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最近一個月的時間裡菲律賓政府態度突變,令人非常擔憂。在1月6日菲總統小馬科斯接受港媒採訪時曾表示,和南海相關的問題只是中國和菲律賓之間的,外人介入則會「搞砸」;因為之前美國主動提出他們可以當做「中國和菲律賓之間的第三方」,對此他則直接予以拒絕,並宣布這件事只能是中菲兩國來談,不能有其他人參與。這段採訪言論被認為小馬科斯對南海問題的最新表態,相當於直接拒絕了美方的干涉,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但事情在2月初急轉直下。本月1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訪問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並和馬科斯見面。這次會晤的具體內容沒有公開,隨後菲律賓宣布同意向美軍再開放四處軍事基地,允許美軍在基地中建造設施,預置裝備、飛機等。在奧斯汀走後不到一周,菲律賓政府開始對外指責中國,稱6日他們的船隻在南海遭到中國的「雷射威脅」使其船員陷入危險,中方還對菲律賓海軍的「安德烈·博尼法西奧」號軍艦進行攔截,雙方甚至險些發生危險摩擦。
13日,中國方面也回應了該問題,並首次解釋事件的真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在6日當天菲律賓海警船率先闖入中國仁愛礁海域,且未經允許;隨後中國海警船依據相關國際法進行攔截,目的是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海上秩序。所以中國方面進行了專業、克制的操作,希望菲律賓也能夠切實尊重中方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避免採取擴大爭議和複雜化局勢的行動,中菲兩國正在進行外交渠道的溝通。
對此有分析則認為,菲律賓政府顯然是有目的而來的,和美國國防部長的來訪有直接關係。奧斯汀的訪問是一次典型的「挑釁性行動」,其不僅設立軍事基地,後續將「南中國海」公開稱為「西菲律賓海」,宣布恢復南海日常巡邏等。目前尚不知道雙方都談了什麼條件,但總體上猜測美國會因為此事給菲律賓相當可觀的承諾,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的。這樣才能讓小馬科斯的態度發生如此明顯的變化,從之前的「堅決拒絕美國插手」到現在突然無預兆指責中國。
值得一提的還有,無論是菲政府此舉到底想為了美國衝鋒陷陣,還是想夾在中美之間玩「雙邊獲利」遊戲,菲律賓此舉都無疑是火中取栗。因為當前中方在東協的投資和影響力正在日益加大,很多國家在從「一帶一路」中取得發展利益,此時創造出不利於合作的條件得不償失。對此有評論稱:「美國的許諾到底有多少長期效力?在二戰期間菲律賓曾是美方最重要的軍事前線之一,收到的援助不計其數;但在戰爭結束後菲律賓又被拋棄了半個世紀無人問津,現在為了和中國競爭又回來找菲律賓,再度拋棄也是在紙面上的選擇,菲律賓人真的不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