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鎮痛日特別報道 | 當他和她的痛有所不同

2024-10-22     健康報

全球患病率達20%,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造成的經濟損失大於癌症、愛滋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總和……隨著10月21日世界鎮痛日以及中國鎮痛周的來臨、相關科普宣教活動的開展,作為疾病的慢性疼痛進入人們的視野。

今年世界鎮痛日的主題是「關注疼痛的性別差異」。「慢性疼痛的產生、表現、療效反應等存在性別差異。」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表示,這種不同,既有生理病理機制的因素,也與不同性別的社會心理、社會角色相關,因此也對臨床治療帶來了不同的影響。以往,學界和公眾雖然對這種差異有模糊的感知,但具體研究和關注不夠。今年的主題提示,當他和她的痛有所不同,大家要如何積極發現、思考、應對。

差異從何而來

「人們想到、觀察到的疼痛性別差異,一般都與性別的顯著生理差異相關。比如,女性的生理痛、分娩痛,男性的前列腺炎等。」國家疼痛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表示,有研究比較過不同疼痛疾病在不同性別中的患病率。其實,針對更多、更深層次的不同,發現和研究遠遠不夠。比如,從基礎研究方面,就要探討不同性別疼痛的生理病理機制差異。

據了解,在以往的疼痛學基礎研究中,一般將雄性動物默認為研究對象,雌性動物並沒有被特別納入,性別差異在臨床試驗中也常常未得到充分考慮。但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動物和人類在激素、遺傳、分子細胞等層面都存在性別差異,這些差異在疼痛反應中尤為明顯。

「比如,疼痛的性別差異與性激素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韓濟生介紹,男女的性激素水平、內源性鎮痛系統以及大腦結構、神經遞質等都有一定差異,或許能解釋男女疼痛的不同從何而來。

有研究表明,睪酮對疼痛和炎症反應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因此睪酮水平較低的女性相比男性也會產生更高頻率的肌肉骨骼疼痛。還有研究從細胞層面展開,發現慢性疼痛性別差異受到多種細胞相互作用的影響,小膠質細胞對雄性疼痛起到主要作用,T細胞、巨噬細胞、星形膠質細胞也在疼痛反應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具體的調節機制在性別間並不完全相同。臨床也發現,男性和女性對不同作用機制的鎮痛藥物的藥效反應、血藥濃度存在差別……

不少專家認為,對性別差異及其機制的研究,未來需要在各個層面進行。在臨床研究中,也應加強對疼痛感知、診療效果等方面的觀察、報告和管理,加強學術交流,加快從更深層次理解性別在疼痛中的作用。

治療因何不同

除了基礎研究,不少疼痛科醫生在臨床診療工作中,面對不同性別的患者,也能明顯感受到差別。「比如,就診者中女性更多。」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朱謙介紹,在他的門診中,女性患者能占到六成甚至更多。

這種感受在疼痛科醫生中非常普遍。一項覆蓋全國多地醫療機構的調查顯示,2023年疼痛科接診收治的患者中,女性占比達59.6%。

除了患者比例,人們到疼痛科就診的病種也因性別不同而各有偏重。韓濟生表示,纖維肌痛、偏頭痛等,女性患者發病率更高。許多流行病學研究也得到了共性結論:相比於男性,女性在神經性疼痛如頭痛、肌肉骨骼疼痛、纖維組織肌痛、顳下頜關節疼痛、應激性內臟疼痛等疾病的患病頻率更高且機械痛閾值更低,存在統計學的顯著性差異。疼痛科醫生的另一普遍臨床印象是,痛風、強直性脊柱炎在男性患者中更加多發。

在治療上,隨性別差異而表現出的效果差別也已得到初步認知。有受訪專家舉例,對於阿片類藥物,女性通常需要更高劑量才能達到與男性相似的疼痛緩解效果。在止痛藥的副作用上,男女也有差異。「原來,我們在臨床上主要關注患者的疼痛強度、不良反應、血藥濃度、緩解情況等,今後要增加一個性別維度,在複雜的診斷、治療決策、效果觀察報告等環節,將性別作為個體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加以考慮。」朱謙說,歸根結底,疼痛科醫生的目標是為每名患者提供更精準、個性化的疼痛管理。

關愛各有側重

採訪中,專家們還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社會心理因素在不同性別疼痛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及產生的影響。

韓濟生表示,慢性疼痛產生、發展的性別差異,與其各自社會功能角色的特殊性有關。

朱謙發現,女性患者通常對疼痛的描述更加充分。而由於男女在疼痛的病種、表現等方面的差異,有時也會出現伴侶對自己疼痛的不理解。「比如,有的女性患者描述自己哪兒哪兒都疼,這常常會指向女性比較常見的神經肌痛,但該病在男性中相對較少,她的伴侶可能就會覺得這是一種誇張的表達,甚至根本沒病。因此,要加強對疼痛性別差異的宣教,消除誤解和忽視。」

臨床中還發現,心理干預、放鬆技巧可能對女性緩解疼痛更有效。「這也提示,要給予女性更多的寬容、理解和關愛。比如,女性中多發中樞性疼痛,要鼓勵她們更多地走出門、社交,享受生活的樂趣。」朱謙解釋,因為中樞性疼痛患者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干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疼痛會明顯減輕。

還有研究認為,男性可能更需要行為干預和教育來提高對疼痛的認識和處理能力。「但總體來講,目前對於社會因素如何影響疼痛治療效果的研究探討還很有限。」樊碧發表示,因此,今年世界鎮痛日的主題,與其說是某種結論的發布,不如說是一項提示、倡導,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到這種差異,在未來進行更多更切實的研究和發現,並由此給疼痛患者帶來更適宜、有效的關愛。

文:健康報記者 崔芳

編輯: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管仲瑤 徐秉楠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4R9RONTK】獲取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a2c9bf65b8215f0e1210a80a38d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