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點媽媽
正文前十點
你好,我有點媽媽。
前幾天刷了戚薇的熱搜,我發現她倆都生完了。
家人在機場進行過安檢。 很多網友被她的丈夫李承鈿的乳頭項鍊吸引住了。
雖然知道乳頭是用來照顧孩子的,但也有人懷疑乳頭粘在脖子上是不是不髒。
這一混亂導致了寶媽們的細心科普。
安撫奶嘴有蓋子,掛在胸前容易拿著,容易帶寶寶。
媽媽深思熟慮,後來發現,養育孩子的過程需要重視方方面面的細節。
帶孩子最可怕的是人出去了。 我沒有東西。 最後是當場著急,或者馬上回家。
經過最初的忙亂,大多數爸爸媽媽養成了出門前檢查東西不齊全的習慣。
在炸豬排開始的兩天前,愉快地度過了最後的寒假時光。 我媽媽已經開始收拾他的文具課本,打包他午休時用的小被子。
媽媽醒來時,有一段視頻顯示丈夫和孩子躺著起床等著做飯。
雖然照顧孩子是一項很辛苦的工作,但我以為我們不怕累。
作為媽媽,最想要的是家人的關心,孩子的爸爸管不了。
有人知道自己的辛苦。
有家人的幫助,我們的負擔減輕了,愛也加重了。
帶著爸爸和孩子,每個媽媽最大的夢想
我在網上看到過單身媽媽的故事。
她一個人帶孩子五年,發現一個人帶孩子完全不現實。
只要自己不用上班,就全天候圍著孩子轉。
她細數帶孩子做的一切,從喂飯的衣服上洗衣服和打掃餐具。
媽媽的日常生活總是一邊做家務一邊哄孩子。
上幼兒園也不能放鬆,想和孩子在一起,媽媽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生活也要排在孩子後面。
有人說不做一點就好了,懶惰的母親通常都有勤奮的孩子。
但是,擔心是天底下母親的通病。
成為母親後,不能聽孩子受委屈時的抱怨。
從10月的懷胎開始,作為母親,我們一刻也沒有放鬆警惕。
孩子摔倒了,做母親的就要馬上責備這個絆倒孩子的東西不好。
吃飯盯著學習,讓自己看著激烈的脾氣,孩子還在慢慢看完動畫片的最後一集。
接送孩子的都是意氣風發的母親大軍。
母親早早起床送孩子上學,車后座坐著大東西,大胸前抱著小東西。
孩子還在裝傻,媽媽要振作起來,擋在前面擋住一切風雨。
來接孩子放學後,遇到大雨,孩子會穿媽媽的雨衣,媽媽走在最前面,全身濕透。
媽媽不疼愛自己嗎?
因為媽媽更擔心孩子。
媽媽擔心的背後充滿了愛。
生病的媽媽可以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在醫院打點滴。
一手牽著吊瓶,一手抱著孩子。
她顧不上關心自己的病情,只為了安撫走來走去、在懷裡亂動的孩子。
下了樓梯,抱著孩子的這隻手也解不開。
危險結束後,我們也第一個看到孩子,檢查孩子有沒有受傷。
圖源:嘀嘀@河南城市頻道
所以很多人說,媽媽是超人,很偉大。
但是,再堅強的母親也會一個人,很累。 我們經常面對孩子玩弄的狼藉,感到疲憊不堪。
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懷孕後期辭職帶孩子,老闆已經上幼兒園了,小方暫時離不開她。
面對這樣的生活,她說:
親力親為,勞心勞力,但不後悔。 但是,有時候我希望有人帶我去兩個小時,慢慢蹲在洞裡,慢慢洗個澡,安心打盹……
所有的媽媽都希望有人來幫忙。
但是,當自己因孩子的事業而止步時,家庭的經濟負擔就落在了丈夫一個人身上。
早出晚歸是爸爸的日常生活。
水遠不渴,媽媽只能一個人挑重擔。
雖然離孩子最近的也是媽媽。
他們一回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媽媽,爸爸得往後靠。
一句話媽媽可以給人無限的力量。
但是,帶孩子,光靠母親一個人是不夠的。
爸爸帶著孩子,活得更好
寶寶剛剖腹產,孩子出生四個月來,爸爸一直在摸索著帶孩子。
他一開始還抱著孩子,像個偷孩子的小偷,後來跟著媳婦慢慢學。
給孩子喂奶粉,換尿布。
孩子漸漸長大,他的父親也在不斷成長。
孩子2月鬧的時候,全家人都累得不行,是因為他給了孩子一個飛機擁抱。
他也在孩子半夜不睡覺的時候治療孩子的腳。
寶寶的媽媽說:「我覺得他比我做得好。 」。
帶孩子不是父母天生就能具備的能力。
在這條路上,我們第一次成為了別人的爸爸媽媽。
媽媽可能更小心,爸爸的「放養」也能給孩子不同的回憶。
無法忘記孩子坐在父親肩頭看到的花燈。
也有人從爸爸那裡學到了各種各樣的俏皮話。
父母是孩子的眼睛,左右兩邊。
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媽媽和爸爸都有。
兒子還小的時候,爸爸就能成長為他的引領者。
爸爸耐心教育兩個兒子,上廁所上廁所,作為男孩該怎麼辦?
父子三人圍在馬桶前,孩子說應該翻馬桶蓋時,父親是認真的。
「不,在外面可以這樣做,但是在家裡,這些廁所的媽媽也用吧? 」
他對孩子說,坐下去廁所。
身邊的小兒子,看起來不明白,不由得點了點頭。
圖源:嘀嗒@森麻麻
父親正因為「看不見」,才能彰顯父親的愛。
孩子從父親那裡學到了父親的責任和責任,體會到了父親對家庭的關心。
他們只有感受到父母的完全愛,才能知道如何愛別人。
夫妻同心,是幸福家庭的基石
我之前看了爸爸不想帶孩子的視頻。
孩子的媽媽身體不好,想讓丈夫帶著孩子下樓玩。
但是,丈夫帶了幾分鐘,把孩子送回了房間。
她說:「當爸爸後可以不帶孩子嗎? 」。
丈夫說:「當媽媽有點辛苦,多帶孩子,爸爸不用帶太多。」
誰的工作多,誰是爸爸,誰是媽媽,我們不能決定不帶孩子。
爸爸和媽媽一樣重要,孩子不是單獨的責任。
各自的支付需要被關注。
爸爸不只是叫,而是陪伴。
網友@博哥成長記與妻子發生糾紛後,妻子離家出走。
他在家帶著孩子,進行了兩天全職保姆生活。
帶著孩子一夜沒睡好,早上7點起床得給孩子準備早飯。
媽媽不在,孩子緊緊地跟著他。
父親上廁所、洗澡,孩子倚著玻璃,捨不得走一步。
永遠被孩子糾纏下去很痛苦。
他只能在幾分鐘內吃完飯,買菜的時候總是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
他抱著孩子,一手拿著蔬菜回家的時候,不知為什麼妻子生了孩子,力氣變大了。
圖源:嘀嗒@波哥大成長記
之後,妻子回家了,他自己去廚房做了面。
回到房間後,孩子已經睡了,房間恢復了乾淨。
他說:「我有什麼不珍惜的理由嗎? 」。
家庭不是流水線上的分工合作,大家各做各的事,互不干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有信心結束這一生
無論何時,我們都可以向所愛的人表達自己的關切。
孩子半夜哭了,寶媽起床哄孩子的時候,把隔壁的丈夫吵醒了。
對方問:「孩子哭了嗎?」
得到妻子肯定的回答,他默默地給妻子蓋了毯子。
圖源:嘀嗒@青豆新聞
夫妻間的一點溫暖足夠讓人感動。
丈夫感受到了妻子的辛苦,妻子感受到了丈夫的呵護。
他關心孩子,也更關心她。
愛孩子從養育孩子開始,愛家人從愛對方開始。
有我愛的孩子,還有一個愛我的人。
這就是我們希望的幸福。
點「在看」,希望我們能有個幸福的家庭。
(作者 )點總體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