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開出6000家店的庫迪咖啡,又盯上了新式茶飲這塊「蛋糕」。
近日,庫迪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宣布,將於2024年1月1日正式推出第二品牌「茶貓Tea Cat」,報名通道向庫迪咖啡聯營商優先開放,並且依然採取風險共擔的聯營模式。
產品方面,茶貓表示將聚焦健康奶茶賽道,以原葉鮮奶茶主打,覆蓋純茶、鮮果茶等產品,價格介於15元-20元之間,總部補貼後價格低至6.9元,補貼優惠活動將持續至2025年底。
「全場統一定價6.9元,產品對標霸王茶姬和喜茶,價格對標蜜雪冰城」。
這樣的宣傳對聯營商和消費者來說都很有吸引力,但是結合庫迪供應鏈的現狀來看,茶貓這個「新茶飲故事」,或許很難講得動聽。
庫迪「地基」不牢,茶貓「新故事」難講
一個穩定、高效的供應鏈是咖啡品牌健康發展的基礎。
中國新餐飲產業聯盟創始人貢英龍曾表示,供應鏈對咖啡品牌非常重要。只有自建工廠,才可能從全球去調配生豆,支撐品牌對咖啡豆的依賴。
而咖啡豆的口感又高度依賴於烘焙工廠,各品牌會將不同產地的咖啡豆進行不同比例的拼配以及不同程度的烘焙。如果一個咖啡品牌沒有自建供應鏈,全靠第三方工廠,在中國(搶占市場)是很困難的事。
但顯然庫迪的供應鏈「地基」並不牢固,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已經有不少消費者公開表示庫迪多款產品長期處於售罄狀態,甚至新品上架後,從早上八點打開小程序就顯示已經賣完。
產品之外,品宣物料、經營物料更是長期缺貨,有人表示在庫迪小程序上清清楚楚標註著20杯咖啡就可以兌換禮品,而她消費了一個月滿足兌換標準之後,商家卻以沒貨作為理由推遲了三個月一直不處理,最後客服給出的解決辦法也只是兌換4張8.8的咖啡券。
關於缺貨這個問題,困擾的不僅是消費者,庫迪的聯營商們也深受其害。
據「介面新聞」報道,庫迪供應商更換頻繁,在更換過程中會出現斷貨情況,之前厚乳斷貨就是因為新的供應商尚未談好。此外,上海、貴州和南京等多地的庫迪聯營商都表示,後台訂貨也需要拼手速,一周搶兩次原材料,如果晚了可能會面臨定不上的風險,萬不得已加急訂貨,還要加錢。
庫迪蒙眼狂奔,結果規模優勢還沒有建立,供應鏈這塊「短板」反而先暴露了出來,這不僅影響到了庫迪的日常運營,也使得茶貓,這個庫迪新推出的第二品類的地位,開始變得岌岌可危。
一方面,米乳、厚乳、燕麥奶等偶有缺貨,甜品麥芬、瑞士卷、大福等經常性缺貨,嚴重影響了消費者體驗,長此以往,只會失去被低價吸引來的消費者。
另一方面,供應鏈跟產品研發也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供應鏈管理不到位,勢必會影響到新品研發速度以及口感。
但「爆款」是品牌的突破口,也是其生命力的維繫,比如瑞幸的生椰拿鐵,直接推動瑞幸跨過了盈利線;Manner的桂花系列與M Stand可食用的杯狀「燕麥曲奇拿鐵」,也都是被許多消費者「種草」的爆款產品。
反觀受限於供應鏈,爆款仍處在「養成階段」的庫迪,至今為止多次推出新品,卻始終沒有成功激起「市場水花」。
可如今,不管是奶茶還是連鎖咖啡行業都變得愈發「內卷」,一片「紅海之下」,在產品、體驗、服務、口碑上都還沒建立差異化優勢的庫迪,就急於講好奶茶「新故事」,或許還為時尚早。
自建供應鏈,也難解庫迪和茶貓的「規模困局」
庫迪加盟增速放緩、後入資金不斷變少、閉店數量與日俱增,庫迪咖啡董事長兼執行長錢治亞也意識到了供應鏈存在的問題。
在10月22日庫迪開業一周年之際,錢治亞就在內部信中坦承,門店爆髮式的增長,給庫迪的供應鏈體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庫迪建立了當塗華東供應鏈基地和蕪湖國際供應鏈基地,但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自建供應鏈既帶不動瘋狂擴張的庫迪,也撐不起6.9的茶貓。
(圖源:庫迪咖啡公眾號)
首先,今年7月,庫迪投資2億美元在安徽當塗創建該品牌全球第一個供應鏈基地的消息傳出時,就曾公開表示,該供應鏈基地將於今年下半年投入運營。
可是在推出茶飲品牌茶貓時,該公司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又改口稱當塗華東供應鏈基地和蕪湖國際供應鏈基地,將於2024年初陸續投入運營。
時間上一拖再拖,然而實際上即便是在11月的簽約儀式上,庫迪官方也未公布最新的項目進展,據內部人士表示,「基地目前還只有廠房沒有生產線」,如此看來,自建供應鏈,更像是庫迪在大規模閉店以及推廣茶貓的壓力下,用來安撫聯營商的舉措。
其次,聚焦庫迪自建供應鏈這件事可以發現,其核心手段居然是依靠多方「攢局」。
比如庫迪的華東供應鏈基地項目,內部人士表示,土地和廠房均由當地政府提供,前5年免租,後5年租金減半收取,後續則由庫迪和立宇合資的形式建廠,大機率按占股比例實際出資,但最終會由立宇實際負責運營。
內部人士還透露,庫迪咖啡正集中邀約大供應商去當地建設工廠,鼓勵他們成為供應鏈的合伙人,從0開始的工廠建設項目在占股比例上可進行協商。
利用政策紅利拿土地,同時深度捆綁供應商,分擔風險,就算完成了供應鏈布局,但如此沒有誠意的做法,庫迪以及茶貓也很難獲得供應商和聯營商的認可。
最後,退一萬步說,即便供應鏈基地真的投入了運營,但後續也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去維持,並且相比於咖啡,茶飲產品在供應鏈上還要更複雜一些,例如,在鮮奶和茶基底以外,大多數新茶飲品牌所需要的新鮮水果、小料等配料需要根據季節變化等因素及時調整。
可按照庫迪現在的現金流情況或許很難撐起這個「龐然大物」。
據招商證券測算,僅今年上半年,庫迪的營銷費用(平台廣告、明星代言)、加盟商補貼、抖音平台賣券抽成支出分別為2.5-3 億元、2-3 億以及2 億元左右。
(圖源:招商證券《咖啡行業深度報告:庫迪VS瑞幸,9.9元價格戰「鹿死誰手」》)
有業內人士估算,僅6月這一波8塊8的大促,庫迪可能就燒掉了1-2億,如果要將低價補貼作為常態,估計庫迪一年就能燒掉10個億。
花錢如流水的庫迪,很快便遇到了難題,據抖音商業博主「強哥聊聊新餐飲」在其視頻中爆料,從6月開始,庫迪已經開始通過銀行承兌匯票給供應商做結算。
(圖源:抖音)
除此之外,庫迪咖啡全資子公司被曝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陸振耀共關聯四項被執行人信息,累計被總執行金額超過20億。就連其對外宣稱投入華東供應鏈基地的2億美金,或許也將會分10年投資。
以庫迪現在的現金流壓力,別說自建供應鏈了,想要保障庫迪的奔跑速度與茶貓的規模故事都絕非易事。
總而言之,正如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所說,供應鏈是未來競爭的核心,供應鏈的完整度決定了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但習慣了輕資產快跑,同時還背負著資金壓力的庫迪與陸正耀,能在自建供應鏈這條路上堅持多久,還很難說。
這留給行業的教訓是,靠「攢局」建供應鏈,如果沒有健康的造血能力來支撐,恐怕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頭。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