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熱點:火鍋店被吐槽後改名,意外走紅
2、案例:特殊時期火鍋品牌借勢案例賞析
3、探討:當生存成首要,營銷還必要嗎?
被吐槽名字不吉
火鍋店改名「熬出頭」意外走紅
已故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說過: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
這句話在流量時代尤為適用,最近餐見君就發現一個火鍋品牌,走紅竟源於一次吐槽。
「今天看到熬八年火鍋可以團購了,我把這個消息發到業主群,大家研究半天,決定不團了,因為覺得名字不吉利。」
主持人沈南發布的「吐槽」段子
抖音上,東方衛視主持人沈南在自己的帳號,用詼諧的語氣,講述了他們社區團購火鍋的一次搞笑經歷。
發布日期是4月27日,彼時上海人民正處於嚴格的封控時期,人人談「陽」色變,聽到「新冠」就心顫,大家都盼望早日「熬」過去,迎來解封。
「熬八年」火鍋段子也在此時應運而生,引發廣大網友尤其是同在上海的網友共情。
沈南本人也在評論區幽默回復「建議搞一個外賣系列叫'熬出頭'。」他會組織小區都買起來。
結果,視頻中所說的熬八年火鍋真實存在,品牌方還真的看到了,第二天就在自家公眾號回應要「正式改名」,把這波熱度穩穩抓住。
火鍋品牌在公眾號回應改名
並且回應的內容很有水平,餐見君為大家總結了一下。
>>順勢推出疫情專供「熬出頭」套餐;
>>感謝沈老師帶自己出圈,他玩笑的話語,幫我們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我們開通了上海地區團購;
>>給大家科譜了熬八年名字的由來,不顯山不露水地宣傳了自家品牌。
效果也不錯,本篇文章閱讀量高達4.7萬,是平時(閱讀量約2500+)的近20倍。評論區粉絲互動熱情高漲,覺得品牌此次回應非常圈粉。
不管這個事件背後有無策劃,都要給這家火鍋品牌的公關部以及市場部獎勵個大雞腿,這格局、這反應速度真是槓槓的。
口罩影響下
這些火鍋餐飲品牌花式蹭熱點
除了前文「熬八年」火鍋外,這個特殊時期,火鍋餐飲界中還有許多品牌通過巧妙地蹭熱點,迅速擴大品牌效應。
1、抓住情緒價值,茶飲、火鍋紛紛開啟「綠碼」風
這幾年,綠色健康碼就像我們的第二張身份證,「保住綠碼」「不要貼貼」成了大家日常生活的常態。
今年的4、5月份,許多茶飲品牌將「綠碼通行」「已做核酸」等寄語貼到杯子上,「綠碼咖啡」也在全國多地竄紅。
這股風開始刮到火鍋界,比如青島的燚值滷味火鍋、遼寧的自由渡火鍋都在門店內上了同款包裝飲品。
圖片來源:小紅書
哈爾濱的宏姐串串還定製了綠碼口罩,作為給自家會員的專屬禮品。
因為抓住了當下年輕人的真實情緒,且貼近實事熱點,這股「綠碼」風也幫助品牌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
2、洞察疫後剛需,大龍燚推出理髮、健身等外賣盲盒
在營銷方面大龍燚火鍋是箇中高手,暴雨免單、成都錦鯉以及今年的火鍋巴士等熱點事件,都出自它手。
但餐見君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初,全民第一次口罩封控時期,大龍燚把火鍋外賣做的格外有意思。
根據統計,當時許多人「疫情過後最想做的事情NO.1」就是「理髮」。
大龍燚就敏銳捕捉到用戶這一心理需求,迅速聯合成都當地一家美發機構做了優惠活動「Tony老師想你了,點大龍燚外賣,送理髮券。」
之後又選擇了更多消費者「剛需」且具有「話題性」的健身、早餐麵包、卡拉OK券等熱切需求。
一起打包整合成了驚喜盲盒外賣,和聯合的異業達到了共贏的效果。
3、找准食安痛點,宏姐串串香以「巡店」主線爭戰短視頻
以東北為主戰場的宏姐串串香,之前一直運營抖音,但不溫不火。在一次偶然拍攝了巡店日常後,觀看點贊量竟然大大上升。
內部討論過後,他們決定捨棄之前的段子風格,按照「巡店」主線拍系列短視頻。
因為這條主線可集爽點與痛點於一身,一方面,通過「巡店」解決顧客在在食安方面的痛點;
另一方面,粉絲通過創始人宏姐視角參與「雲探店」,能感受到店長們接受突擊巡店時的緊張害怕心態,像看電視劇一樣有爽感。
宏姐帳號以「巡店」為主線發布視頻
現在,宏姐的帳號已經積攢了20w+粉絲,貢獻了5%的外賣份額。
同時,也充當了與顧客的另一個溝通渠道,他們會在評論區直接投訴,進一步促進宏姐串串香改善、提升。
當「生存」處於第一要務
火鍋門店還需要做營銷嗎?
最近,餐見君聽到了一些業內人士這樣的觀點: 包括餐飲在內的許多行業,過去追求的是快速增長的能力,現在追求的是生存能力。
當「生存」處於第一要務,「我」的火鍋門店、品牌還需要做營銷嗎?
前蜀大俠品牌總監江邊這樣告訴餐見君,「營銷不挑時候,有錢時可以去投廣告,沒錢時可以抓住跟顧客打交道的每個機會。」
通俗點說,每個店長全力做好自己工作過程中所使用的手段,都是營銷。
對於一些實力不錯、家底尚可的大品牌、連鎖企業,可以按照規劃繼續自己的營銷節奏。
對於一些火鍋中小品牌、單店、個體戶,想要低成本的做些「發聲」行動,繞不開的就是社群運營,可以選擇自己門店能夠覆蓋的範圍,把它做到極致。
比如把優惠活動做到自己都想去揀便宜;一些折扣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呈現;和附近團長合作開展火鍋的社區團購……
總之,抓住一切機會讓路過你門口的顧客復購,提升他的好感度,讓他願意去為你積累口碑做轉化,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