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發病趨於年輕化,專家呼籲增強腫瘤防範意識

2023-11-20     健康報

原標題:乳腺癌患者發病趨於年輕化,專家呼籲增強腫瘤防範意識

11月12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同舉辦「共繪她精彩,回歸她自在」患者關愛活動,多位乳腺癌專家在會上呼籲重視乳腺癌患者年輕化趨勢,提醒群眾建立「三早」篩查觀念。

乳腺癌患者年輕化趨勢需關注

「目前我國乳腺癌患病年輕化趨勢明顯。」唐山市人民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馬傑介紹,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在2007—2020年登記的66201例乳腺癌患者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下的乳腺癌患者占乳腺癌患者總數的14.9%,小於35歲的占6.5%。值得注意的是,在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登記的小於40歲的新診斷乳腺癌患者數量占所有新診斷患者數量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多中心資料庫登記的3937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小於或等於40歲的乳腺癌患者數量由2015年的17.7%增長至2021年的22.3%,占患者總數的19.9%,小於或等於35歲者占9.4%。

實際上,近年來全球乳腺癌發病率均呈上升趨勢。2020年乳腺癌在全球的發病率首次超過了肺癌,成了全球第一大癌症。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數據顯示,僅2020年一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達226.14萬例,死亡病例高達68.50萬例,均位居全球女性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中國的乳腺癌發病率增速較世界平均水平則更高。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女性新髮乳腺癌病例超過41.6萬,發病率為39.1/10萬,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國女性新發癌症患者總數為209萬,乳腺癌患者占比接近20%。

國內乳腺癌發病率為何高於國外,且患者年齡不斷年輕化?「我們暫時並不清楚導致這一情況的準確原因。」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金鋒稱,國際上,女性乳腺癌患者大多是絕經後人群;而在中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峰值為圍絕經期人群,金鋒認為:「無論存在哪種原因,這個數據都需要引起注意,並採取一定措施。」

乳腺癌步入「慢病」管理時代

金鋒介紹,近年來,隨著我國乳腺癌「早篩早診早治」預防觀念的不斷普及,以及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中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提升至83.2%。相較於其他腫瘤,乳腺癌的綜合防治水平進步更快,患者生存期不斷延長,乳腺癌防治進入「慢病」時代。

與此同時,乳房作為女性特殊的器官,具有極強的社會意義,在治療方式上,女性對保乳的渴求越來越高,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得了乳腺癌,並不意味著都要切除乳房。」馬傑介紹,乳腺癌的治療方案應該是個體化的,它取決於患者的病情、癌症的類型和分期、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患者本人的偏好等多重因素。「除了乳房全切手術,還有很多手術方式可以選擇,比如說乳腺保留手術、乳房重建手術等。」馬傑說,現今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可以選擇保乳手術或者乳房切除術聯合乳房重建手術。在諸多情況下,保乳手術聯合放療和乳房全部切除術對於患有早期乳腺癌(階段I和Ⅱ)的患者同樣有效。

馬傑提醒,目前國內一些醫院的保乳率已達到60%,但根據真實世界的統計,一些三四線城市的醫院保乳率卻低於20%,這意味著改變醫生和患者的觀點至為重要,「並非是有了腫塊就需要切除整個乳房,要實現規範化診療的下沉。」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乳腺中心副主任、乳腺腫瘤科主任宋玉華認為,一些新療法新藥物的出現,也在幫助乳腺癌患者不斷提升生存質量,比如,曲妥珠單抗皮下製劑更有利於患者回歸到家庭和社會當中。

據悉,曲妥珠單抗仍是HER2陽性乳腺癌全程治療的關鍵抗癌藥物,皮下製劑打破了現有靜脈治療局限,通過快速便捷的給藥方式大幅縮短了患者及家屬在院時間,幫助患者和家屬節約住院、建立靜脈通路等費用,推動了抗HER2治療模式向著門診化、社區化、家庭化發展。

八招有效預防乳腺癌

乳腺癌綜合防治水平大幅提升與「三早」篩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金鋒在會上提到:「患者需要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疾病,進行治療,通過『三早』去做一些預防。」

實際上,乳腺癌的預防包括三級:一級是病因預防;二級是自檢、定期普查和早期診斷;三級是疾病診斷後的臨床治療。馬傑對此進行了詳細解釋。一級預防作為病因預防,可以通過消除和減少可能導致乳腺癌的原因,從源頭上預防乳腺癌的發生,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居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一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飲酒、抽煙、熬夜,調整好生活節奏。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避免和減少精神、心理緊張因素,保持心態平和。二是堅持體育鍛鍊,保持正常體重。據醫學專家統計,經常運動的女性比不運動的女性患癌幾率要低30%,定期鍛鍊不僅有益健康,還能預防癌症的發生。三是調整飲食結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嬰幼兒時期注意營養均衡,提倡母乳喂養;兒童發育期減少攝入過量的高蛋白和低纖維飲食;青春期不要大量攝入脂肪和動物蛋白,加強身體鍛鍊;絕經後控制總熱量的攝入,避免肥胖。平時養成不過量攝入肉類、煎蛋、黃油、奶酪、甜食等飲食習慣,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鮮蔬菜、水果、橄欖油、魚、豆類製品等。四是不過晚生育,建議最遲不晚於35歲,堅持母乳喂養。五是規避射線接觸,儘量避免射線源,特別是女嬰時期。六是積極治療乳腺疾病,定期做乳腺檢查和自檢。七是不亂用外源性雌激素。比如蜂王漿、燕窩、胎盤、避孕藥、羊胎素等。八是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開展藥物性預防。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備典型的症狀和體徵,不易引起重視,在二級預防階段,體檢或乳腺癌篩查可及早識別乳腺癌早期症狀。馬傑提示,如果發現乳腺腫塊、乳頭溢血、溢液、皮膚改變以及腋窩淋巴結腫大等,患者應及時就診。

隨著對乳腺癌生物學行為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治療理念的轉變與更新,乳腺癌的治療進入了綜合治療時代,形成了乳腺癌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並重的治療模式,這也為乳腺癌三級預防即臨床診斷後的治療,提供了更多可能。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體狀況,酌情採用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生物靶向治療及中醫藥輔助治療等多種手段,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後更高的生存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離不開規範化、科學化的診療模式。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乳腺腫瘤科為例,科室秉承「敢於改變,敢於探索」的事業精神,以危急重症患者臨床需求為中心,通過運用超聲和CT引導等穿刺活檢手段,明確乳腺原發病灶和轉移病灶的病理類型和分子分型,選擇適合的抗腫瘤治療方案和疑難重症解救手段,提高治療有效率,保證急危重症患者治療的高效性和完整性,達到規範化、精細化、多樣化的綜合治療目標。

文:門雯雯

編輯:王禕然

審核:孫夢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8a498f410d7e315b0b86587a0be9e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