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當中的一吊錢,到底是一串錢還是四串錢?

2023-10-18     少讀紅樓

原標題:紅樓夢當中的一吊錢,到底是一串錢還是四串錢?

這個話題是偶然和書友討論問題的時候提到,深感顛覆以往印象,所以我在本文做了一點集中的文獻調研。(作為科研工作者,這類文獻調研可算我的老本行了,不過在紅學領域我還是第一次使用,文章可能會略顯枯燥,望各位諒解)

這個疑問,起因是紅樓夢36回鳳姐的一筆經濟帳。原文如下:

王夫人又問道:「正要問你:如今趙姨娘周姨娘的月例多少?」鳳姐道:「那是定例,每人二兩。趙姨娘有環兄弟的二兩,共是四兩,另外四串錢。」王夫人道:「月月可都按數給他們?」鳳姐見問得奇,忙道:「怎麼不按數給呢!」王夫人道:「前兒恍惚聽見有人抱怨,說短了一吊錢,什麼原故?」鳳姐忙笑道:「姨娘們的丫頭月例,原是人各一吊錢,從舊年他們外頭商量的,姨娘們每位丫頭,分例減半,人各五百錢。每位兩個丫頭,所以短了一吊錢。」

根據這段內容,趙姨娘的月錢應當是四兩銀子四串錢,而其中這四串錢是屬於她的兩個丫頭的,而她的兩個丫頭月錢目前是五百錢,那麼做個簡單的數學題,就能知道一串錢是二百五十錢,也就是說一吊錢(一千文錢)等於四串錢。

由於我之前一直慣性地認為一吊錢和一串錢是同一個概念,這位書友和我說到這件事,我當時大受震撼,連忙去查閱紅樓夢裡所有其他提到錢的地方,遺憾的是,只有這一處將「吊」和「串」兩個單位放在了一起討論。其他的地方例如探春找寶玉買手工藝品、鳳姐送劉姥姥錢去僱車、寶釵和湘雲算月錢帳等等地方確實都提到了錢的單位,但她們都是要麼只說了吊,要麼只說了串,缺少清朝生活經驗的我,很難從她們這些語焉不詳的語言當中印證,一吊錢到底是不是等於一串錢。

因此,與我討論的書友便下了結論,說至少在紅樓夢裡,一吊錢就是等於四串錢,以前我的固有印象都是錯的。

雖然書友下了結論,我還是對這件事感到懷疑。我之所以感到困惑,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純粹從邏輯上來說,「一吊錢」和「一串錢」看起來都是從「一串用繩子吊著的錢」抽象化出來的量詞用法(有點像「一個連」這類詞一樣),不像是具有兩個不同涵義;第二,如果真的存在一個時代,「吊」和「串」是分工明確而且意義迥異的兩個詞,那百度上豈會沒有?而如果這是曹公故意製造出的架空匯率,他又有什麼動機要編造一個虛假的換算單位?假如他有什麼特殊的想要強調的事情,為何他只在這一個地方做了換算,而不是按照他一貫使用的辦法前前後後鋪陳好多遍呢?第三,也是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曹公好像是公認的數學不太好(也不知道是他故意的,還是由於增刪五次出現的錯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姥姥算的「螃蟹帳」,幾百年來沒有一個人能徹底看明白她到底是怎麼算的。

既然內心有了懷疑的種子,我便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困惑。

我首先搜集了甲辰本、乙卯本、百廿回抄本(夢覺本)、戚序本、列藏本、庚辰本等幾個紅樓夢的抄本影印本,找到這一段話,想看看它們都是怎麼說的:

從上圖可以看到,除了列藏本明顯抄掉了以外(藍色圈出),各個抄本當中確實都有這個「四串錢」的說法(圖中用藍色線劃出),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甲辰本和程高本這段的敘述與其他的版本有所不同,王夫人說的話是「短了一串錢」而不是其他5個版本中的「短了一吊錢」,其中甲辰本的鳳姐的回覆也提到了「串」而不是其他版本當中的「吊」(圖中用紅色圈出)。

與此同時,其他的回目當中出現「串」、「吊」量詞的,也有版本差異,例如第六回當中,鳳姐送劉姥姥的錢,在甲辰本、戚序本和程高本當中是「一串錢」(紅色圈出),在乙卯本、夢稿本和庚辰本當中卻是「一吊錢」。

綜合以上的幾個地方可以看到,各個版本的「吊」和「串」在很多地方都是混用的,這固然有兩個字字形類似,抄手可能謄抄錯誤的原因,但這麼多的錯漏,也極大程度地佐證了,吊和串大機率就是同一個東西。舉個例子,雖然「十」和「千」字形相類,但如果你替別人抄一份文件,你多半不會大面積抄錯,因為二者的意義相差非常大,你作為抄手一定會多看一眼。只有在兩個字字形相似,意義也一樣的時候,抄手才可能會有這麼高的錯漏頻率。

其中,鳳姐論姨娘工資的段落還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甲辰本和程高本都對舉了「串」和「吊」的概念,如果這二者意義不同,但凡一個抄手(或者印刷的校對者)有點職業道德,也不會發生這樣的謬論。

為了進一步證明我的觀點,我另外還檢索了明清的幾部與紅樓夢時代比較接近的小說和其他文學作品。不負所望,我在《金瓶梅》和《兒女英雄傳》當中,都找到了對舉「吊」和「串」兩個量詞的段落:

敬濟笑向腰裡解下兩吊銅錢來,放在面前,說:「這兩吊錢權作王奶奶一茶之費,教我且見一面,改日還重謝你老人家。」婆子見錢,越發喬張致起來,便道:「……你如今兩串錢兒,打水不渾的,做甚麼?」——《金瓶梅》

二人見禮已罷,安公子便向那鞘馬子裡拿出兩吊錢來,放在那女子跟前,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那女子忙問說:「這是甚麼意思?」公子說:「我方才有言在先,拿進這石頭來,有兩串謝儀。」——《兒女英雄傳》

從這兩段當中,都能明確地看出來,串和吊就是同一個意思,並沒有一對四的換算法則。巧合的是,金瓶梅的成書年代大概是在明朝末年,而兒女英雄傳則大概是在清代咸豐年間寫成,二者剛好將雍正乾隆年間成書的《紅樓夢》夾在中間。特別是《兒女英雄傳》,與《紅樓夢》既然是成書於同一朝代,換算單位忽然有變化的可能性極低。

因此,我們大概能夠下這個結論:不論是《紅樓夢》的年代還是《金瓶梅》、《兒女英雄傳》的年代,「一串錢」和「一吊錢」都是同一個意思。

那麼,為什麼鳳姐會說趙姨娘的月錢里包含了「四串錢」呢?當然有一種可能是曹雪芹又算錯了——但我覺得他可能不至於這麼菜,一和四都會搞錯;還有一種可能是抄手又抄錯了——但根據剛剛的調研,所有的影印本當中這裡都是相同的「四串錢」,大家一起抄錯的機率還是很低的。

我們帶著「一吊錢」=「一串錢」的知識,再回過頭看這段話,便可發現一個之前被我們忽略的細節:鳳姐確實說了趙姨娘的月錢是四兩銀子四吊錢,也確實說了趙姨娘有兩個丫頭,這兩個丫頭的月錢目前是五百錢,但她卻沒說這四吊錢就是這兩個丫頭的月錢。趙姨娘的月錢里,包括了賈環的月錢,因而很可能還包括賈環自己的丫鬟的月錢。

從紅樓夢的第三回當中,我們能看見,賈府小姐的下人配置是:「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個教引嬤嬤,除貼身掌管釵釧盥沐兩個丫頭外,另有四五個洒掃房屋來往使役的小丫頭」。賈環作為府中庶出而且又不得寵,由趙姨娘一手帶大的少爺,丫鬟比其他的年輕主子稍微少幾個,大概也說得過去(畢竟寶玉得寵,他的丫鬟比別人的至少多了兩倍,可見賈府的下人數量——特別是小丫鬟的數量,並沒有一定之規)。因此,賈環的丫鬟加起來能領到三吊錢的工資,不論是一個一吊錢的丫頭+四個五百錢的小丫頭,還是兩個一吊錢的大丫頭+兩個五百錢的小丫頭,都還算是比較正常(但略顯寒酸)的丫頭配置。從這個角度說,趙姨娘的這四串錢就完全說得過去了。

其實,我想曹公若是泉下有知,恐怕會嘲笑我寫了這篇文章吧。畢竟對於他們那個時代而言,這些內容都應該算是常識中的常識,根本不值得寫一篇文章專門去論述和調查,更不值得用許多精力去搜羅各種文獻來佐證。

但實際上,紅樓夢當中充斥著這樣的細節。例如鳳姐到底應不應該因為賈璉偷情而吃醋?賈母作為封建大家長和慈祥的老祖母,按道理講是否應該支持寶黛自由戀愛?林黛玉作為「鹽課林老爺」家的女兒,到底應不應該擁有百萬家資?薛蟠如果認了林黛玉作乾妹妹,理論上能不能再娶她為妻?寶玉將寶釵比作楊妃惹到了她,到底是因為楊貴妃胖還是因為楊貴妃是禍水?僅僅因為隔了幾百年的距離,面對紅樓夢的時代,我們這些現代人便如同毫無社會經驗的「白痴」一般。又兼紅樓夢一則充滿了設譬杜撰的內容,二則多次刪改,仍多有錯漏之處,許多問題隨著年代更迭,越來越難理解。

不僅如此,面對這樣的一些問題,很少有人會下很大的工夫去多方比對和查證,往往直接引用紅樓夢中的文字,望文生義乃至得出了錯誤的結論,直接影響到一些常識的認知,甚至於以訛傳訛,互相援引,令人哭笑不得(例如百度上其實有很多帖子聲稱一吊錢是四串錢的,就是引用本文提到的這個例子,如果輕信之,便會認為整個清朝甚至整個古代的一吊錢真的都是四串錢)。

我聽說10後、20後的孩子們過家家假裝打電話的時候,會手指併攏,手掌貼到耳邊,模擬智慧型手機,而不是像我這種90後一樣,習慣在耳朵邊比一個「六」的姿勢模仿座機話筒。也許再過一些年頭,孩子們將徹底搞不懂這些老頭老太太為什麼會在耳邊比一個「六」。

其實紅樓夢也是同樣,即便它再詳盡、細緻地描寫了它所處的時代,也終究難以纖毫畢現地還原那個世界,與紅樓夢相關的一些常識,也終將隨著時代的更迭而沉入時間的大海。但我想,不論如何,我們還是應該感謝紅樓夢,因為它仍然將那個時代的許多細節,都封印在作者靈動的妙筆之下,就像一滴封印住古代昆蟲的松脂。

致謝:本文中的部分觀點來自書友綏寧。

作者:泥娃娃,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06bfeb12a51bf7313d99bcdceec2d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