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體遺忘的華政和我們(一篇為華政募捐的文章)

2022-03-15   法律讀庫

原標題:被媒體遺忘的華政和我們(一篇為華政募捐的文章)

被媒體遺忘的華政和我們(一篇為華政募捐的文章)

作者: 黃梓航12138

來源: 小黃和他胡思亂想的腦子

3.10華政決定啟動封閉式管理,疫情形勢嚴峻,志願者工作勞累,學校壓力重重。即便如此,華政依舊被遺忘在媒體的報道之外,似乎這一切的聚光燈都照在了985、211之上。
(官方捐款連結:https://h5.sosho.cn/fs/project/detail.html?id=1940,連結需要在微信里打開)

為什麼突然寫這篇文章,原因之一就是華政校長葉青同志今天出現在了食堂的飯菜打包現場,當了一名「食堂打包實習員工」,甚至講在傳授「刑事速送(訴訟)飯學」。

感動之餘,其實我更多是難過的。3.14凌晨華政決定停用學生志願者以更好地保障學生生命健康安全,但與之相對的,就是正常授課的老師們要參與到學校各項疫情防控工作之中,需要將飯菜和防疫物資送到每棟樓里。當看見一校之長也要作為一個普通的個人參與到其中時,可以想到華政所面臨的困難和承擔的壓力。

但即便如此,依舊難以在主流社交軟體上在主流媒體的報道中看到華政疫情的現狀。

對比之下,同在上海面對疫情的其他985、211高校例如上海交大、復旦等似乎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首先以微博為例,在3.13的23:51(截圖時間),上海交大疫情的詞條衝上了微博熱搜的榜首。

其詞條共有21家媒體參與發布,閱讀次數高達4.4億。

對比搜索「華政疫情」、「華政封校」

無媒體參與發布,其閱讀量、討論次數、原創人數、閱讀趨勢都難以獲得大家的關注。相關詞條也沒有出現在微博的熱搜榜單之中。

與此同時,與上海高校疫情相關的詞條還有「上海多數高校啟動校園半封閉管理」。在相關的報道之中,仍然是不見華政的身影。

在百度搜尋引擎,對比搜索華政疫情和上海交大疫情,其搜索結果的對比也是十分明顯。

同樣,在微信中對比搜索華政疫情和上海交大疫情

在青春上海之中也不見華政的蹤影。

可以說,在除了華政官方媒體的報道和華政學子的微博外,幾乎難以看見外界媒體對華政疫情的關心和報道。

我可以理解人們更喜歡關注於具有名校光環的大學,理解人們更關心金字塔尖的少數。因為他們已經是優秀的,哪怕是在面對困難的疫情防控,他們也一定是模板,是人們眼中認可甚至崇拜的尖子生。

但這樣的尖子生模板不是每個學校都可以模仿和學習的。他們擁有最多的經費,有最充足的社會資源,有人們最多的關注。而對比之下呢?

華政一年不到9億的經費,缺少足夠的社會和人力資源,甚至需要動員大量的學生志願者來維持學校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可以說,每一個華政人都在努力投入到這場疫情防控之中。他們太疲憊了。

華政也幾乎是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用上了一切可以想到的辦法。

他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值得被記住。

儘管最近我也常常會有所抱怨,但似乎這已經是華政所能到達的極限,無論是資金、人力還是其他資源。

華政之中的每個人,從領導老師到食堂和保潔的叔叔阿姨,再到每一個華政學子,都已經為此犧牲和付出太多。

在這一刻,我開始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華政人」的身份,每一個不知其名的華政人在為了另外一個不所知的華政人傾其所有。

今天為什麼想寫文章,哪怕只是這麼一篇簡短的文章。因為我看到了華政已經在拼盡全力來對抗這來之洶洶的疫情,來保護每個人的健康,保證每個人的正常生活。

華政真的需要大家的幫助。我在這裡貼上一個華政官方的抗疫基金。哪怕是一點捐款,一次轉發,一次發聲,都是對華政的支持,更是對華政園裡每個華政學子的幫助。

https://h5.sosho.cn/fs/project/detail.html?id=1940

我在這裡謝謝大家了。

我也想對所有在抗疫一線的老師、志願者、食堂和宿舍的職工說一些謝謝。謝謝你們為我們的無私付出,謝謝你們!

投稿轉載說明

本公號非營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視為同意本公號對文章進行轉載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