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朋友之間再好的關係,也會過期

2022-06-15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蘇軾:朋友之間再好的關係,也會過期

蘇軾一生的經歷,以及他的每一首詩詞,都留給我們很多寶貴的人生啟示,比如蘇軾起起落落顛沛流離,他為什麼可以活得如此豁達和通透?又比如,蘇軾詩詞中的「無常」蘊藏著怎樣的人生智慧?

雖然在之前的內容當中,我們已經分享過許許多多和蘇軾有關的內容,但他卻像一個永遠也聊不完的話題,而且總是可以帶給我們新的啟示和感悟。

蘇軾的一生,朋友很多,敵人也不少,在朝堂之上,蘇軾屢遭打壓貶謫,他人生大半都在逆境中度過,但蘇軾卻從不缺少朋友。

蘇軾

我們要知道,古代的官場,通常都是對被貶的官員避之而不及,別人能夠不落井下石就已經很好,而蘇軾雖然被一貶再貶,但他始終不缺仗義援手甚至拚命搭救的朋友。

蘇軾交友廣泛,而且人緣特別好,他曾經非常驕傲地對自己的弟子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任何人,蘇軾都可以和他做朋友。

但是我們知道,朋友,分很多種,有的是髮小,有的是知己,有的是泛泛之交,朋友多種多樣,而蘇軾的朋友,有人統計,光是在他詩文當中出現過的就多達上千人,但在蘇軾這麼多的朋友當中,唯有一個最特殊,這個朋友就是——章惇!

蘇軾

章惇是和蘇軾同一年中的進士,從那個時候起兩人就過從甚密,當時他們都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不但相互欣賞,而且志趣相投,兩個人一起探討學問,還一同遊歷名山大川。

烏台詩案爆發以後,許多人立刻和蘇軾劃清界限,但章惇不僅在各種場合公開力挺蘇軾,還生活上也主動給予了蘇軾大量的幫助,這份真摯的友誼曾讓蘇軾感動落淚。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身處官場的蘇軾和章惇分別選擇了不同的陣營,蘇軾選擇的是司馬光的舊黨,章惇選的是王安石的新黨。

蘇軾

在此後的歲月,新舊兩黨水火不容,這兩位曾經的好友也被捲入其中,而章惇是一個特別激進的人,在政見不合公事公辦過程中,他逐漸和蘇軾站到了對立面。

當然,這其中或許還有很多兩人結怨的細節瑣事,也有很多複雜的歷史背景,但不管怎樣,這對曾經的摯友,最終還是被時代的潮流推向到了對立的方向。

曾經的摯友最終變成陌路甚至仇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很常見的事情,蘇軾與章惇,從惺惺相惜到互相傷害,甚至到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的地步,都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朋友間再好的關係,也會有過期的時候。

蘇軾

我中學時候有個同學,關係非常好,好的什麼程度呢,好到我犯了錯誤她可以毫不猶豫替我背鍋的那種,後來她留在了農村,而我一直在外地奔波發展也很少回去,最開始的時候,我們還一直經常保持聯繫,大家相互訴說一些各自的發展和狀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聯繫越來越少,因為一開口,彼此都發現我們各自說的話題、已經越來越超出了彼此熟悉的範疇,距離就這樣慢慢拉開,我明白,雖然我們永遠都記得彼此,但卻已經漸行漸遠,哪怕同學聚會再相遇在一起,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無話不說,因為,我們身處的圈子、認識的世界、心中的價值,都已經完全不同。

蘇軾

就像蘇軾和章惇,他們並沒有任何私人恩怨,只是因為他們的認知、思想、以及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他們的友誼也逐漸過期。

我想,朋友之間的天長地久,不但需要用心維繫,還要一起共同成長,而且,這種成長還要可以同頻、同步,如果差距過大,也可能會漸行漸遠。不過,人生就是這樣,每個人,都只是別人生命中的過客而已,朋友,相聚時珍惜,離別時祝福,聚散隨緣,或許,這才是朋友相處之道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