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半年後,反詐警官老陳被網暴到退圈

原標題:爆紅半年後,反詐警官老陳被網暴到退圈

流量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網紅。

就連警察也不例外。

反詐警官老陳,就堪稱「頂流網紅」。

直播平台上,他的總場次觀看量僅次於劉德華。

前不久,他又登上熱搜。

而是他決定辭去警察職務。

從一夜爆紅,到黯然辭職。

今天,咱們就借著他的故事,聊聊活躍在我們視野中的「網紅民警」們。

老陳當過兵,緝過毒,警齡十餘年。

他在辦案中發現,即便抓到了詐騙犯,有時也難以追回錢財。

因此想到從源頭做起,提高老百姓的反詐騙意識。

考慮到發傳單宣傳的老辦法,已經不再受用。

他開始嘗試年輕人流行的直播平台。

拍短劇,玩直播,但帳號遲遲沒有起色。

偶然間,一夜爆紅。

女裝大佬遇見他,當場「自首」。

西廠公公面對他,連連辯解自己是「西廠正規軍」。

也不整么蛾子了,轉身就連麥其他主播,普及安全防範的意識。

社會人大哥看見了也立刻換裝,頓時裝不下去了。

一邊是穿著警服、認真普法的民警,一邊是大驚失色的主播。

強烈的反差感,把節目效果拉滿。

網友們都調侃道,老陳降伏了一群「妖魔鬼怪」。

但正所謂人紅是非多,老陳的網紅身份,也讓他成為了一個活靶子。

許多網友在老陳直播間刷屏,希望他和黃聖依、楊子夫婦連麥。

可是,終於成功連麥後,卻又被質疑是「事先安排好的」。

隨著老陳的流量越來越大,也有不少人揪住民警身份說事。

認為他頻繁和形形色色的網紅連麥,有失身份。

舉報鋪天蓋地向他湧來。

於是,爆紅一周後,老陳宣布停播。

風波平息後,老陳重回直播,但平靜沒有維持太久。

曾經宣揚柬埔寨高收入低消費的網紅柬埔寨小6,也被不少人質疑是詐騙團伙的一員。

為了自證清白,柬埔寨小6在直播時和老陳連麥,交代自己的情況。

她雖然還是堅持高薪的說法,但是補充了「需要是技術人員」的前提。

還附和著老陳說不建議來柬埔寨,治安很差。

老陳以為,這場對話能夠幫助大家避免受騙。

但沒想到,自己卻被網暴了。

因為他沒有揭露小6的「真實身份」,還語氣平和、微笑應答。

老陳甚至被網友們扣上了「同夥」「不配當警察」的帽子。

而此後的一場直播,更是引爆了輿論。

老陳用個人帳號做了一場助力抗疫的直播。

得到了價值百萬的直播打賞。

儘管,他將打賞所得全部捐出。

並且曬出了捐贈證書。

百萬直播收入稅後為79萬元,全數捐贈

但依舊攔不住口誅筆伐。

「利用平台賺錢」「老陳變質」等言論不絕於耳。

甚至還有人建議立案偵查他是否受賄。

為了避免波及單位,老陳決定辭職。

繼續堅持在個人帳號上進行反詐與公益宣傳。

可還是沒躲過各種謾罵和猜忌。

譚喬。

交警出身的譚喬,因為主持交通普法類節目《譚談交通》,火遍了成都。

隨著視頻平台興起,節目中的若干片段翻紅。

也讓全國網友都記住了譚Sir。

可是和老陳一樣,「網紅」身份也為譚喬帶來了太多不愉快的經歷。

錄節目期間,譚喬需要單兵作戰,和同事們的關係本就疏遠。

而他輕鬆詼諧的工作方式,和與日俱增的名氣,令他成為了局裡被排擠的「異類」。

2018年,《譚談交通》被停播。

也正是這一年,譚喬出現了精神分裂的前兆。

再加上照顧孩子身心俱疲,他於2019年被診斷出中度抑鬱症。

成都話里有一個俚語「彈崩子」,意思是腦子有問題。

譚喬就被身邊很多人挖苦為「譚崩子」。

甚至,被親近的人造謠吸毒。

其次是對於節目的質疑。

有不少人懷疑《譚談交通》有劇本。

但實際上,節目播了12年,一共多達3000多集。

其中節目效果最高能,在網上最火的,不過十餘集。

正是這些極其偶然珍貴的奇遇,加上譚喬對細節的敏銳捕捉。

最後,當然也少不了關於「錢」的質疑。

人們都以為,譚喬這麼火,應該賺大錢了吧。

但在採訪中,他當場調出了自己的銀行卡記錄。

辭職前,譚喬的收入就是每月4700元的工資。

更早之前,他的月工資是1200元,800元,300元……

北京電視台、湖南電視台都開出大價錢挖他,但他未曾心動。

譚喬大概也沒想到,會在巨大的爭議中結束30年的從警生涯。

對於節目,對於譚警官這一「角色」,他曾無數次表達自己的留戀。

所幸,他已經走出低谷。

以自制節目的方式,延續著《譚談交通》對勞苦大眾的關懷。

同樣的爆火,同樣的中傷。

老陳和譚喬,竟是殊途同歸。

令人唏噓不已的大起大落,也讓我們開始審視「網紅民警」這個特殊的群體。

「網紅民警」作為流量時代的產物,難免會有爭議。

究其原因,不過就是因為「破圈」。

而這種「破圈」,有時卻不被接受。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老陳就應該拿出警察的威嚴。

似乎警察就應該正襟危坐,而非在直播平台做網紅,與形形色色的人連麥。

更不應該對「嫌疑犯」笑臉相迎。

針對譚喬,也是如此。

可在譚喬看來,「交警的工作不是為了開罰單,而是關心每一個人的生命。」

因此,他創造了自己的工作風格。

和老百姓聊天,交朋友。

也正因如此,才能讓節目中的受訪對象放鬆下來,挖掘出生動的一面。

除了處罰、教育之外,譚喬更希望能夠從根本上幫助困難群體。

因而有了現在的欄目《譚喬尋人記》。

幫助「福貴大爺」「二仙橋大爺」「氣球哥」等人脫離困境。

這本是好事,善舉。

卻被部分鍵盤俠惡意揣測攻擊。

正像譚喬所說,警官總是被捧上神壇,一點看不慣的「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

再去解釋,反而是火上澆油。

「造神」和「毀神」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正如法哈蒂導演的電影《一個英雄》當中,男主角拾金不昧,將一袋金幣物歸原主。

先是被捧成了英雄,大肆宣傳。

而後卻因為一個出於善意的謊言,被千夫所指。

名氣之下,老陳和譚喬承受著太多欲加之罪。

很多人都在勸他們愛惜自己的羽毛。

但或許正是「羽毛」令他們困在原地無法起跳。

在一些人看來,「網紅民警」褻瀆了警察這一崇高神聖的職業。

但魚叔覺得正相反,它或許恰好確證了這份職業的真諦。

把最接地氣,最貼近普通大眾的一面展示在我們面前。

沒有嚴肅的形象,也沒有張口官腔的姿態。

而是以詼諧的語言,輕鬆的姿態融入生活。

做著同樣努力的,不止老陳和譚喬。

大漠叔叔的頻道里,不僅有掃黑、反暴等警務宣傳。

還有各種慢節奏的鄉村生活一覽。

孝警阿特則展示著第一視角的各種抓捕行動。

也用各種流行語和打油詩揭秘著各種騙局,代入感極強。

不僅是短視頻平台出現了一波網紅警察。

近年來關於民警的紀錄片和真人秀,也在通過各種新的方式走向群眾。

上海民警紀錄片三部曲,有口皆碑。

紀錄片不僅採訪了他們出任務時的想法,還會展現他們難得一見的一面。

比如剛處理完家務事,流露出最真實的情緒。

遇到太過抓馬的嫌疑人,也會在審訊中努力憋笑。

帶著隊員長期和犯罪團伙僵持的隊長。

也會因為心疼同事而控制不住流下眼淚。

坐標長沙的《守護解放西》系列,表現形式更為活潑。

還在畫面上用上了動畫和花字。

更側向於營造大眾喜聞樂見的「綜藝感」。

不僅帶火了坡子街派出所,警察們也都一個個成了大家的老熟人。

而這些變化,不僅是豐富了警民題材的節目形式。

更是在向大家表現一個去神話的過程。

「網紅民警」也好,「綜藝民警」也罷。

他們都在通過當下流行的方式,走進人群。

但普法教育的初衷是不變的。

他們的形象的確顛覆以往認知,可不應該因此成為眾矢之的。

面對網暴,老陳曾無奈地說道:

「其實沒有人想放棄已有的光環,但有些事是需要有人犧牲才能推進的。」

但我們希望,這些犧牲本不必發生。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ecfd0f64079cd71343a9f5f376a0a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