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地地道道的重慶人,我熱愛重慶的山城小路、綠水樓崖,更熱愛重慶的紅色精神和巴渝文化。」生在重慶,長在重慶,一生的事業也紮根在重慶;出道工業,精於管理,卻為重慶文旅產業發展竭盡所能。劉旗,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
重慶文旅的大推銷員
每次提到重慶的文旅,劉旗都意興盎然,他說,重慶將持續打造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三大旅遊品牌,深入實施「文化+」「旅遊+」「文旅+」戰略,推動文化產業、旅遊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兼具文化和旅遊特色的新業態,以大文旅增強城市發展能級、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統籌保護好自然生態和歷史文脈,讓重慶山水顏值更高、人文氣質更佳。
作為熱門旅遊城市,近年來重慶文旅產業迅速發展。每逢假期,絡繹不絕的遊客聚在山城,吃美食、看美景,感受重慶「行千里,致廣大」的魅力。劉旗說,重慶在不斷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保障力度,協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公共服務、為居民服務和為遊客服務,持續增強「最寵遊客的城市」品牌效應,切實增強本地群眾和外地遊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他說,「要將重慶打造成最幸福的旅遊目的地,所以不論本地群眾還是外地遊客,只要你來到重慶,就能領略山水之城所獨有的幸福感!」逢人便說重慶好,劉旗儼然是重慶文旅的大推銷員。
劉旗介紹,重慶文旅委根據當地特點編制了《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為引領,按照主客共享城市資源和公共服務,共享文化旅遊發展紅利,在為居民提升生活品質的同時,讓遊客分享和融入當地生活。同時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協同配合國家層面出台《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加快川渝文旅的共融共生、共同發展。」
文化旅遊是一個城市的內涵,也是外延。近年來,重慶文旅事業呈現良好復甦態勢,2021年,重慶成為全國最受歡迎旅遊城市之一。「未來文旅產業發力的方向在哪裡?」是劉旗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的問題。因此,面對媒體和大眾對重慶文旅的讚譽,劉旗總是認真的說,「我們的工作存在很多不完美,一是重慶文化企業、園區數量和規模均不夠大,旅遊拳頭產品還不夠多。二是文化旅遊產業招商、人才、科技、用地、金融、版權、外貿、數據等方面的服務機制和平台建設與最發達地區有一定差距。三是在利用科技力量賦能、改造、轉型傳統產業和搶抓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重大機遇布局發展新興產業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
提案彰顯文旅本色
作為一位已然全情投入到文旅事業上的文旅人,今年兩會,劉旗帶來的提案依然是以文旅產業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既從宏觀方面關注文旅產業政策,也從微觀方面關心文旅業態發展。
《關於中國和埃及聯合申報世界水文遺產的提案》中,劉旗提出,中國和埃及同為人類歷史上的文明古國,境內均存在孕育人類歷史文明的大江大河,是世界上目前仍保存有水位觀測實物遺存的水文遺產國家(僅有中國白鶴梁題刻和埃及尼羅尺石刻)。劉旗在提案中建議,兩國通過聯合申報世界遺產,有助於促進中埃雙邊關係發展,有利於促進中華文化和埃及文化交相輝映,有利於推動世界文明多樣化發展。
《關於將重慶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提案》中,提出重慶地處長江上游,是長江文化的重要空間載體,是多項國家重大戰略的匯聚之地,擁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具有特殊的地理優勢和區位優勢,,因此,提案建議將重慶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有重大現實意義和緊迫性,有利於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高質量發展。
《關於促進「劇本殺」新業態發展的提案》是關於一個新興行業的具體發展的提案,劉旗提出,近年來,帶有角色扮演屬性以及注重推理玩法的「劇本殺」引起廣大群眾的興趣,特別是成為當下年輕人社交娛樂的新體驗模式。數據顯示,在國內消費者偏好的線下潮流娛樂方式中,沉浸式劇本娛樂用戶占比達到36.1%,僅次於電影和運動健身,成為當下主流休閒娛樂方式。隨著「劇本殺」行業的快速增長,不斷更新疊代與其他產業融合「破圈」,形成極具潛力的「沉浸式經濟」。但在發展過程中,該行業存在著「內容無審批」「版權無保護」「行業無監管」等問題,本著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避免進入「不管則亂,一管就死」的怪圈,特提出建議:開展內容審核與版權保護;培育「沉浸式」文旅服務平台;推進技術和藝術高度融合。
採訪結束後,劉旗又開啟了推銷模式,他說,重慶擁有源遠流長的巴渝文化、享譽世界的三峽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戰文化、彪炳史冊的革命文化、獨具特色的統戰文化、感天動地的移民文化,是一座文化厚重、情懷悠古的城市,「歡迎大家來重慶,我們力爭讓每一位來重慶的遊客都感到幸福,將遊客一寵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