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出行革命,2019全球未來出行大會在德清召開

2019-10-26     路由社

全球視野下,未來出行產業會發生什麼樣的變革?未來出行產業參與主體的關係將如何重塑?

為尋找這一答案,10月25-27日,「2019全球未來出行大會」在德清召開。會議的主題是:迎接出行革命。

「在這一輪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驅動下,全球出行領域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綠色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跨界融合發展趨勢正在重塑出行產業和出行方式,政治催生一場馬路上的革命」。這是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馮飛在致辭中的話。

一直關注共享出行產業發展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由於智慧型手機的迅速普及、移動網際網路滲透率的不斷提升,使共享經濟由供需雙方點對點的撮合,變成了通過多對多供需平台的優化匹配,極大釋放了共享經濟的活力,使共享經濟在全球實現了快速發展。他認為,共享出行是當今社會需求最為迫切、行業成熟度較高、規模最大、成長速度最快的一個領域。共享出行不僅正在改變著未來的出行,還將對汽車產業的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從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角度,圍繞我國到2035年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的宏偉目標,介紹了我國將要構建的五大重點系統:打造立體化跨區域的出行服務系統;打造通勤化的城市群出行服務系統;打造便捷化的城市出行服務系統;打造均等化城鄉出行服務系統;打造一體化的旅客聯程服務系統。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處長吳衛介紹了國家發改委從2018年開始著手研究制定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他告訴與會者,國家在智能汽車創新發展中要構建六大體系:技術創新體系、產業生態體系、路網設施體系、標準法規體系、產品監管體系、安全管理體系。他還告訴與會者,目前,國家發改委正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工作部署,抓緊對《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進行修改完善。按照預定計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會在年內印發。

能源轉型委員會(ETC)主席Lord Adair Turner認為:能源轉型需要世界不同領域的公司聯合在一起共同努力,遵循法國巴黎協定書將氣溫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內,在2050年達到碳零排放的目標。他指出,在過去十年,電動汽車成本下降,包括太陽能在內的發電價格下降了90%,風能發電價格下降了60%,我們要儘可能把經濟體的各個方面都電化,用氫能為很難獲取直接電源供能的區域提供發展動力,改變他們的出行模式,達到零排放的目標。

世界銀行首席交通專家Arturo Ardila-Gomez以北京地鐵的作用闡釋了公共運輸的重要作用。他說北京一個城市就有1202萬次的客流量,就是說有1200多萬人決定坐地鐵,如果轉換成道路交通的話,那就是大約925萬輛車,會產生4900多萬噸碳,如果中國沒有地鐵,就需要額外的汽車,額外的汽車就是5514萬輛,將會帶來294.2億噸的碳,這是一個巨大的危害。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連慶鋒指出,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有效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過去幾年裡得到蓬勃發展,走過了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發展階段,進入到了依靠內生髮展動力來實現平穩增長的2.0階段。這個階段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過去我們定義的新能源汽車藍海到了紅海,行業內外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出現悲觀情緒,在當前關鍵時期,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未來的前景怎麼看至關重要,如果不回答好這個問題,很容易讓人迷茫,甚至讓很多人當逃兵。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歐了出行董事長張文輝認為,在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推動下,汽車行業的價值正在由過去的以車輛為中心的模式,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模式,汽車產業的格局從以產品+技術為中心,向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升級,由產業鏈的升級向產業圈的升級演變。當前汽車的製造+銷售大概占到90%的利潤空間,到2025年以後,汽車售後服務中汽車出行的後市場將會有六倍的增長,占接近60%的售後服務份額。車企零部件供應商靠賣車賺錢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以通信行業做比。他說,通信行業有電信運營商,這個產業和手機行業、設備運營商行業是並行關係。在自動駕駛驅動的未來出行領域,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都會出現自動駕駛數據運營服務商。而通信運營商沒有全球品牌,美國的電信運營商和中國的電信運營商不一樣的,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和日本的電信運營商不一樣,日本的電信運營商和韓國的電信運營商不一樣,這是自然形成的狀態。未來汽車產業的分工或者未來出行的分工,也會是這麼一種局面。

騰訊公司副總裁鍾翔平認為,移動網際網路、智能終端培養出了新的數字消費習慣,用戶希望保持實時在線,開車時短暫的失聯都會讓他們產生焦慮心理。我們需要解決的正是這種心理焦慮,生態車聯網是解決方案之一。過去的車聯網更多的是致力於讓車功能性的連上網,但在應用服務數量、面向用戶的便利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我們要通過和車企、各個行業夥伴一起努力,構建以人為中心、全時在線的車聯網服務平台,讓用戶在車內可以更便利的使用車聯網完成各項需求。

陳清泰指出:從全球看,綠色共享出行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已經引起主要國家和公司的高度關注。在這個領域,我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這是難能可貴的,值得特別珍惜。但是,它畢竟是一個新事物,是一個巨大的複雜的社會工程,還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商業模式、運行方式、服務的產品技術,以及政府的監管,都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和解決。因此,特別需要官、產、學、研協同努力,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良好的共享出行環境,充分釋放未來出行造福社會的潛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QkmD24BMH2_cNUgAg9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