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時期,心理問題這樣應對......「科學防疫專家談」

2020-02-02     福建新聞廣播FM1036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從一線救護人員、病患到家屬,身心都承受不容忽視的壓力,普通民眾也出現恐慌焦慮的情緒。各類心理問題,需要受到重視。

福建新聞廣播推出「科學防疫專家談——《共享大醫生》抗擊疫情特別節目」,向社會傳播防疫知識。今天邀請訪談嘉賓——福建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福建省紅十字會心理志願者服務隊 心理治療師詹錦華,和大家聊一聊「防疫期間的心理健康」。

市民常見的心理問題

01

「疑病症」

「疑病症」,也就是醫學檢查顯示「沒有異常」,但仍不能打消顧慮,常伴有焦慮;

疫病流行時期,市民們比平時更加脆弱敏感。口罩漏了一條小縫、不小心摸了下眼睛,都可能讓有些人覺得疾病將至。

有12歲男生訴說去醫院沒戴口罩,現在偶有乏力感,擔心「新冠肺炎」降臨到自己頭上,和父母待在一起還是害怕;還有感冒症狀的人非要通過電話諮詢或看門診醫生來排除自己是「新冠肺炎」患者,否則就無法進食和睡眠。

這類病人屬於「疑病症」,儘管就醫檢查顯示「沒有異常」,但仍不能打消顧慮,常伴有焦慮。醫學上也稱為「疾病焦慮障礙」或「軀體症狀障礙」。

02

「強迫性恐懼」

「強迫性恐懼」,防疫物資一應俱全,但依然有一種難以抗拒的恐懼。公眾看到疫情的現狀,導致身心出現困擾,甚至精神崩潰。

有人打來電話,訴說冰箱裡空空如也,已經2天沒吃東西了,因為害怕感染,不敢下樓採購。諮詢師詢問後發現,男子家中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一應俱全,但依然有一種難以抗拒的恐懼。「對於這類患者,我們的方法是建立社會支持系統,比如請家人和他共住。」

03

焦慮及失眠

「凌晨一點,我還在給朋友發信息說很難過。」29歲的女性,她一邊看新聞一邊哭,沒法控制地一直刷手機,總想看看情況是緩解還是更糟糕了。這幾天,她經常忍不住心痛哭泣,沮喪和無力感讓她深夜也無法入睡,胸悶氣短。

焦慮和恐懼是個體在面對壓力時正常的反應,適度的焦慮有助於個體渡過危機,但過度的焦慮會使人行為失當,恐懼也在這些不當行為中迅速蔓延開來,造成人群的恐慌。

疫情爆發,人們不光面臨生理上的挑戰,還有心理上的困惑——市民被迫離開熟悉的環境,呆在家裡,交往被限制,很可能出現焦慮、恐慌、恐懼、易激怒等心理反應;有些崗位如醫生超負荷的運轉,也容易讓人焦慮、抑鬱,進而影響睡眠飲食和工作狀態。因長時間不能休息、無法輪換,出現急性「應激障礙」,嚴重失眠導致無法正常上班。

一線施助者需要考慮如何更好管理自身壓力,比如儘可能保持合理的工作時間,危機急性期輪班工作、規律作息;允許自己有一些負面的情緒,表達和疏泄出來;鞏固和完善自身的社會支持系統,和親友或其他值得信賴的人交談。

也要鼓勵市民正視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情緒,主動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學會判斷和篩選信息來源,避免頻繁刷手機和新聞,適度轉移注意力。

如何正確應對

01

從行動上積極應對

1、正常作息、保證飲食和睡眠,適當運動和娛樂是維持自己身心穩定的基本條件——保護易感人群。

2、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可有效減少病毒的傳播——切斷傳播途徑。

3、如有潛在接觸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狀,必要時自我隔離,積極就診,目前網絡就診平台已開放——隔離傳染源。

02

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調整

1、相信政府所公布信息的權威性,不要輕易相信未經核實的信息,更不要以訛傳訛,也需要給自己設置一個關注的頻率,適時輕視一下,做一些可讓自己更開心的事情。

2、學會識別自己生理和情緒上的不適,雖然我們可能並沒有感染肺炎,但我們會有心身不良反應,這些可能表現為失眠、食慾差、心慌、頭昏頭痛等,也可以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不良反應較輕時可自我調整,當反應嚴重時可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3、「響應號召」、「提供資源」向來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希望大家能在此次危機中先調整好自己,適應新的平衡,然後可再出一份力,共渡難關!

03

焦慮恐懼情緒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時該怎麼辦?

1、接受自己有焦慮和恐懼的情緒,這是個體面對危機時的正常反應,不要否認和排斥它們。

2、化被動為主動,現在各種信息傳播不斷,可主動學習了解相關知識,增加知識儲備,以幫助周圍的人或供必要時使用,在主動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可提高判斷信息真偽的能力,而不僅是被動接受謠言而引起恐慌。

3、很多時候恐懼和焦慮並不是因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過載,不斷更新的信息也在不停撥動我們的神經,如果你屬於容易焦慮的人,建議適當與網絡進行「隔離」,因為對於「恐慌」你屬於易感人群,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4、做些能讓自己感覺更好的事情,不管是看電視節目、看書、聽音樂、運動、玩遊戲,將自己注意力轉移到能讓自己更舒適的活動上可以放鬆下來。

5、當身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時,不要忘了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目前網絡和電話諮詢是比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可留意當地心理干預的網絡平台和熱線電話。

明日預告

關注疫情,福建新聞廣播,始終和你在一起!

2月2日11:00-12:00,訪談專家: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省老年醫學中心 林帆,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話題:疫情期間想跟老年朋友們說的一些話。

17:00-18:00,訪談專家: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呼吸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志岷。

話題:疫情防疫期呼吸道健康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GdaAnABjYh_GJGV2r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