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阿姨感慨:伺候過母親才明白,有時候,孝順就是「和稀泥」

2022-03-21     小凡娛影

原標題:52歲阿姨感慨:伺候過母親才明白,有時候,孝順就是「和稀泥」

人們常說,老來難,老來難,勸君莫把老人嫌;當初只嫌別人老,如今輪到我面前。誰都有過年輕,誰也都會老去。所以贍養老人,既是兒女應盡的孝心,也是給下一代做榜樣,為自己積累福報。

然而孝順父母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老小孩兒,老小孩兒,人越上年紀,性情就越像小孩子。可對待他們卻不能像對待孩子那樣訓斥或者吼叫,只能靠「哄」。這樣來看,兒女們也不容易呀。正如一位52歲的彭阿姨所感慨的那樣,伺候過母親才明白,有時候,孝順就是「和稀泥」。

52歲的彭阿姨自述:

01

我母親78歲了,是個能說會道,心眼特別多的老太太,不管跟親朋好友,還是跟外人,說起話來總是拐彎抹角的,愛挑點毛病。

可母親卻說,我們都有自己的一大堆事兒,挺忙的,而她老了,不中用了,讓我們好好過日子,不用管她啦。

我一聽,她這話酸酸的,應該是不喜歡去各家輪流生活呀,也只能算了吧。的確,在我們這裡,許多人覺得被兒女「輪」起來贍養是很丟人的事情,好像有推來推去,不受待見的意思。

02

那年冬天,母親的身體很不好,三天兩頭的生病住院。由於弟弟在外地工作,妹妹們又離得有點遠,我只好搬過去跟母親一起住了。

我是又好氣又好笑,這每個人都有一些毛病,有的好改,有的也不是想改就能改的呀,但又不能嗆著她來,沒辦法只得「順杆爬」吧。

於是,我就裝作認真地回答,她說得沒錯,我都忍了20多年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有時間必須跟老公談一談,如果能改的話最好,不能改,就讓他滾蛋。

03

看到我也有「同感」,並且態度還這麼明確,母親也就半信半疑地不吭氣了。只是按下了葫蘆起了瓢,一波剛過去,一波又起。

兩個妹妹和弟弟因為都上著班,平日裡打電話的次數多一些,回來看望得比較少。這讓母親心裡很不痛快。但是她從來不直接對他們表達不滿,而是在背後沒完沒了地跟我嘮叨、發脾氣。

可第二天,她就變臉了,說辛辛苦苦拉扯大了四個孩子,就我一個懂點事的,那三個都是白眼狼,這大過節的說不回來就不回來了,眼裡還有她這個媽嗎?接著又叮囑我說,弟弟離得遠就算了,必須通知二妹三妹,白天沒時間,晚上也得回來看看。

04

我真是哭笑不得。她自己想做「好人」,不願意說,卻讓我去討人嫌。經過再三考慮,我覺得不順著她不行,可順著她去做,肯定也不好。

無可奈何,我只好跟兩個妹妹通了電話,隨便聊了幾句,然後又告訴母親,說妹妹們確實不像話,光知道掙錢了,連老媽都不管了,我臭罵了她們一頓,估計過了節就會來賠不是,認錯啦。

不僅跟自己兒女這樣,有時跟街坊鄰居,母親也會挑理兒。那天我陪著母親下樓遛彎,鄰居家的兒媳婦只跟我打了招呼,沒和她說話。回到家後,母親就不高興了,指責人家沒家教,不懂得尊重老人。

伺候母親兩年多來,我的性格有了很大改變,也慢慢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許多時候,孝順就是「和稀泥」。

寫在最後:

人們都知道,贍養父母,孝順父母是兒女們應該做的,但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做好卻不是很容易。

他們說話做事像小孩子一樣,可畢竟不是小孩子。跟他們相處,做兒女的必須要有愛心、誠心,更要有耐心。

孝順父母,既得「孝」,又要「順」,所以隨機應變,講究一些策略是很必要的,特別是學會地「和稀泥」也很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c47c223e1b15a32224ae0db9cf505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