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麥卡錫選議長連敗三輪,反華政客信譽大打折扣

2023-01-04     直新聞



資料圖

直新聞:陳先生,美國眾議院議長選舉三輪投票均難產,麥卡錫還能當上議長嗎?怎麼看美國政治亂局?

特約評論員 陳冰:第118屆美國國會當地時間3日正式展開議期,但眾議院選不出議長,所以議員們也無法宣誓就職。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以微弱多數,成為多數黨。按照以往慣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在新一屆國會升任議長几乎是「板上釘釘」的。可是,他的同黨卻成了「攔路虎」,一些共和黨極右翼保守議員堅決不投票給他,導致他當不了議長,打破了百年來的歷史,也導致美國政治「殘廢」。眾議院沒有議長,就無法運行,等同政治「殘廢」。麥卡錫究竟能不能最終當上議長,現在還不好說,可以說困難重重。不過,眾議員們才進行了3輪投票。比這更慘的情況,在歷史上也發生過。比如1855年,經歷了133次投票表決,才選出議長;1859年的議長選舉,也舉行了44次才得出結果。最近的一次僵局發生在1923年,9輪投票後才選出議長。按照美國憲法,投票將繼續進行,直到麥卡錫或其他人贏得多數而成為議長。因此也不排除共和黨換人選,派其他人去競選議長。我個人的估計是,麥卡錫當選議長的可能性仍然較大,他謀這個職位很久了,好像不太會主動放棄,那就用多次投票來軟磨硬泡。

議長選不出,議員們就不能宣誓就職,也無法組成各種委員會來處理議案,包括政府臨時預算案等,弄不好拜登政府得停擺,也可能出現美國債務違約等極端情況。而這次選不出議長,也意味著共和黨內部的分裂,已到了影響美國正常的政治運行的程度,共和黨自己把自己撂翻了。共和黨的分裂,或者說墮落,並不是從特朗普開始的,而是從50年前開始的。到上世紀90年代,共和黨幾乎成了噴子黨,反對一切,反墮胎、反移民、反選舉改革、反性別平等,到新冠疫情時反戴口罩、反打疫苗,最後淪為「銹帶區域」藍領白人的代表,聚精會神於種族主義、威權主義、陰謀論。噴子呢,一般都很自以為是,一般油鹽不進,也就出現了2021年的國會山暴動、現在選不出議長等等現象。美國政治亂局,從某種情況看是故步自封的必然結果,而這個病,似乎又是難以自我醫治的。



資料圖

直新聞:那麼麥卡錫是不是也是一個噴子?怎麼看待他對中國的態度?他倡導成立的眾議院「中國事務委員會」將怎樣運作?

特約評論員 陳冰:麥卡錫就是一個噴子,對中國的態度上恰好反映出其噴子做派。美國中期選舉結束後,他就對中國亂噴,說中國是美國的頭號競爭對手,是美國安全的最大「威脅」,汙衊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上是「第一大盜」,捏造中國在美國多個城市設立「警察站」的謠言,因此要在眾議院成立所謂「中國事務委員會」,專注打擊中國在網絡、貿易和軍事方面對美國的所謂「威脅」,強化美國供應鏈,在出口管制上確保美國技術不落入中國人手中。他還說美國要能更容易向台灣提供軍事裝備,以便抵禦中國大陸可能發動的潛在攻擊,曾揚言要是他成了議長,可能會「訪問」台灣。看看,活脫脫一個噴子。

而他指定的眾議院「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更是一個噴子。最新的噴語是把視頻軟體Tik Tok說成「數字芬太尼」,是「上癮的毒品」,要在美國全面封殺,除非Tik Tok賣給美國公司。看看,加拉格爾才是強盜。加拉格爾列出「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四項工作重點,包括重建供應鏈,停止在重要經濟項目上對中國的依賴;強化美國軍事力量;結束中國獲取美國數據和智慧財產權的渠道;進行中美價值觀較量。加拉格爾還說,這個「中國事務委員會」,將成為麥卡錫擔任議長後的象徵計劃、獻禮工程。不過到目前為止,民主黨議員還沒人表態要參與麥卡錫提出的這個委員會。而麥卡錫自身難保,如果他當不了議長,那這個「中國事務委員會」不一定能成立;即便他當上了,他的政治信譽已大打折扣,民主黨不一定會和噴子合作的。

延伸閱讀:

補壹刀:美國國會正上演"恐怖表演" 專家稱中國需警惕

美國國會正在上演「一場恐怖表演」……

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天,共和黨領袖麥卡錫沒能拿到成為眾議長所需的218票。明天將進行第四輪議長選舉,麥卡錫能否勝出,還是未知數。反正眾議長一天未定,新一屆國會眾議員誰也沒法就職。

這是美國百年未見的「政治混亂」。

自1923年至今,眾議長的選舉從來都是「一輪定乾坤」。再往前倒,除了1923年那次,需要經過多輪投票才能選出議長的情況只出現過13次,且都在南北戰爭之前。

難怪有美國輿論驚呼「末日場景」「歷史性時刻」……

01

其實,這一幕,在共和黨去年以微弱優勢贏得眾議院的時候,早已有所徵兆。

新一屆國會眾議院中,共和黨222席,民主黨213席。這是幾十年來最為薄弱的眾議院多數之一。這樣一來,麥卡錫如果想贏得眾議長,難度極大,他需要獲得最少218票的支持。這道數學題很簡單,麥卡錫最多只能承受4名共和黨眾議員的「倒戈」。



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2010年的茶黨風暴和2016年的特朗普主義,推動著共和黨內部加速分裂和極化。遙想2014年,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斬獲了眾議院的247席,坐擁如此巨大的席位優勢,約翰·博納也只是獲得216席涉險過關。更別說麥卡錫如今面臨的局面更為侷促。

還要經歷多少輪投票才能選出議長,誰也不知道。

有共和黨議員很不樂觀,認為拖下去,只會有更多的共和黨眾議員跑票。之前三輪投票就是這樣,第三輪投票比前兩輪多了一位不支持麥卡錫的共和黨人。

自去年11月15日麥卡錫被黨內推舉角逐議長一職以來,共和黨內的極端右翼眾議員已經陸續明確表示反對態度。他們基本都是「自由連線」的成員。

「自由連線」對麥卡錫的不滿,不是一天兩天了。2015年,在博納困於黨內紛爭選擇辭職後,麥卡錫本可以順勢接任,但就是受阻於「自由連線」。

7年後,依然還是「自由連線」擋在麥卡錫通往議長的路上。

這個極端右翼團體成員最耿耿於懷的,是麥卡錫對特朗普和「特朗普派」「不夠忠誠」。



據透露,在兩年前的「國會山騷亂」後,麥卡錫曾私下建議特朗普應該「引咎辭職」。他還對彈劾拜登表現不積極,對民主黨不夠強硬。

麥卡錫還不夠「特朗普般瘋狂」?

這不是那位還沒出任議長,就已經放言上任後要竄訪台灣的麥卡錫嗎?

這位被很多人看做保守且反華的眾議員,在「自由連線」的不少成員看來,代表了太多的「主流」和「機構」,認為他只是「當權派的傀儡」。

如今共和黨在眾議院的脆弱優勢,更是讓「自由連線」這類黨內極端右翼的態度變得關鍵,他們趁機給麥卡錫提了不少條件。尤其是堅持1個議員就可以要求投票罷免議長,雖然麥卡錫已經接受5個人就可以提出這一動議。

麥卡錫要不要接著妥協?芝加哥大學政治學者魯賓說,就目前而言,麥卡錫基本算得上是黨內另一方的「人質」。

需要票,那就只能談。唯利而已。

「自由黨團」成員吉姆·喬丹,就因為可能獲得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職務轉而支持麥卡錫擔任議長。還有泰勒·格林,雖然對麥卡錫也很不滿意,但為了避免溫和派共和黨人「反水」讓民主黨坐收漁利,還是投票給了麥卡錫。

不過,作為5張「堅決反對」票之一,馬特·蓋茨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他甚至表示,就算麥卡錫接受所有條件,他也不會支持麥卡錫。他說自己已經致信國會大廈建築署,對麥卡錫沒當上議長就已占用議長辦公室一事討要說法。

就算最後麥卡錫磕磕絆絆當上了眾議長,如今做出的各種承諾或者私下交易,未來兩年都將形成對他的掣肘。

「黨內弱勢議長」這條路,走起來,不會輕鬆。

02

從2021年1月6日,讓美國在世介面前顏面盡失的 「國會山騷亂」,再到兩年後的這次美國新一屆眾議院開啟第一天卻選不出眾議長,令美國遭遇百年罕見的尷尬。

中間折射出的,是美國政治的極端分裂,內訌。



「國會山騷亂」,體現的是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撕裂。而這次麥卡錫沒能獲得足夠票數,在第一天就當選眾議院議長,凸顯出共和黨內部的分裂同樣非常嚴重。

可以看出,在共和黨內,「建制派」與支持特朗普的「極端派」,本身已經積累了非常深的矛盾。但是,共和黨的建制派已經無法阻擋這些被特朗普支持的「極端派」代表成功當選眾議員。

那些反對麥卡錫成為眾議院議長的共和黨議員,一個主要藉口就是因為他們認為麥卡錫是一個「建制派」人物,雖然有一段時間跟特朗普走的很近,但是他們認為這是麥卡錫「投機主義」的表現。

麥卡錫有著16年的國會生涯,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共和黨建制派領導下行事。說白了,就是表面上向「極端派」靠近,但骨子裡還是「建制派」。

而那些支持特朗普的共和黨「極端派」議員,如今邁進了國會大門,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真正影響共和黨領導層,讓「建制派」有危機感,認識到「極端派」的重要性。

正如「極端派」議員組成的「自由連線」的主席——賓夕法尼亞州眾議員佩里所說,他很早就開始與麥卡錫和其他共和黨人進行談判,目的是影響決定眾議院未來兩年如何運作的眾議院規則。



看看,只有將共和黨內部在眾議院的運行規則變得更加對自己有利,那些共和黨「極端派」才覺得自己未來兩年才會有更大的空間,才會建立更大的影響力。

實際上,麥卡錫在1月3日之前,已經向這些共和黨的「極端派」議員妥協了,公布了一項最終的規則方案。但是「極端派」議員覺得這還不夠,現在眾議長和共和黨領導層從議員手上奪取的權力太多,他們要恢復這些權力。

而根據《華盛頓郵報》透露,這些「極端派」議員已經向麥卡錫提供了他們的最後條件,包括希望任命誰成為眾議院各委員會成員、小組委員會主席,以及立即就邊境安全立法和一項限制議員任期的法案進行投票。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民主黨一直抱著「看戲」的心態。因為新一屆國會在技術上還沒有開始,華盛頓將陷入困境。而民主黨作為眾議院目前的少數黨,正抓緊一切機會,向媒體強調共和黨內的矛盾有多大,共和黨「極端派」議員把美國的民主搞癱瘓了。

CNN的文章說,這是一場大戲,也可以說是「雜耍」,而且已經預示著即便最終當選眾議長,那麼這個眾議長也會度過非常艱難的一年。

而麥卡錫和共和黨眾議院黨團目前經歷的是短痛,拜登政府可能要面臨長痛,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共和黨「極端派」議員會在眾議院給拜登政府製造更多的棘手難題。

加拿大《環球郵報》稱,這是一場關於誰應該成為華盛頓第二大權力人物的激烈爭論,引發了動盪和暴動——表面看是和平的,但仍然是破壞性和令人不安的。

「分歧已經毒害了美國政治」,這一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不僅國會議員和美國以外的國家都能看到,而且全世界都能看到。

《華盛頓郵報》更是直言不諱地說,無論下一任共和黨議長是誰,這份工作都將是「人間地獄」。

03

在對華關係影響方面,麥卡錫沒能順利在第一天就當上眾議院議長,到底怎麼看?

之前有不少媒體和分析人士認為,麥卡錫屬於對華強硬派,如果他成為眾議院議長,對中美關係發展只會有負面影響。因為事先聲張的可能竄台表演,有不少媒體認為,麥卡錫已經成為新一年引爆中美關係的最大「定時炸彈」。

但是,中評社在1月4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認為,麥卡錫當選眾議長「難產」,並不意味著對中美關係是好事,相反可能是一個更糟糕的信號。

文章列舉的理由是,因為現在反對麥卡錫的共和黨議員,多數是「極端派」的代表,他們的立場是嫌麥卡錫對拜登政府不夠強硬,對特朗普不夠支持。

而這些「極端派」議員,在本來已經形成對華強硬共識的國會山上,是對華最強硬的一群人。

比如之前提到過的馬特·蓋茨,他曾毫無理由地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向武漢病毒學研究所提供了370萬美元的資助,後來還鼓譟美國應該沒收在美經營的中國企業的資產,用於支付冠狀病毒損害賠償金。



如果經過這一番折騰,麥卡錫向這些共和黨「極端派」議員完全妥協,最終當選眾議長,他為了討好這些「極端派」議員,只會在立法上和言行上對華表現得更強硬。

擔憂美中關係的人將不得不大聲警告:「過山車」很快又要出發了,坐好,系好安全帶!

這一觀點不無道理,在新一屆國會上任之前,麥卡錫就已經宣布要在眾議院成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並指定共和黨籍的眾議員加拉格爾該委員會擔任主席。

兩人此前已經放話,要在這場與中國的「新冷戰」中,奠定美國的長期勝利之路。兩人還在去年底聯名在福斯新聞網站撰寫文章,表達共和黨人對中國「拋棄幻想、準備鬥爭」的姿態。

試想,如果讓那些支持特朗普的「極端派」議員提升了對麥卡錫的影響力,那麼在眾議院制定、推出一些法案時,只會對華更加強硬、更加極端。

一位資深美國問題專家告訴「補壹刀」,對中國而言,更需要警惕美國政治僵局會帶來的更大不確定性。

麥卡錫之前宣布參選議長發表的演講內容,幾乎完全針對中國,其中就包括再次挑起有關新冠病毒溯源的爭議。如果他再被更極端的共和黨代表「綁架」,那可能會出現更瘋狂的危險情形。

眾議院涉及政府預算、稅收,總體來看權力很大。而更加瘋狂的政治勢力一旦影響了眾議院的,怎麼偏激怎麼來,完全不顧國內、國外真實的需求,那麼美國政策本身也會走向危險和不確定的危機。

這是我們很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我們左右不了美國政治,但還是願意看到美國政治相對平穩。但是現在來看,很難平穩。一旦美國政治不穩定,很可能會向外部轉嫁矛盾衝突。

這是值得國際社會普遍警惕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ac6f5719f56c1472f2886877309b6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