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劉青雲的神仙組合,貢獻了這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2019-08-29     影視地平線

越來越難見到純正的港片了,這或許是近年來最多的感慨,失去台灣市場,轉而北上,又因為水土不服,加之內地資本蠻橫入侵,失去話語權的創作者,不得不一次次的妥協,於是,我們總在一邊感嘆影片質量的每況愈下,一邊又無比期待新鮮血液的注入。

雖然,近年來,有《追龍2》《掃毒2》《使徒行者2》等影片的輪番上映,或許,我們能夠從明爭暗鬥的槍戰中,隱約窺探到一丟丟港片的影子,可惜,大概也就是因為,那幾個年過半百還在苦撐的香港老演員們,沒有他們,恐怕,我們連港片的影子都很難尋覓得到,只是,這些不斷出現的續集,有某種意義上的狗尾續貂之嫌,其實,也在間接的說明,目前,香港電影隨時面臨著江郎才盡的窘境。

既然如此,那索性就不斷重新回味一下過去的港片,找找那時候的感覺,或許,會有新的啟發,老樹如果打理的好,還是可以長出新芽的,比如,這部千禧年來臨前一年上映的影片《暗戰》。

我想,這可能是新舊世紀交替之時,為數不多的港片佳作,畢竟,劉青雲和劉德華的組合,加上游乃海的創作,杜琪峰親自操刀,自然,質量過硬的同時,或許,也會讓我們從中思考出,如何才能推陳出新的保持港片本色。

1

《暗戰》這部電影,是杜琪峰在藝術與商業之間探索的產品,在敘事風格上,依舊保持著沉穩克制且簡潔大方的格調,當然,除了為數不多的槍戰場面,故事最主要的集中點,大概就是劉德華飾演的華和劉青雲飾演的何尚生身上,二者之間,雖延續著港片一貫的英雄相惜的套路,但是,《暗戰》卻跳脫了俗套的框架,模糊是非善惡的道德觀念,其中,我們絲毫感知不出正義與邪惡所站立的角度,自然,觀眾的吸引力便集中在了高手與高手過招中,那種若即若離的欣賞與不舍。

故事的內容其實很簡單,自知時日無多的華,決定找殺父仇人光頭陳報仇,當然,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於是,拉上了談判專家何尚生,一步一步引何尚生入局的同時,其實,已經註定了最終結局的走向,而在故事安排上,雖然,何尚生被華利用,可是,卻不能說何尚生就是華的棋子,因為,高手之間的較量,從來都是見招拆招的。

《暗戰》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為杜琪峰之後電影中,充斥著的濃濃宿命論奠定了基礎,華作為盜賊,四個星期不到的壽命,其實一開始,我們已經知道了最終的結局,而何尚生,雖然一直想要親手將華送進警署,可是,在兩人的較量中,逐漸了解事情真相後萌生的憐惜,讓他糾結在法律與情感之間,但,警察終究是要抓壞人的,這是一條不變的準則。

命有時候早已註定,既然如此,索性就在這註定的命里,好好折騰一番。

限定的框架內玩出不一樣的花樣,於是,整部影片徹底擺脫了80年代香港電影中,兄弟肝膽相照出生入死的激情,反而,將這種男人之間的情感,融入最為細膩的眼神交流中,亦敵亦友的身份糾結,譜寫著時代縮影下略帶悲壯的男人情誼,這時候的電影里,一起同生共死,變成了正面的爭鋒相對。

整部影片,我們可以從中感覺到某種絕望的氣息,配合上堪稱經典的音樂,給人一種英雄末路的解脫,解脫不是淒涼,而是從絕望中孕育出希望的樂觀,正如電影最後,華完成了復仇的事情,何尚生也沒有把華送入警署,最終,那份報紙上神秘人為癌症治療捐款兩千萬,和公家車女孩脖子上的鑽石項鍊,都成為了一種希望的象徵。

我想,杜琪峰大概相信宿命,可是,他偏偏又想要打破這種宿命,就像之後的《槍火》或是《放逐》,難以克制的悲涼情緒之下,卻是一種向死而生的樂觀,這大概就是杜琪峰的電影之所以獨樹一幟的原因吧。

2

我認為《暗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影片中,恰到好處的溫情展示,有人認為,情這種東西,一般在女人身上體現的最多,而男人的情是隱晦的,因為,這種尺度很難把握,稍有不慎,就會落入基情的俗套中,但是,《暗戰》卻對於這種若隱若現的情誼拿捏的很準。

華用相機拍何尚生時,兩人隔著人群的對望,這算是第一次的接觸,而當華在天台指定約見何尚生時,這算是兩人的第一次交鋒,只是,杜琪峰在這裡的處理很是細膩,話不多,卻把所有的鏡頭都放在了兩人之間的眼神交流上,劉德華的酷,劉青雲的穩,當兩人相遇,那種不言而喻的相惜感覺,時刻挑逗著觀眾敏感的神經。

電影中,總在強調著時間的緊迫,可是,內容中,卻不緊不慢的展示著二人戲耍的過程,快與慢的對比,讓觀眾產生了一種矛盾的心理,那就是情緒上的焦灼感和心理上並不想讓交鋒停止的期望,所以,原本舒緩的內容,卻造成了神經上的緊繃,這就是那時候港片所具有的特色,利用情緒上的共鳴,來達到熒幕內外的互動,利用細節的展示,來完成故事內容的推進。

《暗戰》打破了正邪自古不兩立的傳統,當然,這並不是對於道德的底線的挑戰,而是刻意放大了人性中殘存的善,如果單純的站在刻板的是非觀高度進行拍攝,那麼,《暗戰》也不會成為佳品,杜琪峰將對於生死看淡的豁達以及性本善的理念融入了進去,利用所剩不多的生命線,在早已註定的宿命中,完成了最後的救贖,這種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結局,最是可以讓觀眾所接受的,即使有點悲情了,但還是可以笑著看待。

我想,在《暗戰》這部現實題材的電影中,可以看到杜琪峰身上所具有的浪漫主義情懷,生死有命,卻也在生死之間,完成了最為可敬的惺惺相惜與最為原始的善良救贖。

3

1999年,千禧年來臨之前,杜琪峰擁有了最為重要的兩部作品,《暗戰》和《槍火》,這兩部作品,改變了人們對於槍戰片的固有印象,也慢慢的從外在的激烈碰撞收斂為內在的情緒表達,以靜制動可以說是最合理的解釋,這種收斂,並不是丟掉最初港片的江湖氣,而是讓江湖變得更加貼合實際。

不過,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或許是因為考慮內地市場的緣故,原本遊走在規則之外的爭鬥,慢慢的朝著規則之里靠攏,於是,很多港片變得束手束腳,原本模糊的是非觀,不得不再次加強,於是,是非觀有了,可是人性卻丟了,因為情理給法理作出了讓步,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為了能夠保持港片的味道,不得不倒退回80年代的那種做法,用火爆的場面作為襯托,可這卻丟到了最應該關注的細節問題,不倫不類的纏綿情感,讓原本最應該突出的人性善惡失掉色彩。

《追龍2》中,臥底身份的尷尬設置,綁架場景的漏洞百出,故作矯情的懸念設置,都成為了失敗的原因,還有《掃毒2》中,對於兄弟情誼的刻畫,並沒有讓觀眾產生情緒上共鳴,便直接轉入了你死我活的爭鬥,最後,靠著火爆的追逐賺回了一點點的眼球。

港片的核心是什麼?那就是對於細節的刻畫,對於人性的挖掘,對於劇情的打磨,無論多麼酷炫的特效,缺乏核心的支持,都會成為市場的炮灰,所以,透過港片的輝煌和港片的沒落,我們或許可以有所啟發。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認真的尊重電影創作,認真的回歸電影的初心,熱愛電影,才能真的做好電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Pon5GwBJleJMoPMGY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