種火場適應性訓練科目、9種典型對象戰術操法;推行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繩索救援等「一班組一專業」主攻方向;組建無人機飛手隊,開發過壓堵漏器、多功能消防安保背心等實用裝具;深耕CFBT煙火特性訓練,研發沿街縱深商鋪、老式單元樓、垂直筒子樓等「火災模型屋」;鑽研樓梯間水帶管理技術、狹小空間架梯技術、複雜空間戰術性通風技術等戰法,在總隊基層指揮員培訓上廣泛推廣。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申城消防衛士」楊長發是一名攻堅組成員,已經榮立「戰功」6次。談到火場上的英勇表現,他說,「就一門心思把火滅掉,把後背交給戰友,沒有別的顧慮」。他的話是對車站消防救援站戰友如兄弟、團結似一人的真實寫照。

25年的櫛風沐雨,賦予了「模範消防中隊」的旗幟更光輝的色彩。開啟下一個25年,車站消防救援站正滿懷信心、擎旗奔跑,奮進在中國特色消防救援新路上。

作者:

文:張曉鳴 施永平 圖:採訪對象供圖 編輯:王宛藝 責任編輯:祝越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b3ba77ec8743dbd588f5ba34b70ef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