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位媽媽的親身經歷:自己和老人養娃時出現分歧,試試這樣做

2021-04-18     兩口育兒

原標題:來自一位媽媽的親身經歷:自己和老人養娃時出現分歧,試試這樣做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婚後趙琳隨她老公去了外地工作,一年後女兒出生,為賺錢養家,趙琳和她老公商量後將婆婆接來照顧女兒。

趙琳的婆婆是一個老實本分,不計較得失的人。在她來了之後,家裡的家務活都不用趙琳跟她老公插手,她每天就像一個陀螺一樣不停地忙碌在帶孩子、做飯、洗衣服之間。

作為兒媳婦,趙琳既感動又很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個好婆婆,所以她會隔三差五地給婆婆買點衣服,帶她出去玩。

女兒一歲時,從母乳喂養變成了奶粉喂養,慢慢開始她不會因為媽媽不在身邊就感到不安了,孩子也可以接連好幾天都跟奶奶睡覺而不找媽媽。

當媽媽不再是孩子唯一的依賴後,趙琳雖有點小失望,卻是知道這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作為母親要懂得放手。

然而,隨著女兒的成長,家庭磨合才真正開始。

趙琳的女兒會有半夜吃奶的習慣,沖泡奶粉這種活一直都是老公或婆婆做的。

一個周末的晚上,老公和同事吃飯喝醉了,為了照顧老公,趙琳睡得比較晚。

半夜聽到女兒醒了在吵鬧,趙琳想估計是要喝奶了,於是起身打算去給女兒沖牛奶,一開門就看到婆婆拿著奶瓶喝了一口,然後邊走邊對女兒說:nainai好了,nainai好了。

那一刻趙琳感到非常震驚,趙琳以為衛生是大家之間的共識,雖然沒有刻意去提過與孩子的物品要分開使用,但看到婆婆將家裡收拾的乾淨有序,趙琳想她應該懂得的。

趙琳將這件事告訴老公,想讓他委婉地給婆婆說說,但後來半夜給孩子沖奶粉的事情被老公一手包了。

女兒兩歲時,公公退休過來和婆婆一起照顧孩子,因為和公公見面的次數比較少,他給趙琳的印象是一個話不多好相與的人。

在一個屋檐下相處後,公公在趙琳的心裡逐漸變成了一個自大、執拗、盲目的人。

孩子生病,他不帶去醫院看,也不讓婆婆給趙琳們打電話,反而自己跑去藥店買了藥給孩子吃。

去逛街時,把孩子的推車丟在了衣服店、看見別家都買了凈化器,也跟風想買一個裝在老家,在趙琳和老公明確表示老家用不上後,還是偷偷買回來了。

而自從他來了之後,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溺愛也變得肆無忌憚了,兩歲是一個講道理都聽不懂的年齡,但孩子會察言觀色,乾了壞事會知道躲在保護她的人後面。

這樣的溺愛方式,讓女兒成為了一個不依自己,就喜歡打人、發脾氣的小胖妞,趙琳和老公頓感無奈。

女兒三歲時,公公和婆婆開始教她識字、讀古詩,夾雜著口音的普通話讓趙琳的心像螞蟻在咬一般,直接就脫口而出:你們這樣教不對的,這樣下去孩子上幼兒園後,老師會聽不懂她說的話,以後還是我和爸爸來教吧。

但是公公婆婆卻不以為意,還是會偷偷地教孩子說話。

女兒讀幼兒園後,趙琳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老師好幾次跟她說聽不懂孩子在講什麼,這樣下去,孩子就不願意跟老師和同學交流,建議糾正一下孩子的發音。

直到現在他們才意識到,身在外地,帶有口音的普通話,確實會有很多的麻煩發生。

女兒四歲時,已經是一個有膽量獨立的小姑娘了,趙琳希望她能像爸爸一樣勇敢果斷。

每次跟爸爸媽媽出門,他們不會抱著她、也不會給她喂飯、更不會遷就她,他們三個人之間會像朋友一樣交流和相處。

而當孩子跟爺爺奶奶隨行時,她就像八爪魚黏在爺爺奶奶身上、吃飯時要像公主一樣被爺爺奶奶左一口右一口的喂、玩的起勁時會撒潑打滾不肯走。

看著兩面派的女兒,趙琳深感教育孩子,不光是父母的責任,也需要爺爺奶奶和父母之間達成共識。

接下來,趙琳和老公變成了一個無孔不入的「唐僧」,總是會在爺爺奶奶不當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不當行為出現時,念叨著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如何教育孩子。

女兒五歲時,正值夏日炎炎,加上放暑假,孩子大多都是跟爺爺奶奶睡。然而,老人不喜吹空調,加上孩子本來就胖,身上被熱出了痱子,癢得不行。

看著快有趙琳一半高的女兒,她決定開始讓孩子獨立睡覺了:

  • 第一晚,一個人睡覺的小丫頭,帶著興奮和新鮮感;
  • 第二晚,在趙琳答應給她講三個故事後,滿意的一個人睡著了;
  • 第三晚,孩子開始磨蹭不想一個人睡,說害怕。趙琳告訴她:公主都是一個睡在城堡里的,因為勇敢獨立的公主才會有更多的人喜歡。她帶著半信半疑不情不願地去睡了。
  • 第四晚,睡到半夜便喊她奶奶去陪她睡。

就此,分床睡告一段落……

分床事件後,趙琳和老公摒棄了以前見縫插針的說教方式,開始和爺爺奶奶坐下來好好探討應該如何教育孩子,作為父母他們希望孩子成長為什麼樣子。

想完全改變老人溺愛式的教育觀念,就像將孩子教育成才一樣,是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好在公公婆婆明事理,也在他們肉眼所見的發生著變化。

女兒六歲時,經過一家人的努力,終於在她幼兒園畢業之際成功分床。

分床後的女兒,更獨立、更懂事了:

  • 天冷時,知道要加衣服不需要囑咐;
  • 天熱時,知道不能對著空調吹;
  • 早上起床後,會井然有序地拾掇自己;
  • 晚上睡覺時,會將衣服放在身邊方便明天穿。

看著逐漸成長的女兒,趙琳和老公倍感欣慰,相信她進入小學後,一定會成為一個自信、獨立、優秀的小學生。

女兒七歲時,正式成為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她的獨立自信和勇敢細心是她的閃光點,也是老師的小幫手。

她不懂就敢於問,她犯錯時勇於承認,她樂於關心他人和懂得分享。

而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恆的自律,優異的成績和各類比賽中的拔尖是給她的最好回報,也讓她成為了家長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如今孩子小學六年的生涯即將結束,未來迎接她的還有更多難關和荊棘,當然也伴隨著成功和驚喜。

教育不一定能分出好壞,但一定有適合與否,適合的教育一定會成為好的教育。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算遇到困難和阻礙,只要父母們願意細心教導,耐心溝通,相信遇到的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hkO5XgBrsvY2_Uuih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