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句勸世名言叫「萬惡淫為首」,認為世上的罪惡有千萬種,唯獨「淫」最可惡。關於善惡,自古以來就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直到今天也依舊有人在爭論這個問題。
但是,無論「惡」是不是與生俱來,它都一定存在於人類世界的任何角落,而且,惡的種類簡直多到令人無法想像,比如有人謀財害命、有人忘恩負義、有人恃強凌弱有人嫖賭逍遙……
古人
總之,世間有萬惡,人類世界的罪惡,只有你想不到的惡,而沒有人類做不出的惡,但是,普通人的惡,通常只在「五毒」的範圍之內,也就是「吃喝嫖賭抽」。
過去人們說一個人壞,那他就必定離不了這五毒。回到「萬惡淫為首」的思想,同樣在老百姓對「惡」的理解當中有所體現,比如古人常說「寧賭莫嫖」,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非得沾染點什麼惡習,那寧可去賭,也不要去嫖,那麼為什麼古人會覺得「嫖」比「賭」更可怕呢?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
古人
吃喝嫖賭抽,無論哪樣都應該要堅決遠離,但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和意志力各有差異,總有些人無法抵擋這些惡習的誘惑,從而深陷其中。古人說「寧賭莫嫖」,其實也是一句非常無奈的勸諫。
因為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嫖」帶來的惡果要遠甚於「賭」,因為「嫖」這個字,並非單指男女之間的金錢交易,在《康熙字典》中「嫖」字有一項釋義為:「邪淫」曰「嫖」!
也就是說,嫖,在古人眼中,等同於「萬惡淫為首」的「邪淫」。
古人
所謂邪淫,就不單是指基於金錢的男女,還包括所有放縱的貪慾和邪念,在老百姓的認知當中,任何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其實都屬於「嫖」,就比如西門慶和潘金蓮就在此列。
關於邪淫之惡,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都對其口誅筆伐,古人認為邪淫者不但傷及自身,還會禍及妻女,比如《十善戒經》中就說「貪淫之人必當墮赤銅地獄」,要受滾燙的銅水煎熬。
過去民間的說法,認為凡是染嫖之人,必有損功名,其實現在也是一樣,比如公務人員如果因嫖受罰,無異於自毀前途,這些都是千百年來人們公認的道德倫理與社會法則。
古人
賭博,有人認為和「性本惡」一樣,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賭性」(也就是賭博心理),當僥倖心理結合博弈行為時,人就有可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所以有很多賭徒哪怕已經傾家蕩產,依舊戒除不了賭博的惡習。
寧賭莫嫖,是因為古人認為,賭博雖然可以讓一個傾家蕩產,但是嫖卻會傷人性命,老話說「自古姦情出人命」,歷史上這種人命官司數不數勝,而古人又說「人命關天」,不管多大的事兒都可以彌補,可以悔過,但如果鬧出人命,就無可挽救。
古人
賭博雖是惡習,但通常不會害人性命,或者說,和嫖比起來,賭博的危害性在古人眼中相對要小,所以如果一個人實在是無可救藥,最終別人也只能好心地勸他「寧賭莫嫖」。
其實,世間萬惡都一樣,無所謂哪個更嚴重,就像賭和嫖同樣都是惡習,都應該要潔身自好堅決遠離,不要在自食其果禍及親人的時候才知道痛哭流涕,那時候就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