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那個動盪的年代,郭沫若可謂是一顆閃耀的星星,他用自己的智慧為民國的詩歌添上了一抹亮麗的色彩;他是一個才子,是一個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對於甲骨文還有著獨特的研究。以至於能夠在漫長的歷史中人們對於他們的評價總是褒貶不一,在更多的時候會覺得歷史對於每個人的評價都是帶著強烈的主觀意識,以至於人們在以後的日子裡總是覺得自己歷史就是一面鏡子,能夠照進人們的生活中。下面和你一起去看看郭沫若的一生吧:
郭沫若早年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1年,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1930年,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1949年;郭沫若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會主席。他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二、第三、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十分的豐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張瓊華。因為那個時候的婚姻屬於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兩個人在沒有任何感情基礎之下結婚,僅僅相處五天之後,郭沫若便消失的無影無蹤。走之前並沒有留下任何的告別,以至於張瓊華的一生都是在等待中度過,從白天等到晚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從豆蔻年華等到白髮蒼蒼,去世的時候都沒有等到郭沫若的一紙休書。
比起張瓊華漫無目的的等待,郭沫若則是過起了有滋有味的留學生活。並且是在留學期間認識了自己的妻子郭安娜。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個日本人,為他生了四男二女。本以為一家人回過著幸福的生活,郭安娜為了他甚至和家裡斷絕了父母關係。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郭沫若回到了中國,安娜沒有多久回來找到郭沫若,卻發現他已經去了妻子,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認。於是只能自己帶著六個孩子獨居大連。直到1995年去世。
郭沫若的最後一任妻子是自己之前苦苦追求的旅日記者於立忱的妹妹於立群。並且於立群在結婚之前並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姐姐曾經在一起過,姐姐懷孕之後才發現郭沫若騙了她。羞愧萬分地之後變自殺。20多歲的於立群和48歲的郭沫若在一起後便開始了生兒育女的生活,郭沫若也開始了自己風花雪月的新追求。於立群每天在照顧自己的六個孩子中和照顧郭沫若中漸漸迷失了自己,沒有事業,沒有追求,和一個普通的中年父女差不多。在郭沫若去世後不久整理遺物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姐姐因為懷孕被郭沫若拋棄,於立群簡直是五雷轟頂,最後也是服藥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