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標準」的八年發展之路—以中國綠髮會標準委為例 |《生綠》觀察

2024-10-27     中國綠髮會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依據標準化活動的範圍進行分類,標準可以分為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團體標準作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重要補充,具有制定速度快、對市場需求響應及時等優點。雖然團體標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2016年,我國第一個團體標準誕生;截至2024年7月,社會團體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台共計公布86532項團體標準。

2024年8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團體標準組織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共設置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21項、三級指標59項,其中包含關於收費管理、智慧財產權管理等18項基本條件。依據《指標體系》開展團體標準組織綜合績效評價,評價結果滿分100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要求,團體標準組織應按照《指標體系》於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自我評價。團體標準評價指標的發布,對推動標準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源:國家標準委網站

目前,人類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污染等多重挑戰。團體標準由於其自身的優點,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發揮的作用日益增大。《淺析高質效低碳混凝土技術體系建設》一文基於「氣候變化對人類發展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巨大影響,國際、國內為緩解氣候變化,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了限定」的背景,以及「水泥行業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高質效低碳混凝土一旦進入市場,能夠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的良好前景,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標準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國綠髮會標準委」)為例介紹了其標準編制應用情況,例如《企業碳評價標準》、《綠色企業標準》、《綠色會議標準》等,以及特別是已立項正在編制中的《高質效綠色低碳混凝土技術規程》標準,用以推進混凝土在高質效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的工作。

文章發表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簡稱《生綠》)科學期刊。文章還提出了實現混凝土低碳化的技術途徑,包括最大限度協同處置其他行業的廢棄物,減少水泥生產中的化石原料消耗;利用再生能源,減少和消除間接能源排放等。此外,文章對混凝土實現高質效並最終達到綠色低碳水平提出了相關建議,包括創新研製高質效綠色低碳混凝土標準,摒棄現有不利於低碳混凝土的標準規範,並爭取成為「領跑者」標準體系,參與競標和拓展國內國際項目;依託新標準,研發更為科學合理的混凝土配比設計方法,推進混凝土設計從經驗粗放式向智能精準化轉變,以提升混凝土顆粒堆積的密實度,減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質量等。

閱讀全文,請參見:

更多好文,請前往《生綠》科學期刊官網 或關注BioGreen公眾號。

本刊長期關注/歡迎以下主題的投稿與研究:野生動植物保護、入侵物種管理、遷徙物種保護、氣候變化影響與對策、「雙碳」目標與實踐、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塑料污染防治、可持續發展策略、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農業發展、土壤健康、生態系統恢復與管理、森林保護與管理、濕地保護、海洋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服務、環境污染治理、環境教育與宣傳、生態旅遊、綠色金融、環境政策與法律、城市生態建設、環保技術創新、能源節約與可再生能源開發、農業生態工程、綠色建築與基礎設施、循環經濟、環保產業發展、同一健康。我們期待您的投稿,共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事業。

文/Sherry

審/Candey

排版/angel

重建人與自然平衡

支持募捐

「點點贊」再走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a5f03c24a2e46a3b9905b88b783a0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