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家在哪裡

2019-07-22     柒仟影視

似乎現在的導演都喜歡用回憶錄的方式開展劇情,雖然這部電影的導演也免不了俗。但是,依然無法阻擋這部片子的吸引力,依然無法阻止人們看完了對本片的思考。

本片介紹了一個來個黎巴嫩貧民窟的敘利亞難民小孩,贊恩,在法庭上控告自己的父母,罪名是「生下了他」。贊恩的父母生了很多小孩,由於沒有能力撫養他們,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滿足。作為哥哥的贊恩,自然就承擔起了外出幹活掙錢的任務。他渴望讀書,卻沒辦法與同齡人一樣背著書包去上學;

渴望上學的贊恩


他想要保護妹妹薩沙,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妹妹被別人帶走當老婆,最後死於非命;

和妹妹在一起


他想要保護小約納斯,卻只能為了不讓他被餓死了而選擇了將其賣了。

帶著約納斯流浪



多麼的無助


他為了生存下去,歷經了所有的苦難,依然想要堅強的活下去,想要靠自己,能給妹妹一個好的生活。

可是,一切都在得知妹妹死訊的那一刻結束了,他的信仰,所有堅持活下去的理由。於是,他選擇了報復,用刀子報復害死妹妹的僱主,用法庭審判報復生而不養的父母。

來自贊恩的控訴


影片中為我們的呈現的貧困而又多災多難的中東戰亂地區的下層人民的生活,那麼真實,卻又那麼遙遠,生活中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想像這種生活,卻又不得不接受它的存在。贊恩的父母,本就已經嘗夠了底層生活的艱辛,過著艱苦的生活,卻依然生下了包括贊恩在內的眾多小孩。

他們無力撫養小孩,於是將小小的贊恩送出去幹活掙錢,而不是讓他去上學;他們無法教育小孩,所以選擇了打罵和斥責來教育小孩;他們貪婪又懶惰,為了一己私慾,將妹妹薩沙賣給了僱主,也將她推向了死亡的邊緣。我們譴責、痛恨這樣不負責任的父母,怒其不爭,卻也哀其不幸。非法難民的身份讓其無法正常外出謀生,只能靠著微薄的收入餬口;非法難民的身份也讓他們的子女無法像常人的小孩那樣成長。生活的艱辛並沒有讓他們醒悟該努力的爭取更好的生活,也沒有讓他們更有責任心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們,讓他們不再重蹈覆轍。

生而不養,讓贊恩和無數與贊恩一樣的小孩,從一生下來就開始了苦痛的一生。所以他們有罪,他們將自己的不幸經歷又強加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然而,正如贊恩的媽媽在法庭上的陳述一樣,如果不是沒得選擇,誰又會願意讓自己的小孩遭受這樣的苦難。


看完影片,我一下就想到了那個因為逃難而倒在海灘上的敘利亞小男孩


中東地區常年的戰爭和種族鬥爭,讓很多人都選擇了離開家園,想要去其他地方尋找一個安寧的住所。正如贊恩的父母一樣逃難到黎巴嫩一樣,只為了尋找一方凈土。可是,難民的生活卻又是另一個煉獄。沒有戶口,沒有工作,沒有補給,如果說還有唯一稱得上好的地方,那就是沒有戰亂。生活的艱辛讓無數難民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讓社會動亂,民族危難,國家動盪。社會的底層生活,讓他們的無知和無奈無限放大。

贊恩的遭遇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是最後一個。我們在痛斥贊恩家庭中父母的罪惡的時候,更應該關注造成這種罪惡的社會環境。生活在和平社會的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的生活和環境,感恩祖國的強盛和富饒,同時,也應該更多的關注相關社會動盪地區的水深火熱。就算無法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支持,我們也可以減少被動造成迫害的行為。

影片中,一大群和平人士來到難民拘留所,看望非法難民們,載歌載舞,想要安撫他們受傷的心靈。


殊不知,"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如若不是歐美國家為了一己私慾,常年擾亂中東地區秩序,致使千萬人流離失所,又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背井離鄉,被迫過上煉獄般的生活。

譴責失責的父母,更應該譴責失責的社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uHOQWwB8g2yegND28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