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二戰女生,回顧這兩年漫漫的考研旅程,可謂是五味雜陳。
學霸才能考研嗎?
大三的時候決定考研,記得那天說出口的時候,周圍的朋友半開玩笑道:「考研?那是學霸乾的事吧!」我第一次感覺到心塞。但是,我大學三年來沒得過任何獎學金、沒參加過任何大型活動,事實的確如此。別人說歸說,那一年還是認真準備了前期工作,從選學校到買參考書,備考的日子差不多都是起早貪黑。在別人眼裡,我真的很勤奮。
但是,2018年,我失敗了,結果甚至比平時看起來不怎麼學的考得還低。後來,班裡統計考研分數,我覺得那時候所有人都在嘲笑自己。事實也是有的,因為敏感和有些同學對自己的挖苦,那時候沒少在這裡麻煩師太。為了儘快從失敗中調整過來,我回來找了份工作。但是,還沒幹到畢業,我就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考慮了三天,決定辭職二戰。
謝謝你們的好意,但我不想放棄。
當然,像我這種「勤奮」卻慘敗的學生帶著二戰的決定臨畢業前回到學校,少不了別人異樣的眼神。記得辭職的前一天,我告訴第一位室友,她就特別不理解,勸我冷靜。連我閨蜜群里的一個好朋友也直接懟我:「我們都是師範專業,你去年備考的時候,我在實習。現在,我都工作了,你還考?你會給學生上課嗎?你有學校的工作經驗嗎?」
當時,拿著手機看著群里的這些話,我的眼淚吧嗒吧嗒滾了出來。雖然,之後她給我發了私信,說那樣也是為了我好,我控制情緒沒有爆發,和她說了謝謝。回到學校之後,先找了份兼職,一邊工作一邊看書,我也不忍心再向家裡要錢了。
放下名校情結,我選適合自己的。
這次選學校,我查了很多資料,考慮再三,決定放棄自己的名校情結,選了西北師大,她的古代文學專業相當不錯。我並不是沒志氣,害怕挑戰名校,而是考慮到家庭、年齡和專業愛好等各種因素慎重做出的決定。
當然,第一個知道我選好學校的一位研友驚訝地說道:「瘋了吧?從西安跑去蘭州?」我只告訴了她,我很喜歡我的專業,我考研又不是為了尋找繁華大道,這是我綜合考慮的結果。周圍二戰的同學瞄準的都是名校,甚至有人為了考名校換專業。對此,我只想說,人各有志,在考研的這條路上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日復一日的努力,終將有意義。
畢業後,從七月份開始準備,在校外租好了房子,自己一個人每天六點二十準時起床,到學校圖書館自習。那段日子,衣食住行方面,一個「黑暗料理科」可以概括。文科專業本來就背得多,這次在學習方法上做了調整,基本按照記憶曲線的規律複習,其實就兩個字:反覆。雖然複習的進度慢點,看一節,複習一節,看完一章,回過頭來再複習整個章節,如此循環往復,把知識真正串聯起來,效果不錯。
特別說明一點,需要背的科目不一定非要到樓道里和別人搶位置。開始,我也在外面背背英語,但是,後期去外面的人越來越多,感覺受到的干擾也越來越多。自己就回到了自習室。我是先認真看一遍,然後記憶,接著抬起頭來把書合上把大概內容在心裡複述一遍。我覺得這樣效果也挺好,後來包括政治各種衝刺卷、專業課的記憶,我都是在教室完成的,只要能做到心如止水,這還是很有用的方法。
2018年12月的那兩天終於到來。這次在考場上比起第一次一點也不緊張。考完後,我真的在家大睡了兩天。2019年2月15號凌晨,成績出來了。專業課一137,專業課二133,政治71,英語50。不得不說,我真的很幸運,踩了國家線。對於我來說,已經很滿意了。
就算腳步慢,也能到達終點站。
我是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我的每一步小小成功的喜悅基本沒有最親近的人可以分享,所以,和別人相比,我似乎天生就缺少什麼,但我這個人知足常樂。實話說,這次我很感激、很滿足了。這個結果,已經足以成為我改變命運的起點!
由於家庭原因,自己不想再添任何負擔,即使成績出來了,我還不得不上班,直至國家線出來,我心裡懸著的石頭才算落下,徹底辭職準備複試。複試準備時間太短了,再加上複試期間重感冒,成績不是特別好,這是學弟學妹們可以汲取的一個教訓。複試很重要,真的不能掉以輕心。幸好,最後擬錄取。順便說下名校情結,兩年的經驗讓我看到,競爭很殘酷,調劑更不容易,考研選學校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有時候,選擇也很重要!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我最喜歡的還是周董的《蝸牛》。走到這裡,你會發現,只要學會堅守,蝸牛也可以到達終點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