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宰客」已成一條龍,當真因為「管不了」?

2024-06-08     政事兒

近期,不斷有遊客反映,廈門鼓浪嶼旅遊套路多、花費高、體驗差。而據央視報道,記者以遊客身份暗訪調查時發現,鼓浪嶼的「宰客」甚至已經形成了一條龍「灰色產業鏈」。

收了旅行社回扣的計程車司機,誘導遊客到散客中心購買遠超實際價值的套票;導遊帶著遊客前往套票里的私人景點參觀,一路上還帶入各種店鋪進行推銷;而這些店鋪售賣的產品,很多涉及虛假宣傳、貨不對板……

從報道看,鼓浪嶼「宰客」已經一條龍環環相扣:商家給司機、導遊提成,司機和導遊則配合著拉客,遊客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落入陷阱之中。而更加弔詭的是,當地相關部門在市場規範中近乎完全「隱身」。

比如,記者以遊客身份,多次向廈門市交通運輸、市場監管、鼓浪嶼管委會、文旅等多個部門反映,但幾乎每個部門都以推諉了事,要麼說自己「管不了」,要麼就是「建議向其他部門反映」。當地「宰客」何以猖獗,從中也不難得到一些線索。

這件事令人驚訝之處在於,這種成體系的「宰客」並非發生在偏遠、相對封閉的景區,而是大名鼎鼎的鼓浪嶼。這樣一個早已聞名中外的旅遊地,按道理不應當在基礎的旅遊環境上還如此「原始」。鼓浪嶼發生這樣的事,頗讓人感到大跌眼鏡。

如今文旅業受到的重視非同一般,文旅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無法被忽視。為了提升整體的旅遊體驗,很多地方在市場整頓上也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

如有的地方對違規商家進行嚴厲處置;有的地方主動到社交平台上去尋找線索,發現問題就迅速解決;有的地方則牽頭行業,千叮嚀萬囑咐,反覆強調規範經營等。

從這些做法就能看出,如今不少地方都在變著法子寵遊客,生怕一個差評壞了一個地方的口碑。地方在這方面當有「你追我趕」的意識,不應如此遲鈍。

當然,廈門鼓浪嶼作為一個旅遊勝地,遊客和從業者的體量都是巨大的,這可能客觀上也給市場規範帶來了一些難度。

據相關部門發布的數據,僅僅在剛剛過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廈門鼓浪嶼就累計接待遊客達21.8萬人次。在以往的案例中,確實也有些人氣較高的地方,更容易反覆出現各種「宰客」問題。但是,這絕非對相關問題置若罔聞的理由。

就在今年5月,文旅部等五部門印發《智慧旅遊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其中就提到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建立健全線上旅遊投訴和處理機制,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旅遊投訴進行快速分類和處置,提高遊客投訴快速處理能力,並及時反饋處置結果。

鼓浪嶼人流量這麼大,「宰客」已成一條龍,很難相信如此普遍卻沒有遊客投訴,相關部門對此不應毫無知覺。那相關各方又為何如此「躺平」、無所作為呢?為什麼不能由此進行信息整合、多部門聯動治理呢?這些都值得檢討與反思。

從最近一段時間的旅遊熱點來看,一些非傳統意義上的旅遊城市開始崛起,這一現象頗受矚目。很多地方因為偶然因素突然進入了輿論視野,而當地為了抓住這樣的機遇而倍加努力,紛紛推出振興旅遊的有力舉措,這獲得了輿論的普遍好感。

但與此同時,一些享有得天獨厚旅遊資源的地方,也切不可自認為守著金山銀山,就可以對遊客權益毫不在意。一地旅遊口碑是長期經營結果,要想毀掉也可能只在轉瞬之間。當地更當有憂患意識,珍惜來之不易的社會美譽。

據了解,當前廈門正在實施「旅遊品質年」行動。社會也期待著在媒體曝光之後,鼓浪嶼能夠把「宰客」問題重視起來,加大治理力度,讓碧海藍天、澄澈通透的自然美景,也能成為其旅遊生態的寫照。

撰稿/柳早 編輯/馬小龍 校對/張彥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d785da321d5b7560652e1f3f287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