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17年前非典襲來時,全世界都在保護我們90後。現在,換我們90後保護你們!」這句廣為流傳的話,不僅是歲月流轉的感懷,也是使命接續的誓言。在蓮都疫情防控的各條戰線上,一個個長大成人的「90」後毅然出列,交出一張張讓祖國放心、讓人民滿意、讓親人驕傲的優秀答卷。
嚴守防疫一線 他是防疫接線員
「媽,單位還有事,我先走了……」匆匆吃完年夜飯的李毅,拿起手邊的文件袋離開了家。這是他第一次沒能在除夕夜與家人團聚。
從年三十開始,李毅始終堅守在聯城防疫一線。作為聯城街道衛健辦的工作人員,他的主要工作是「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及時收發上級指示,做好聯城轄區所有疫情相關情況的數據統計。
最忙的時候,李毅每天從早上8點工作到凌晨1點,長達17個小時,平均每天處理2000多條數據,接80多通電話,有時甚至剛入睡,又接到新通知或出現突發情況需緊急處理,即使是半夜也得馬上起來處理。防疫之事不分大小,這個90後小伙一刻都不曾耽擱。
「李毅就像我們街道的防疫接線員,幫我們傳遞信息。無論工作強度多大,他都扛了下來。」李毅的同事武琛迪說,此前二十多天,因為休息時間短,李毅眼中布滿血絲,面色蒼白,但他始終堅守崗位。
如今,疫情尚未結束,復工生產又緊鑼密鼓,聯城企業復工如火如荼,管控依舊鬆懈不得,李毅每天都在對接各村(社區)的返工情況。「守土有責,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我這張小小的辦公桌,就是我堅守的戰壕。」李毅說。
奮戰防疫一線 他每天刷萬餘步數
「家裡的老人、孩子都申領健康碼了吧?麻煩您把家裡幾口人的信息報給我。」當社區幹部陳棟蹲著打完電話、填完最後一戶居民的家庭信息後,他的雙腿已經麻木。
聯城街道婁豐堰社區共有居民1.4萬餘人,街道安排42名幹部分片包干「掃樓」。儘管肩負著居家觀察人員管理、社區華僑統計、卡口值勤等多項工作,但面對「掃樓」這樣的難度大、責任重的任務,陳棟仍自告奮勇,主動向街道請纓:「我年輕,可以多跑幾層樓,把人口最密集、樓層最多的片區劃給我吧。」
「鳳凰二區有3幢樓,每幢樓3個單元,11層共130多戶,每天踩著飯點去,居民在家的可能性最大,這是我工作的黃金時間。」陳棟說自己「每天能走一萬多步」,在許多居民宅家「抗疫」時,他高居微信步數排行榜前列,那是他整日穿梭在居民樓道間的見證。
忙碌的日子裡,陳棟每天5點下班後,顧不上吃飯就抓緊入戶指導申領健康碼,每天「掃」完樓又熬夜申報信息。「雖然每天工作量很大,但作為社區工作人員,我想為社區的疫情防控儘自己的力量。婁豐堰社區至今沒有出現病例,這讓我們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陳棟說。
安全第一 他為復工復產扣好「安全帽」
企業緊鑼密鼓復工,聯城街道共有10個在建工地,雷支星每天忙完手頭的工作,還要抽出時間到工地巡查。作為街道安監員、企業復工的責任幹部,雷支星一天都不敢懈怠,因為突發情況隨時可能出現。
3月2日,一個返回工地上班的工人被查出是紅碼,雷支星接到消息時已是夜裡10點,他二話不說就往工地趕,安排集中隔離。當天夜裡下著大雨,氣溫只有5攝氏度,把工人送走時已是凌晨3點,因為在戶外站了太久,雨水滲入外套,雷支星的貼身襯衣早已濕透,雨鞋裡也積了水,雙腳被泡得又皺又冷。
忙碌的工作中,雷支星的腸胃炎復發了,最嚴重的時候,他整整兩天吃不下一點東西,不斷嘔吐,只能喝些溫水,但責任感極強的他覺得只要能扛得住,就該繼續堅持,不耽誤工作。
「既然我在這個崗位,就要做好這份工作。對我來說,企業工地就是我的戰場,幫助聯城的企業安全復工這一仗,我一定能打贏。」雷支星堅定地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1Nk93ABrZ4kL1ViII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