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六屆)社會責任大會於11月29日在北京啟幕。本次大會以「共創責任現代化」為主題,旨在通過嘉賓的跨領域交流,互學互鑒,開放思維,促進社會責任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應邀參會並做主題發言。下文根據發言整理而得:
「非常感謝主辦方給到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來分享對社會責任的看法,接下來我主要講一下什麼是「生態文明時代」,什麼是「社會責任」。剛才劉老師講了很多公民的內容非常受益,公民的英文、法文、拉丁文單詞是Citizen,它的前綴Ci-,和「文明」一詞同出一轍,「文明」是Civilization,這個詞的前綴也是Ci-。「文明」最早的意思是什麼?最早的意思是人到城市裡居住要有規矩。比如:人們分散著居住,吐痰穿衣服等都和其他人沒有關係。但是人們住在一起後就得有規矩,如果沒有規矩,是不行的,所以就出現了這兩個單詞,Citi城市公民的概念,和Civilization文明的概念。
什麼是文明,文明就是人們在一起生活的規矩,比如有人吐痰,大家會說這人不講文明。文明有很多層次,小的是一個人的行為,大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區域維度劃分,有東西方文明,歷史維度劃分有古代文明、現代文明。文明最大的層次就是整個人類的文明。那麼社會責任是什麼?社會責任是文明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我們研究現代智人的時候發現,有一個智人族群是我們人類的祖先,他們這個族群的特點是他們知道關愛婦孺,當時,還有一個類似的族群,他們的速度和力量都比人類的祖先強,最終那個族群滅絕了,而人類的祖先最終繁衍下來,為什麼呢?因為人類的祖先有社會責任,他們能夠關愛婦孺,在食物分配上也會優先婦孺,這就是社會責任最早的形態。我們直接的利益不是最終利益,我們除了最終利益之外來衍生的增長的社會需要,這是社會責任的本源的東西,它是文明的一部分。
從這裡展開講什麼是「生態文明」,為什麼要「生態文明」。我們知道,地球46億年的歷史,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恐龍是在白堊紀6500萬年前滅絕的,那麼從地球46億年的歷史去看,我們今天已經開啟了第六次大滅絕,這是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就已經得到的事實,經過考古、經過全球規模的調查研究評估,地球已經開啟第六次大滅絕,這次大滅絕比前五次都來的劇烈,而且這次大滅絕更廣泛。最新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報告》的報告顯示有100萬種物種在未來10年瀕臨滅絕。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是一個比恐龍滅絕的所處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速度要更快的速度。我們人類的文明經歷了三個階段: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這大家都知道,原始文明以石器使用為特徵,農業文明以鐵器使用為特徵,工業文明以蒸汽機使用為特徵,那麼人類為什麼會有過去三個文明呢?因為人類在不同的時期,它的生存方式不一樣,比如在原始文明,人們要通過打獵維持生存所需,但農業文明時代,人們通過種植養殖為主來維持生存。在工業文明開始征服宇宙、改造世界,大量的機械被用於幫助人類征服一切,創造出極大物質財富,這是工業文明的偉大之處。但是每一個新的文明都要開啟一個新的生產生活方式,都有新的社會責任。今天我們進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整個文明都要有新的內容,要繼承工業文明好的部分,但大規模的生產生活方式都要改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工業文明把山平了、移山填海,生產力進步正是工業文明的偉大之處,但也徹底摧毀了我們的棲息地,所以生態文明我們需要改變,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根本的變化。不同的文明時代,它的社會責任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修橋鋪路那是社會責任、是公益。社會責任是在一個文明下,法律制度沒有安排的,但對大家認為好的事情,正如我剛才講文明起源里說到的對婦孺的保護一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照顧整個人類的下一代。
以大熊貓為例,美國的動物園花重金從中國領養了大熊貓,能算公益嗎?他們為的是動物園的門票及收益,這件事情已經不是公益了。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的棲息地。很多人認為保護了大熊貓、朱䴉、金絲猴這些瀕危動物,就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很好,然而,我們人類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卻一直都沒有做到,這就是現狀。這個現狀需要真正的公益,但是什麼是真正的公益?這也是生態文明時代,企業社會責任要認真思考和辨別的。
以蜜蜂為案例。現代工業文明提倡的優良品質推廣,義大利蜜蜂因其體型大、產蜜多、獲利多,而被廣泛推廣,現在中國的蜂農大都養的是義大利蜂,而中華蜂已經成了瀕危物種進入了紅色目錄,基於此,我們建立了中華蜂保護地,為什麼呢?中華蜂和義大利蜂的不同是,中華蜂是在中華這片土地上自然孕育出來的品種,中華蜂比義大利蜂要早一個月外出采蜜,而義大利蜂則不會,因為在義大利二月早春並沒有花朵,中華蜂外出去給花草授粉,植物不授粉,花草就結不了種子,明年也就不會長花和草了,就會出現荒漠化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中華蜂保護迫在眉睫。
再就是北極南極科考,少量的、專業的科考是有必要的,而大量的由利益驅動的科考,實際上會帶來極地生態的極大擾動。比如,有企業捐了一些錢給保護區,組織了一個高端用戶去保護區秘境探幽,這顯然不是科考的真正的體現方式。我們東北黑熊保護地的志願者,沒有拿國家的一分錢,沒有任何收益,他們在大冬天,在大雪寒風天去巡護,發現了一些捕獵的銬子,把這些東西取下來拿回來,這些是公益!志願者大冷天的去除冰水裡的地籠,這些才是公益!關於地籠我們都知道,不論大魚小魚,魚進去就出不來,幾天都收益幾十多公斤的魚,但是這對水生生物是一種滅絕式的捕撈。
再比如紅樹林,我們去調研,一個科學家通過演示說明在不適合生長紅樹林的地方可以生長紅樹林了,在一個根本就不適合長紅樹林的地方非要讓它長紅樹林,這也是對自然原本生境的一種侵擾和破壞,須知不長紅樹林的沙灘、泥灘,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環境,而非長了紅樹林才是好的自然環境。
生物多樣叫biodiversity,「多樣」是非常重要的,「多樣」強調的是「不同」。工業文明是要征服宇宙,在本來不適合生長的地方讓它生長,但是生態文明時代就完全不同了,當下是生態文明,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才是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
(註:根據會場錄音整理,未經發言人審核,歡迎交流討論)
整理/Pierre 審核/Cherry 編/angel
談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與林草經濟 | 周道生態文明(第269講)
紅樹林恢復需要重視的幾點問題 | 周道生態文明(第268講)
互花米草和紅樹林在北海不構成直接衝突有據可循 | 周道生態文明(第267講)
如何對待外來入侵物種,從互花米草說起 | 周道生態文明(266講)
紅樹林保護,應強調「恢復」而非「修復」| 周道生態文明(265講)
北方河道塑料防滲為「緣木求魚」,談水自然的解決方案 | 周道生態文明(264講)
生物多樣性是「活」的學科,應作為生態系統價值測算的前置考量 | 周道生態文明(第263講)
納入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價值測算更加科學:以荒灘、荒草地為例 | 周道生態文明(第262講)
這三份報告,詮釋何為「人民戰塑」 | 周道生態文明(第261講)
立足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產業發展方有可持續性 | 周道生態文明(第260講)
長按識別
加入綠會【月捐人計劃】
為地球及所有物種發聲!
了解項目詳情,請戳「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