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一件多數人都忍不了的事兒,大概就是「癢」了。
進入深冬,空氣中的水分含量下降,人體新陳代謝逐漸減慢,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相應減少,各種皮膚問題也隨之出現。
除了最常見的皮膚乾燥瘙癢,冬季皮膚還容易出現皮炎、凍瘡等各種問題。
0
1
冬季皮炎
冬季皮炎又稱「乏脂性皮炎」,主要是由於冬季氣候乾燥,皮膚表面油脂分泌減少導致。
冬天洗澡過於頻繁,並外用鹼性較強的肥皂(沐浴露)以及用燙水洗澡都會導致皮膚表面毛細血管擴張,使體表水分的蒸發增多,加重皮膚的乾燥程度,進而皮膚出現細小鱗屑。
預防小貼士
1. 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以不超過45℃為佳;
2. 洗澡的次數不宜過頻,一般一周洗一兩次即可;
3. 避免使用鹼性過強的肥皂,選擇一些具有保濕功效的、溫和的沐浴露,洗完後記得塗抹潤膚露,注意保濕;
4. 飲食上要注意避免辛辣的食品,並忌酒。多吃些蔬菜水果,適當補充水分;
5. 症狀較重時可服用抗過敏藥物進行治療。
0
2
手足皸裂
既是一種獨立的皮膚病,也是部分皮膚病的伴隨症狀,主要是由於冬季氣溫低濕度小、汗腺分泌減少、角質增厚失去彈性,皮膚受到外界刺激或損傷。
分布於指屈側、手掌、足跟、足跖外側等角質層增厚或經常摩擦的部位。
臨床表現為沿皮紋發展的深淺、長短不一的裂隙,皮損可從無任何感覺到輕度刺痛或中度觸痛,乃至灼痛並伴有出血。
預防小貼士
1. 做家務時,最好戴上橡膠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冷水。平時還應儘量避免手、腳在冷空氣中暴露過久;
2. 洗手洗腳時,應儘量避免使用鹼性過強的肥皂及其他洗滌劑;
3. 冬季常用溫水浸泡手和腳,浴後擦乾,並使用護膚品保持皮膚滋潤,同時注意保暖;
4. 在容易引起職業性手足皸裂的環境中工作時,應加強勞動保護,減少患病的可能性;
5. 一旦出現手足皸裂,可外搽尿素軟膏、甘油搽劑、矽油乳膏等藥物。
0
3
凍瘡
凍瘡多見於缺乏運動、手足多汗潮濕、鞋襪過緊及長期戶外低溫下工作的人群。
會出現局部皮膚反覆紅斑、腫脹性損害,嚴重者可出現水皰、潰瘍,進程緩慢,氣候轉暖後自愈,易復發。
皮損好發於手指、手背、面部、足趾、足緣、足跟等處,常對稱兩側分布。
預防小貼士
1. 加強鍛鍊,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2. 注意防凍、保暖防止潮濕,不穿過緊鞋襪;
3. 受凍後不宜立即用熱水浸泡或取火烘烤;
4. 對反覆發作凍瘡者,可採用物理治療,如紅外線照射局部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5. 未破潰者可外用復方肝素軟膏、維生素E軟膏等。已破潰者外用5%硼酸軟膏、1%紅黴素軟膏等預防感染。
0
4
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其中寒冷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特殊類型,是人體暴露在冷環境中引起的過敏反應。
只要被寒風刺激或浸入冷水,數分鐘後,局部或全身都會出現大小不一、數目不定、伴有劇癢的水腫性實質性風團,有的還有頭痛、皮膚潮紅、低血壓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
預防小貼士
1. 注意保暖,如有外出注意做好防寒;
2. 加強體育鍛鍊,增強免疫力的同時還能加強皮膚的抗寒鍛鍊;
3. 保持清淡飲食,忌食動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鮮,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4. 避免接觸過敏原,一旦出現嚴重情況(如休克等),應該立即去醫院就診,給予抗過敏、激素等藥物治療。
0
5
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皮膚病,其特徵是在紅斑上反覆出現多層銀白色乾燥鱗屑。
冬季天氣嚴寒,氣候乾燥,人體內代謝下降,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環改變,且外出時間減少,日照時間不足,活動量降低會導致銀屑病病情加重。
預防小貼士
1. 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不嗜煙酒;
2. 避免外傷誘發銀屑病,儘量減少或避免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發生;
3. 注意調節好室內乾濕度,尤其不要太乾燥,並注意室內通風,減少疾病復發,多喝水,增加體內水分;
4. 適當地進行體育鍛鍊,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
5. 注重心理調適,放鬆心情,保持心身健康是預防銀屑病的關鍵。
文字來源:陝西省皮防所醫院患者服務平台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