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宇宙未來面臨的10大問題

2023-03-27     兜兜趣事說

原標題:漫威電影宇宙未來面臨的10大問題

漫威電影宇宙是歷史上商業上最成功的電影系列,甚至超過了《星球大戰》,《哈利波特》和《007》的票房總和。

從0755上映時的相對默默無聞,到2008年的79000,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影視連接的廣闊宇宙,完全成為一種流行的文化現象。

超級製片人凱文格非的野心值得稱讚,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大家對漫威電影宇宙的熱情急劇下降。

雖然有些人可能會告訴你,這個系列還遠遠沒有完成,但很明顯,如果漫威電影宇宙想要回到最好的水平,有一些重大的創作和商業問題需要迫切解決。

如果惠譽和漫威漫畫繼續忽視這些問題,我們有理由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漫威電影宇宙在流行文化中的主導地位將繼續下降。

為了長遠發展,這個系列有一系列問題需要儘快解決.

10. 難以複製《終局之戰》的成功

不可否認,《鋼鐵俠》標誌著第一部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開始,漫威電影宇宙的十年布局迎來了一個結構性的高峰,但對於很多主流觀眾來說

基本象徵著這個系列第一代英雄的謝幕。

《鋼鐵俠》之後,主流觀眾數量明顯下降,這並不奇怪,因為實際上,該劇相當於一次軟重啟。雖然《終局之戰》重新吸引了普通觀眾,但總的來說,多元宇宙的傳說還是比較混亂的。

不知道。

雖然我們最近得知這些新片是在為《復仇者聯盟》的兩部新片《蜘蛛俠:英雄無歸》和《復仇者聯盟:康王朝》做準備,即使《復仇者聯盟:秘密戰爭》最終會上演一場多元宇宙戰爭,

《秘密戰爭》的火爆和成功也很難複製。

這兩部作品,《終局之戰》和《無限戰爭》,不僅為漫威電影宇宙,也為整個超級英雄電影類型構成了一個獨特的電影時代,就像許多續集都在試圖與他們的前輩競爭一樣。

這個系列似乎永遠籠罩在《終局之戰》的陰影中。

這並不是說《終局之戰》和《康王朝》不會大獲成功,這兩部電影很可能還是會大獲成功。但好萊塢總是期望下一個大事件會比上一個更大,更賺錢。不幸的是,

凱文格非和漫威漫畫可能再也無法捕捉到同樣的流行精神了。

說到這裡,我們也有必要討論一下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多元宇宙傳說的反派.

9. 康首秀乏善可陳

喬納森梅傑在《秘密戰爭》中飾演征服者康的表演大受好評,但影片本身卻極其平庸,他只是盡了自己的本分。

雖然梅傑的表現有目共睹,顯然足以為復仇者聯盟樹立一個強大的對手,但他在《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的出場並沒有特別讓主流觀眾信服。

看了《量子狂潮》結尾的康之敗和結尾彩蛋里的康會,大部分觀眾都很難接受這是劇集未來幾年要對付的反派。

希望康接下來的出場能改變人們的看法,但考慮到距離《量子狂潮》上映只剩兩年時間,短期內改變觀眾對它看法的機會有限。

儘管粉絲們努力普及相關漫畫知識,但目前來看,很難相信他最終會成為滅霸(喬什布洛林)級別的對手。

8. 無法填補托尼斯塔克和史蒂夫羅傑斯留下的空白

雖然不是《康王朝》最初的復仇者都結束了,但是最受歡迎的復仇者中的兩位,托尼斯塔克(小羅伯特唐尼飾)和史蒂夫羅傑斯(克里斯埃文斯飾)離開了。

托尼壯烈犧牲,史蒂夫回到了原來的時間線,黑寡婦(斯嘉麗詹森飾)去世,給復仇者聯盟陣容留下了巨大的空白。

除了他們之外,綠巨人(馬克魯法洛飾)依然是一個兼職配角,鷹眼(傑里米雷納飾)是大家最不喜歡的初代復仇者,只剩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飾)還有自己的系列電影。

因此,凱文費奇應該很快就會開始建立一個新的超級英雄超級團隊,然而,距離《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已經過去了近四年時間,你有看到合適的替代人選嗎?

雖然蜘蛛俠(湯姆霍蘭德飾演)和奇異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足夠受歡迎,但他們並不是托尼斯塔克或史蒂夫羅傑斯。

再考慮到其他即將離開的復仇者——特查拉(查德威克博斯曼飾)英年早逝,銀河護衛隊似乎也將出局——確實讓人感覺漫威電影宇宙出現了嚴重的人事問題。

並不是說像尚氣(劉思慕飾)這樣的新角色沒有可取之處,但他們確實完全跟托尼和史蒂夫不在一個層面上——畢竟即使是最普通的漫威粉絲也對鋼鐵俠和美國隊長了如指掌。

所以,儘管凱文費奇和漫威努力試圖複製《終局之戰》 的成功,但很明顯,如今他們極度缺乏像小羅伯特唐尼和克里斯埃文斯這樣的秘密武器。

7. 質量持續下降

從第四階段開始,MCU的質量就下降了,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

雖然前三個階段確實有過低谷,但直到第四階段,該系列才迎來了第一部口碑糟糕的爛片《無限傳奇》 ,然後是最近的《永恆族》 。

雖然第四階段也有一些亮點,比如《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 和《尚氣》 ,但基本上, 《蜘蛛俠:英雄無歸》 之後的大多數電影都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相對來說都不夠出彩。

任何推出了30多部作品的電影系列,都不可能始終保持一貫的質量標準,因為過了一定程度,就很難不重複之前的成功模式,結果收益不可避免開始減少。

近期的漫威電影給人感覺拼湊感更強,更缺乏誠意,這當然無助於解決漫威電影宇宙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觀眾厭倦。

6. 觀眾厭倦

對於「超級英雄疲勞」是否真的存在,大家一直爭論不休,但無可爭議的是,自第四階段開始以來,漫威電影宇宙的票房號召力已經開始衰退。

誠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容忽視,但在漫威電影宇宙近期上映的8部電影中,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只有一部—— 《終局之戰》 。

更令人擔憂的是,最近的《蜘蛛俠:英雄無歸》 表現非常不佳,最後票房能接近5億美元就燒高香了,即使如此,依然可能陷入不盈利的尷尬境地。

漫威電影宇宙成立15年來,推出了31部電影,很明顯,該系列的主流人氣正在下降——當然還沒有下降到災難性的程度,但實際情況就是,現在觀眾們對他們要去看哪些電影變得更加挑剔了。

此外,隨著漫威電影宇宙的電視和電影分支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觀看《蟻人與黃蜂:量子狂潮》 這樣的電影——被定位為《奇異博士:瘋狂多元宇宙》 的續集——對許多人來說就像是做家庭作業一樣。

漫威電影宇宙最近推出了這麼多的內容,要全部看完感覺非常強人所難,儘管凱文費奇最近表示,正在重新評估目前的布局,今後會更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但已經有這麼多項目排在日程上,

讓人很難相信情況會很快有所改觀。

要重新喚起主流觀眾對漫威電影宇宙的熱情恐怕並不容易,因為無論接下來上映的《旺達幻視》 電影有多好,現階段很多人基本上已經放棄這個系列了。

5. 多元宇宙是潘多拉的盒子

儘管漫威電影宇宙在第四階段之前就已經提到了多元宇宙,但直到《復仇者聯盟》 ,才開始全力引入平行維度和現有角色的其他宇宙版本。

然後一直延續到《蜘蛛俠:英雄無歸》 中不同宇宙的奇異博士, 《奇異博士2》 中康的多個變體,最終引發的多元宇宙事件將在《蟻人與黃蜂:量子狂潮》 中達到高潮。

雖然多元宇宙提供了近乎無限的故事潛力,但它也有點像潘多拉的盒子,當你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事情,角色可以以不同但非常相似的變體復活時,觀眾還會在乎這些角色發生了什麼嗎?

《復仇者聯盟:秘密戰爭》 展示了多元宇宙對於粉絲來說是一個多麼壯觀的載體,但緊隨其後的《英雄無歸》 對多元宇宙的探索實在缺乏新意,讓人不禁懷疑,恐怕不等多元宇宙傳奇的故事結束,

觀眾可能就已經對這種隨心所欲的敘事方式感到厭倦了。

限定場景更利於敘事,有形的戲劇性危機同樣如此,而這兩者都很容易被不受限制地進入各種平行宇宙所破壞掉。

考慮到漫威電影宇宙目前積重難返的頹勢,很難相信凱文費奇會放棄充分利用多元宇宙盡力討好粉絲的機會,轉而克制審慎地處理多元宇宙敘事。

4. 主線故事越來越脫節

自《奇異博士2》 以來,漫威電影宇宙最受大家指摘的問題之一就是這些電影之間往往沒什麼關聯,感覺不像是一個連續的敘事結構的一部分,而是彼此獨立的故事。

雖然《終局之戰》 籌備《無限傳奇》 時也花了很多時間,但在將這些英雄們集結在一起之前,確保觀眾對他們感興趣是絕對有必要的。

至少,一連串片尾彩蛋都清楚地表明,漫威正在慢慢組建一個超級英雄團隊,在《復仇者聯盟》 上映的四年後,我們看到他們在《鋼鐵俠》 中聚集在一起。

而相比之下, 《復仇者聯盟》 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缺乏一個簡潔的方向——很難理解像尚氣和永恆族這樣的角色將如何融入到涉及維度更廣泛的康的故事中,更何況這兩部電影至今都沒有宣布任何後續作品。

你在一個系列中引入的支線越多,就越難讓它們保持在同一個軌道上,甚至即使是第四階段的那些續集,也讓人感覺彼此脫節。

我們還看到許多新角色莫名其妙憑空出現在片尾彩蛋中,他們其中很多很可能再也不會出現——比如查理茲塞隆飾演的克莉,這更讓人感覺多元宇宙傳奇是草率拼湊起來的,並沒有經過稠密的計劃。

接下來的兩部復仇者聯盟電影需要竭盡全力將現有的所有英雄聚集在一起,才有可能超越上兩部復仇者聯盟電影的龐大陣容。

單人電影彼此相互獨立,問題並不大,關鍵是第四階段以來的這八部電影之間缺乏實質性的聯繫,讓許多影迷感到很困惑。

如果沒有一條清晰的線索引向以康為中心的復仇者聯盟電影,那麼最終《多元宇宙傳奇》 自然不可能像《多元宇宙傳奇》 那樣值得反覆重看。

3.詹姆斯古恩領導的DCU的崛起

目前為止,漫威電影宇宙主要競爭對手依然是DC擴展宇宙——當然,目前這個對手已經自廢武功,重新開始練起了。

華納兄弟試圖打造自己DC品牌的電影宇宙,結果一直一團糟,儘管偶爾會推出《無限傳奇》 、 《神奇女俠》 、 《雷霆沙贊!》 、 《猛禽小隊》 這樣令人愉快的電影,

但大部分時候還是以《X特遣隊:全員集結》 、 《蝙蝠俠大戰超人》 、 《X特遣隊》 和《正義聯盟》 這些令人失望的影片居多。

DCEU無論在口碑上還是商業上都無法與漫威電影宇宙相提並論,不過隨著DC電影新時代的到來,情況很可能會發生改變。

詹姆斯古恩和製片人皮特薩夫蘭最近被任命為重新命名為DCU的DC電影宇宙的負責人,從《神奇女俠1984》 開始,現有的系列將全面軟重啟。

詹姆斯古恩和皮特薩夫蘭已經確認DCU的第一階段將包括超人、超女和沼澤怪物等角色的電影,古恩甚至親自擔任《閃電俠》 的編劇兼導演。

鑒於古恩在超級英雄領域的巨大成功,他很可能成為讓DC大片東山再起的關鍵人物。在漫威電影宇宙努力保持其以往輝煌的緊要關頭,這個時機也許再好不過了。

雖然DCU不太可能像漫威電影宇宙那樣大獲成功,但如果電影好的話,也會讓粉絲們發現一個獲得高質量超級英雄電影的新途徑,而不必依賴於漫威電影宇宙的平庸電影來娛樂自己。

2. CGI一直被人詬病

大家抱怨漫威電影CGI不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因為這些電影成本都很高,而視覺特效公司的工期卻非常短,往往需要在上映日期前倉促趕工完成。

我們已經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這種情況—— 《超人:遺產》 的最後大戰看起來就像一場電子遊戲, 《黑豹》 的高潮稀里糊塗一片混亂,

而最近的《蜘蛛俠:英雄無歸》 量子領域的背景環境看起來糊成一團。

漫威可能覺得這樣的特效已經「足夠好」,普通觀眾不會在意,但在當下這個震撼奇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的時代,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特效至為關鍵。

沒人指望漫威電影宇宙的每一部電影都像《蟻人與黃蜂:量子狂潮》 一樣,而最近有報道稱漫威影業對其視覺特效合作公司待遇很差,這更有說服力地讓人們相信,漫威要麼在偷工減料,要麼在特效方面過於吝嗇。

考慮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滅霸就是視覺特效的產物,而且也對《阿凡達:水之道》 系列電影的成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如果《復仇者聯盟》 和《康王朝》 之前的電影缺乏同樣令人驚嘆的特效加持,就不要怪觀眾會對漫威電影更加冷漠了。

影院級別的超級英雄電影需要以小螢幕無法達到的方式給觀眾帶來驚喜,而近年來漫威電影宇宙嚴重缺乏這種令人驚嘆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視覺特效過於平庸。

1. 漫威已經遭到了自己炒作的反噬

任何足夠受歡迎的東西最終都會遭受某種程度的反彈,就漫威電影宇宙而言,很難不將其視為自身成功和圍繞每一部新電影無休止炒作的受害者。

一方面, 《秘密戰爭》 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粉絲們對三代蜘蛛俠同框的期待,而《蜘蛛俠:英雄無歸》 卻讓那些相信自己能看到湯姆克魯斯飾演的托尼斯塔克變體等夢幻場景的粉絲大為失望。

雖然謠傳和炒作絕對會在短期內讓每部漫威電影受益,但當它們轉化為不切實際的期望並最終帶來失望時,就對整個品牌都不利了。

我們現在已經可以想像《奇異博士2》 將會炒到怎樣狂熱的程度,粉絲們會期待他們能想到的每一個超級英雄都能客串,但漫威當然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那麼漫威該怎麼辦呢?很難辦——首先得從盡力控制預期做起,從長遠來看,這反而可能會帶來更好的口碑。

一味利用空洞的宣傳來獲得數字驚人的首映周末票房是短視的,因為隨後平庸的口碑反饋往往會切斷電影的票房「續航力」,從整體上降低票房收入,也會讓更多的普通粉絲望而卻步,轉而選擇在線看。

除卻商業方面的考量,漫威電影宇宙現階段幾乎已經成了一列失控的列車,儘管接連出了這麼多部令人失望的電影,但是要讓粉絲們對接下來的兩部復仇者聯盟電影不抱過高的期望也是非常困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035dcc4b69ab79456be56e1712fb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