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法學豪門「五院四系」,即:「五院」是:北京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學院(現西北政法大學)、中南政法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華東政法學院(現在華東政法大學),「五院」發展到今天,依然是屬於單科性的政法類大學,屬於綜合法學院性質。「四系」是:北京大學法律系、人民大學法律系、吉林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律系--現在均已改為法學院,成為所在大學的「重量級」學院,地位崇高,資源豐富。上述的這個九個學校是中國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和頂級殿堂,能夠進入這些學校才可稱得上是「出身名門」。當然隨著我國法學教育的發展也出現了像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這樣的「法學新貴」,以及依靠自身專業優勢而發展起來的特色法學院,比如對外經貿的國際經濟法、財經類大學的經濟法專業等他們的學生就業也是很好的。
相對來說,傳統的「五院四系」考取的難易程度是北大、人大、中政法是最具挑戰性的,當然也是好的法碩院校。尤其是中政法務實的風格,其在北京法律實務界的影響、資源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北京作為全國法律人才集散中心,擁有全國好的法治環境和法律人才需求,可以為廣大學生提供實習、兼職機會。法律碩士就是一種法律素養的培養,充分的法律實踐鍛鍊的機會是很必要的,再者,未來就業地區往往會是你畢業學校所在地,所以,建議廣大考生考法碩一定要樹立信心,努力考取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的名校。當然這些名校的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沒有精心的準備和良好的法學素養是不可能考上的,所以專業老師的指導就成為必要。對於,一些非常嚮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業,而基礎有比較差的學生,建議大家可以考慮一下像北師大、北航等學校的法律碩士,只要大家考進去,在校期間努力學習,積極參加法律實踐,是一樣可以獲得很好的發展的。
除了上述院校,那麼對於法碩選校,提出三點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就是在報考前問清楚自己喜歡那個學校?以後想去哪裡就業?那個學校是我最嚮往的?因為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會付出全部的心血,去努力得到。比如我喜歡北京大學,喜歡以後留在北京發展,那我可能就要付出比考其他學校的考生更多的努力才可以達到我的目標。
第二個原則是客觀衡量自身的實力,人都是由夢想,但是如果不顧自身能力的夢想那是妄想。同時也不能一味的求穩妥的妄自菲薄。所以我們建議考生選擇的學校要「蹦一下可以摸得著」而不是「累死都夠不到」或者「伸手可得」學校。
第三個原則是考察學校的綜合實力,包括它在法學界的科研實力、法學資源、人脈資源、區位優勢等。這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西南政法大學在廣東、西南地區是絕對的老大,學生有很高的社會美譽度,就業比較容易,但是到了北京、上海就不見得有那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