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范曾落難法國的時候,畫每幅4000元、書法每幅1000元的價格批發300百幅給郭慶祥。多年後,郭慶祥就以每幅5萬的價格將這幾百幅字畫出手。)
1993年前郭慶祥是一個從事服裝和家具的商人,郭慶祥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導演、書畫家梅阡的攛撥下投資百萬元拍攝了一部80歲左右老畫家的大型紀錄片《八十瑰寶》,由此,郭慶祥結識了一批書畫家,更讓精明的郭慶祥看到了新的商機,於是,放棄了服裝和家具生意,成立了「玥寶齋」。
此時,郭慶祥還是收藏界的門外漢,第一次進拍賣場,38萬元拍回一幅徐悲鴻的奔馬畫,是個贗品。直到認識陳逸飛前,「玥寶齋」的業務並無起色。199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郭慶祥與剛從美國歸來的著名畫家陳逸飛成為了朋友,在陳逸飛的導引中郭慶祥逐步知曉了一些書畫收藏知識。
這個時候,范曾正流落在法國,剛好看中了一處房產卻因手頭拮据沒錢付款,於是委託好友、榮寶齋的米景陽幫自己賣畫,在米景陽的摻和下,郭慶祥以每平方尺4000元的價格定了200張畫,又以每幅1000元的價格定了100幅書法。沒過多久,郭慶祥就以每幅3萬到5萬不等的價格將這300幅作品出手,這一筆巨額收入終於讓郭慶祥在收藏界弄出了響聲,開始有了江湖地位。
當年各界媒體和書畫達人對郭慶祥與范曾的官司議論紛紛,許多人對郭慶祥的膽識讚賞有加,因為這十多年間,范曾畫作的價格不僅翻了數倍,在胡潤藝術榜公布的2009年作品成交額前50名的中國在世藝術家中,范曾榜列前茅,僅次於趙無極和吳冠中。
2002年郭慶祥就開始遊說畫家吳冠中,使其能成為玥寶齋的「簽約畫家」,說白了就是壟斷吳冠中所有的畫作。所以,當年郭慶祥面對記者的採訪毫不掩飾地說自己「完整地收藏了吳冠中畫作」。
吳冠中,江蘇宜興人,13歲時有幸得到老鄉及師長錢松岩的繪畫啟蒙教育,先隨常書鴻和關良學油畫,後師從潘天壽學國畫,法國歸來後分別在各大院校任教。吳冠中的作品雖中西貫通,但大多數主題依然是傳統的中國元素,其畫風清澈明麗,既有中國文人獨特的孱弱之美,更有江南水鄉小家碧玉的搖曳靈姿。
也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也許是吳冠中年事已高,專心於書畫已是鞠躬盡瘁,再致力於市場運作根本就是力不從心。從2002年開始,直到2004年,經過這艱難的三年,吳冠中終於被郭慶祥說服。
同年6月2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文化中心米羅廳,玥寶齋以「情感·創新——吳冠中水墨里程」為主題,為吳冠中舉辦了其藝術生涯中最具規模的水墨專題書畫展,至此,「玥寶齋」拉開了對吳冠中書畫作品全面包裝和運作的帷幕。
之後兩年的時間內,一輪又一輪的吳冠中書畫展從國外到國內,從京城到大連,可謂是鋪天蓋地,把吳冠中的作品炒得炙熱,吳冠中作品的價格在很短的時間內呈等比級數上漲。
有一次,89歲的吳冠中在接受《南方周末》的採訪時用很激烈的語言抨擊現在的書畫市場,記者說:市場也給了您好處,您成為在世的畫家中畫價最高的一位。吳老答:「這個價格跟我關係不大,因為那些收益歸他們。」誰是那場炫秀活動中的最大贏家,已是不言而喻。
握有吳冠中這個重量級的種子選手,郭慶祥用不長的時間就躋身於國內一線藏家的位置。運作吳冠中是郭慶祥嘗到的最甜的果實。
有了吳冠中這個喜人的戰績,「玥寶齋」當然想操縱更多的知名書畫家。2007年,又包裝了畫家楊延文,但楊延文的畫離大師級相差實在有點遠,想很快炒熱不太可能。
因為王健林個人對畫家石齊的特殊嗜好,石齊就成了「玥寶齋」炒作的又一個對象,短短的兩年時間,石齊從一個三流的畫家一躍成為國內的一流大師,市場價格已早已透支了畫作的水準。不管石齊的畫有多高的價格,石齊想要成為「玥寶齋」挑大樑的畫家,遠遠不夠分量。
2010年91歲的吳冠中謝世,「玥寶齋」手上最有價值的王牌隨即消失,儘快尋找一個重量級的、能接替吳冠中的書畫大師是郭慶祥的當務之急。
范曾不缺錢。據范曾作品主要代理機構榮寶齋估算,十年間,范曾光公益捐贈就達5.3億元。在汶川和玉樹兩次賑災晚會上,范曾捐出人民幣2000萬元。塑造了中國藝術界首善的形象。
行走江湖多年,范曾與吳冠中早有隙,怎會去赴吳冠中後繼?你做你的老大,我做我的老大,范曾要做書畫界的老大。
從與郭慶祥的那次交易後已過去十五年,范曾不僅回歸了祖國,且已成為國內書畫界的領軍人物。
范曾著《莊子顯靈記》,季羨林為其作序,在序言中季老不吝讚賞:「我認識范曾有一個三步曲:第一步認為他只是個畫家,第二步認為他是一個國學家,第三步認為他是一個思想家。在這三個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詣。」范曾第一步是一個思想家,第二步是一個國學家,第三步才是書畫家。
對於抨擊「流水線作畫」,業外人士似乎覺得很有道理,業內人士卻諱莫如深,仿佛這樣的作畫方式的確是一樁大逆不道之舉。
殊不知,當年南師大教授黃純堯的《銀線橫空譜新歌》,以五線譜的天籟之美紅遍大江南北,在周總理的指示下,黃教授重複繪出了數十幅同一題材的這幅作品,被分別陳列在中國駐各國大使館,這幅流水作業的畫稿,成為了當時畫壇的經典詠嘆。
什麼是經典?經典就是厚積薄發,就是不斷重複詠嘆中的傳承佳作;所有的天才一定是經典佳藝無窮重複的演繹結晶。因此,「流水線作畫」從來就不是書畫界的秘密,刻意以此為攻擊目標不是故作姿勢的矯情就是別有用心。
中國民間有不沖不發之說,經過郭慶祥的衝撞,范曾竟是一發而不可收,步步走高。2013年6月,范曾在楊振寧、莫言兩位諾貝爾獎獲獎者的擁躉下,主持了央視的一檔談話節目,用科學對話文學,整個過程輕鬆詼諧,充滿智慧。
所以,與其說范曾畫成了大畫家,不如說范曾「謀」成了大畫家,如果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在世,范曾一定會與之一比高低,此范曾非彼范增,同在「謀」,范曾比范增要高明許多,結局是最好的佐證。
郭慶祥早年與范曾合作經營書畫賺了,前些年與范曾打官司揚名了,可謂是名利雙收。
作者:丹青飛狐
文章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