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總是不停地述說著即將過去的2019有多糟糕,但到了年底的時候,這個年份還是帶來了些許溫柔。
11月跟12月的好片太多太多,不斷地滿足著愛看電影的你與我。
聊過《南方車站》聊過《好萊塢》,當然還有——
婚姻故事
每年的金球獎,可以說是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前瞻;
公布提名前原以為大熱門的不得是《愛爾蘭人》亦或《小丑》,但公布後才發現被《婚姻故事》拔了頭籌。
最佳影片、最佳女主、最佳男主、最佳女配以及最佳劇本、最佳原創配樂,一共六項提名領跑。
轉念一想也合理,
《婚姻故事》在威尼斯電影節放映後讚譽不斷,大概一周前在Netflix上線,評分也是居高不下。
豆瓣評分穩定在8.8分,IMDb8.4分,Metascore94分,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6%,全平台好評,已經是很多人的年度十佳之一。
坦白講比起其他幾部熱門好片,《婚姻故事》其實吸引力是最少的,故事也最簡單。
別人都是黑幫史詩、電影往事,就它只講一段失敗婚姻。
詳細概括,就是一對美國中產階級夫婦的離婚往事。
在這個全世界下沉的時代,關心一對美國中產階級夫婦本身就顯得相當不接地氣,而且婚姻家長里短狗血生活還能拍出什麼花樣?
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告訴你,可以的。
電影的開頭,是兩段自述。
亞當·德賴弗飾演的丈夫,緩緩敘述著自己妻子的一切優點:
她在外待人和善、熱愛小動物,事業上是名優秀的戲劇演員,出名早演技好;
在內事事安排得妥當得體,
給家人剪頭髮,禮物送得恰到好處,甚至還能幫丈夫開罐頭...事無巨細都得心應手,儼然是居家好能手。
同時另一邊,妻子妮可(斯嘉麗·詹森飾)眼裡,丈夫查理也是十足的好人。
節能意識強,會照顧自己的小孩;家務能力滿分,會做晚飯會補襪子跟熨襯衣;
性格尤為理性,既上進又能照顧身邊人。
兩人眼中的對方近乎是完美伴侶;
而且太多太多細節,儼然只有深愛到極點才能切身感受,但鏡頭一轉,事實卻並非觀眾心中的模樣。
實際上剛剛的美好畫面,只是離婚心理調解師布置的作業。
兩人以同樣的姿勢坐在各自單人沙發上,紙上是過去愛的點點滴滴,
但這段溫馨夢幻的蒙太奇拉開電影的序幕後,映入眼帘的卻是一場冷酷現實。
他們正準備離婚。
離婚總有理由,這對中產階級夫婦走到臨界點的原因,其實並沒有啥虐戀情懷。
簡單來說,就是兩人生命中的目標不同了。
他們本來就不是什麼普通人,
查理是一名天才戲劇導演,他在紐約有自己的劇組和劇院,事業步步向好,即將到百老匯演出,甚至已經拿了獎。
聽起來成績相當優秀,但這所有的一切,其實是建立在犧牲了另一半的基礎上。
與查理組成家庭的妮可,同樣是名優秀的演員;
早年間因為一部作品聲名鵲起,大好前途擺在她面前;
但因為愛情,妮可放棄了一切。
她搬離家鄉洛杉磯,隻身一人跟著查理來到紐約,成為一名戲劇演員;
接著小孩出生、生活逐漸向前,連保姆都羨慕這種神仙伴侶。
但這種看起來穩步向好的過程,對於妮可來說卻是煎熬。
當初因為愛情放棄的一切,在時間的沖刷之中逐漸又浮出水面。
她在自己的生命里愈發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查理的成就愈高,妮可愈覺得自己是對方的附屬品。
當來自洛杉磯的一個美劇試播集向她發出邀請時,如導火索般一切都引起了改變。
妮可帶著小孩回到洛杉磯,兩地間4000多公里的距離,讓他們的婚姻越來越接近盡頭。
而這最後的一段路,是《婚姻故事》著重講述的地方。
它完全描繪了一場婚姻走到半程的無奈與悲哀——
仍然相愛,卻已經不再合適。
他們之間依舊有愛,而且既真誠又深切,
當年因為激情的閃婚不是衝動,而是合適;即便身處分離的困境,但兩人之間的默契與化學反應卻依舊是甜蜜日常。
開始細細列出對方的優點自不必說,兩人跟彼此律師的第一次交談那裡,簡直暖地讓人心疼。
上一秒兩位律師還劍拔弩張毫不退讓,總想著從對方嘴裡摳點什麼下來。
但下一秒點餐的時候,空氣就發生了變化。
查理還在糾結自己想吃什麼,妮可順手拿過、一眼望過就知道丈夫口味;
聊天聊到一個好笑的梗時,還會不由自主地相視一笑。
即便理智上兩人正在冷冰冰地分家產搶撫養權,但結婚多年留下的習慣依舊伴隨在彼此身上。
我深切地懂你,你也完全理解著我。
這就是愛,真真切切、毫無虛假的愛。
但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愛解決不了一切問題,甚至走到最後,連體面都維持不住。
《婚姻故事》全片最高潮的段落,是兩人一場吵架的戲。
上了法庭、律師辯證之後,需要一位監察員介入去了解他們真正的生活;
妮可怕傷害到小孩,不想走到那一步,於是繞過律師選擇和查理私下見面。
兩人一開始還能冷靜交談,查理習慣性拿出果汁插好吸管交給妮可,一切宛如平常。
不過在對談中,理智逐漸剝離,那些多年埋藏著的怨怒、痛苦,統統傾瀉在對方身上。
從原生家庭、到生活小事再到人生攻擊...
妮可和查理沒給對方留絲毫臉面,用最惡毒的語言傷害對方,並且傷害著自己。
但在兩人情緒最頂端的時候,查理突然崩潰跪倒在地,前一秒忍不住對面死的兩人一時間又擁抱在一起。
一個不斷說著對不起,一個溫柔說著沒關係....
這場長達7分鐘的吵架從歇斯底里到突然緩和,充沛的情緒突然釋放,一切似乎變得無關緊要...
愛是真切的,沒法繼續走下去也是真切的。
電影越往後走,對兩人之間婚姻的展現就越來越殘忍。
話語權交由律師,情感全部剝離,辯駁的都是證據、財產和一個個量化的「感情」。
兩人過往的多年生活,在律師口中全部成了籌碼。
婚姻里感情逐漸褪去,剩下的就是利益的分割。
全片都在給予一種溫柔且殘忍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又尤為親切,仿佛能在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找到相似的體悟。
總有一些東西求而不得、無法兼顧,即便愛仍在還在,卻改變不了什麼。
「我永遠都不會停止愛他,儘管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
這段話源自最初妮可寫的那封信,但當查理念出來時,他們已經離婚一年了。
時間總會把一地雞毛掃去,撫平一切,改變那些不願放手的過往。
《婚姻故事》不是一部強劇情的片子。
沒有反轉、沒有視覺衝擊,但电影後勁極大,伴隨著某種「窒息感」看完,還要好久才能緩過來。
因為真切的事實,那把傷害妮可查理兩人的刀,也不斷捅向觀眾。
但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兩位主演實在太精彩了。
兩人都拋卻了過往的刻板印象,融入這個新的角色。
特別是斯嘉麗·詹森。
在稱呼她時我更情願打出全名,也不太願意再叫她「寡姐」(當然標題還是需要簡潔明了)。
這個愛稱停留在漫威宇宙就好了,尊重一位優秀演員的方式,是承認她個人,而不是懶惰地賦予角色標籤。
坦白講,我覺得黑寡婦這個角色成就了斯嘉麗·詹森,卻也束縛了她。
人們印象里,大多是那個胸大腰細屁股翹的性感特工,卻總是忘記這具肉體內所藏著的寶貴靈魂。
那個在《午夜巴塞隆納》 《迷失東京》和《帶珍珠耳環少女》里肆意散發魅力,吸引著所有人的寶貴靈魂。
如果說7分鐘吵架戲是全片的高光,
那前半部有一段6分鐘左右的獨角戲,則完全是斯嘉麗·詹森的純粹表演
妮可在律師面前講述著自己跟查理,從認識到貌合神離的過往。
情緒由冷靜到情不自禁,到聊起美好回憶時的欣喜,層次變化之豐富,簡直精彩至極。
此時此刻我已然忘記了這個女人是誰,就只記得,她深陷痛苦之中,並且這種痛苦我也感同身受。
好演員其實就該是如此,所塑造出的好角色,也該是如此。
總的來說,《婚姻故事》就是一部難得的好片。
好演員、好故事,還有一個不圓滿、但終究算是好的結局。
適合2019年末的冬日,也適合每一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