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條差評火起來的冰湯圓,讓我看到手工菜正成頂流

2023-11-01     火鍋餐見

原標題:靠一條差評火起來的冰湯圓,讓我看到手工菜正成頂流

本期看點

1、越來越多火鍋店在走向手工菜

2、手工菜的最大價值是流量創新

3、聊聊未來火鍋產品創新趨勢

越來越多的火鍋店

在靠手工菜出圈

今年,在預製菜大行其道的同時,手工菜的概念在火鍋界越刮越大。

這次重慶火鍋出差回來,我記憶點最深的也是火鍋店的那幾道手工菜,讓人忍不住復購。

先看3個案例。

北步園火鍋:一條差評帶火了冰湯圓

最近,火鍋餐見發現北步園火鍋的產品定位突然改成了「下足笨功夫,堅持手工菜」,並主打8大系列手工菜,比如傳統冰湯圓、現推豆花、土匪鍋巴、雙黃流心蛋炒飯等。

其實去過北步園火鍋村的同行會發現,他的確把「手工現做」、「煙火氣」的概念發揮到了極致。

熱氣騰騰的畫面

還沒進門,就發現有和面的老師傅,把麵糰摔的梆梆作響,高高的蒸籠冒著熱氣騰騰的煙霧,旁邊還支著煮豆花的鍋子,如果你片面地認為這都是形式主義,就錯了,因為是真好吃。

比如,不同於市面上的鮮肉包、醬肉包,他家是更具重慶特色的燒白包,每天限量供應300個,供不應求。再比如1元1碗的冰湯圓,紅糖現熬、湯圓現煮,端在手裡還有殘存的熱氣,很多顧客都是衝著它來吃火鍋的。

餐創聯會員,北步園火鍋創始人張叫獸講了個小插曲,他家的傳統冰湯圓是靠一條差評火起來的,有個顧客說吃1個人吃了6碗冰湯圓,肚子不舒服了,網友不關注他拉肚子的事兒,而是冰湯圓到底有多好吃,後來一舉成為點評熱門菜品。

提煉產品價值的時候,張叫獸說了一句話:除了產品之外,我們不願意多花1分錢,現在這句話還在紙殼上寫著掛在北步園火鍋村門口最顯眼的位置。

好看好吃的蛋炒飯,火鍋餐見攝

胡慶一老火鍋:顧客喜歡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來自鄭州的胡慶一老火鍋,火鍋餐見也發現其在高新區的新店即將開業,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門頭上增加了「好味道,還得是手工菜」的字樣,門店內部專門開設出「胡記手工菜」的明檔區域。

「我們創立三年,一直沒打這個概念,但其實很多牛肉類產品都是自己用鮮肉做的,定位手工菜的原因是,現在供應鏈和預製菜大行其道,但大眾普遍更喜歡手工現做的煙火氣,顧客喜歡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我覺得它是一個市場導向的東西」,餐創聯會員,胡慶一老火鍋創始人周亞超說。

新店示意圖

相對於中餐,火鍋產品預製菜的工業化水平並沒有那麼徹底和深入,如果手工做的話,其實也多不了幾道工序,就是腌制然後出品,但是優點就太多了,它的新鮮度、口感是現在預製菜不能達到的。

火鍋的優勢是相對容易標準化,那標準化最大的原因就是供應鏈成熟,連鎖化品牌如果想保持產品穩定,肯定要走預製菜。

其實就是創始人取捨的問題,我們目前的規模是可以做的,但如果說體量很大,其實很難取捨。

五里關火鍋:做火鍋界優衣庫,打造基礎款產品

五里關火鍋「古法手工菜,十年五里關」的定位,讓它在一眾麻辣火鍋中快速走紅,不到3年開店100+,尤其今年在上海地區勢如破竹。

展示面全是手工的概念

為什麼要定位手工菜?創始人牟春霖的理解是,他們要做社區解決方案,什麼才是好的社區解決方案呢?做基礎款產品,就像優衣庫,基礎款的衣服能滿足全球用戶,基礎款的火鍋,也同樣適用於整個市場

筷子的基礎功能是夾東西,無論材質;飲料的基礎功能是解渴,無論口味;而社區火鍋的基礎功能就是滿足顧客好吃的需求。

從這個角度講,消費者需要的是新鮮、有煙火氣的產品,像新鮮的腦花,現宰的豬肉等,古法手工菜的概念應運而生。

好比作為頭牌菜,他們選擇了用「原湯化原食」的中餐邏輯做耙牛肉,口感既耙糯,又有嚼勁,而且不會塞牙,和鍋底也更搭配。他們往往用類似這樣的方式,去深耕每道菜的口感。

被吐槽作秀?

手工菜更多是流量創新

前幾天,「現包現煮」的袁記陷預製菜風波,原因是他們採用的全是「冷凍」肉餡。

這裡面涉及一個概念:純手工、類手工。拿一個包子舉例,老師傅早上起來和面、買菜買肉,現切、現拌、現包、現蒸,這屬於純手工,而肉餡和麵皮由工廠統一配送,師傅現場包,現場蒸,這屬於類手工。

現包的包子

如何抉擇,這跟企業的規模體量、發展模式,都有很大關聯。試問,假如你有300家店,就一定要在每家門店安排老師傅去揉面嗎,投資、成本、收益比這些,你不考慮,加盟商也得考慮。

再說回來,為什麼手工菜的「路人緣」這麼好?

首先,提起預製菜,人們似乎變得越來越敏感,甚至有點忌諱。一則#農村吃席上預製罐頭,擺盤也省了#的話題引發討論,預製菜風波席捲到村了。

阿光正傳重慶地攤火鍋創始人閆智翔認為,以前大家對火鍋的印象就是預製菜,火鍋又這麼卷,大家就找一個新的差異化去打,消費者基於對傳統火鍋的認知,突然發現了火鍋里還有中餐廳才有的現做的菜,就會覺得新鮮,想去嘗試

其次,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對吃講究「色香味俱全」,自然這其中少不了煙火氣的存在。萍姐火鍋公路夜市聯合創始人毛毛說,煙火氣往往需要兩個器具:一是鍋;二是蒸籠。

這兩個器具也是手工做菜的重要呈現方式,換個角度考慮,萍姐火鍋的公路夜市不正也是手工的概念,以檔口的形式呈現,不管是現包的包子,還是現炒的蛋炒飯,都是新鮮現做,給足了年輕人想要的煙火氣。

手工菜真的賺錢嗎?不一定。

好比北步園火鍋村的1元冰湯圓,加上原材料、人工熬煮等成本,我想勢必不怎麼掙錢。但它絕對是引流的一把利器。

閆智翔舉了個例子,他家火鍋花捲也是手工菜,對於山東人來說,花捲是地域傳統美食,所以就把花捲融入到火鍋里。用他的話來說,手工菜的價值更多是在於流量,因為想吃花捲兒,而來店裡吃火鍋的人特別多

賣爆的火鍋花捲

朱光玉火鍋館也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創始人梁熙桐說,他們通過引入重慶自帶流量的路邊攤,產品IP和朱光玉IP兩者相疊加,把流量產品植入到朱光玉的場景中,實現1+1>2的效果

比如綦江土包子、萬州格格、神火炒飯等,都是如此邏輯。

門店結構也會配合這些單品,它們往往會在明檔區呈現,煙火氣拉滿,不僅是個「生招牌」,和短視頻賽道也很搭,通過動態呈現,效果很好。

未來的產品趨勢

手工菜和供應鏈相結合

大家都知道,手工菜的難點在於無法標準化落地,尤其對於連鎖企業。

閆智翔說,以前阿光正傳的所有滷味都是現鹵,後來發現每個店會有差異不穩定,就取消了,手工菜的難度就是標準化落地。

持相同看法的,還有年白老火鍋創始人陳俊,「手工菜是極致單店的一個行為,如果你做單店,全手工菜是沒問題的,但是像我們做連鎖,就不可能做到全手工菜,但是又不能沒有手工菜,我可以把拳頭產品做成手工菜,但是其他產品就要做成供應鏈」。

手工菜做流量,供應鏈產品做利潤,預製菜有機會,手工菜更有機會,餐飲的第一屬性已從裹腹逐漸演變為社交,而煙火氣是一種不可取代的氛圍。

最後,一句話送給火鍋家人們,餐飲行業的高水平競爭,一定是合適的供應鏈+差異化的產品+優秀的成本控制+差異化的環境+恰到好處的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7fa5501b055d0fbad3970c4e8fb42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