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師被舉報十幾次,理由可笑,跪著的老師能教出站著的學生嗎?

2023-10-04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女教師被舉報十幾次,理由可笑,跪著的老師能教出站著的學生嗎?

現在的老師真的太難了。

根據鳳凰網報道,今年春天李萌(化名)入職湖北省一所公立小學,成為了一名小學老師。

但她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教師生涯竟然以一學期十幾次的舉報作為開始。

如果確實是因為工作失誤,引發家長和學生不滿,那麼李萌也無話可說,可令她無法接受的是,這些舉報理由一個比一個奇葩。

比如在她拒絕了幾次家長幫忙送孩子的要求後,對方舉報她一名新老師開車上班太「招搖」。

再比如有學生家長舉報她「穿的裙子不符合人民教師形象,妖里妖氣,不像正經人」。

實際上,李萌穿的裙子超過膝蓋,是符合規定的,這種舉報理由讓她很難過:

「我不能接受一個女性用這種詞形容另一個女性。」

無獨有偶,另一位比李萌參加工作早一年的老師陳毓文(化名),入職第二天也遭到了家長的舉報,對方給出的理由是「她資歷太淺,學歷只是本科,沒資格當班主任」

陳毓文想了好長一段時間,也沒弄明白哪裡讓家長覺得自己沒有經驗。

直到翻了很久的朋友圈,她發現兩年前發過一張實習照片,才意識到家長究竟抱著怎樣的目光在審視自己。

尊師重道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舉報老師已經成了一種風潮,各種奇葩理由層出不窮。

甚至有家長反手把孩子的初中老師告上法庭,原因竟是同班其他同學都考上了大學,只有他家的孩子連高中都沒上,家長覺得自家娃念完初中就家裡蹲,肯定是老師的教育問題。

但我們仔細想一想,把一切都歸咎於「老師的工作沒有做到位」,盲目地各種舉報,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說到底,最後受害的還是孩子,損害的是自家孩子的前程。

為什麼家長熱衷於舉報老師?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得到,現在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係,遠不如過去那麼和諧。

信息時代,網上充斥著許許多多關於老師的負面消息,尤其是一些老師打孩子、收受乃至於威脅家長送禮、對孩子區別對待的負面新聞,無形中引起了某些家長對老師的敵視。

再加上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害群之馬」,加劇了這種不信任,使家長與老師之間充滿了防備和敵意。

而一旦老師真的出現某些細微的差錯時,在家長那裡就會被無限的放大,將一切過失都推在老師的身上。

另外,家長舉報老師這件事幾乎零成本,同時見效快、「收益」也很大。

打個比方,上面李萌老師有過這樣一段經歷,有次男朋友給她點了一份包裝精美的水果外賣,好巧不巧被學生家長看到了。

結果家長誤以為是她收了其他學生家長的禮物,就舉報她可能對學生搞區別對待。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光有訂單截圖還不行,李萌不得不把男朋友找過來,讓他拿出自己的手機,把外賣軟體點開,找到訂單頁面,證明是他自己本人給女朋友點的外賣,然後還要將視頻一級一級的上報。

家長只是一個毫無根據的懷疑,簡簡單單一個電話,就會讓原本的一件小事,被無限放大。

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

從本質上來說,其實家長和老師是處在同一個戰壕的戰友:

二者的最終目的,都是幫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健康地成長。

而家長盲目地舉報老師,傷害自己的「戰友」,最受傷的實際上是孩子。

朋友是一名數學老師,他曾經分享過這樣一段經歷。

課堂上,這位朋友叫一名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那名同學站起來後一聲不吭。

朋友一激動,說了一句「你怎麼傻愣愣地站著不說話」,結果被同學用電話手錶錄了下來。

第二天,家長就把事情捅到了教育局,說是自家孩子受到了老師的侮辱。

教育局經過研討,覺得這點事不至於上綱上線,就說批評一下老師,讓他給家長道個歉算了。

結果家長不滿意,又找到了班上其他同學的家長,非得逼著要個說法,要舉報到省教育廳去。

最後無奈之下,這位朋友被調離了該學校,只好再換一名老師。

但現在的問題來了,有這樣的家長,哪個老師敢接手呢?

最終結果是這個班整整停了半個月的數學課,又有一部分家長急了,兩撥家長整天掐架,最後一塊鬧到了學校,學校不得已強行命令另一位老師接手。

但我們不難想像接下來的劇情,碰到這樣的家長,老師又怎麼敢教育得太「過火」?

指望「跪著」的老師,教出來「站著」的學生,無疑是痴人說夢。

家校溝通需要理解

誠然,舉報投訴是家長的權利,如果老師確實存在師德師風問題,那麼家長去投訴理所應當,也有利於改進老師們的教學行為。

可關鍵在於,如今這種舉報很多時候已經變了味道,成為了家長無理由制裁老師的一種「武器」。

只要老師讓家長有任何一丁點的不滿意,家長就可以毫無成本地舉報,找老師的麻煩。

而被家長舉報的,往往是那些真正負責任,願意對孩子予以管教的老師,打擊的是這些優秀老師的積極性。

這裡的邏輯很簡單,如果老師想要不被家長舉報,那也很簡單,只要做個「與世無爭」的老師,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學習、成績如何,正常上課、批作業、對孩子不管不問就行了。

做的事情越少,犯錯的幾率越少,自然也就越不容易被家長抓到把柄。

但仔細想一想,這真的有利於孩子接受教育嗎?

因此,作為家長也要理解老師的苦衷,做好家校溝通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否則家長忙著舉報,老師忙著推卸責任,孩子這學還上個什麼勁。

老苗結語:

舉報只是一種監督的手段,而非家長手中威脅老師的武器。

如果證據確鑿,那麼該舉報就舉報,自然不能手軟,可如果老師真的沒犯什麼錯,家長只是為了「搞事情」,最後只會讓老師寒心,孩子受傷。

今日話題:你對家長舉報老師這件事怎麼看?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