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越發展,對袁世凱的評價也越客觀,這是時代的進步,至於功和過誰又能說的清呢,但最起碼不會像上學時歷史課本上說的那麼簡單。袁世凱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死了自然也要與別人不一樣。他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死的時候把持民國政府的還是他的北洋軍,所以位於安陽市的陵墓建的一點也不將就,完全是仿著明清皇陵來的,照壁、牌坊、石像生、碑廳、堂院、石五供、陵台等等一個都不少。但卻不叫袁「陵」,而像聖人一樣叫「林」。今天就單獨說說他神道兩邊與眾不同的石像生。袁世凱墓其實很奇特,中西結合,再加上不差錢,用了在當時非常奢侈的「洋灰」,像他的牌坊和陵台都是用鋼筋水泥建的,但石像生是個例外,仍然沿用古法使用的是青石雕成的。左右兩邊對稱總共六對,從南到北依次為望柱、石馬、石虎、石獅、石武官、石文臣。雖數量不多,但貴在獨特。
望柱
望柱往往都是打頭陣的,你也可以叫它「華表」、「標」,它最初的作用就是為了標明墓葬的位置,是神道的起點。說袁世凱墓是照著皇陵建的,看看這一對望柱就知道了,柱身六面,布滿了花紋。這種花紋極其講究,叫做「章」紋,是中國封建帝制時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的繪繡的紋飾,總共有十二種,所以稱作「十二章紋」。十二章紋是中國傳統的帝王專用紋樣,它以黼黻為中心,四周圍繞著日、月、星、龍等不同的圖案。要是放在大清朝使用十二章紋不是皇帝就是僭越。
望柱整體
十二章紋—華蟲
十二章紋—宗彝
十二章紋—宗彝
十二章紋—華蟲
望柱四周的石獅子
望柱四周的石獅子
石馬
石馬看上去很「神駿」,馬鞍、腳蹬、口銜和韁繩刻畫的跟真的一樣,這套「馬具」雕刻的工錢可以買上一匹好馬了。
石馬
石馬局部特寫
石馬
石馬
石虎
老虎是一種兇猛可怕的動物,不知道為什麼看到袁世凱神道兩邊的石虎,總感覺它帶著一副憨厚像,很是可愛。細看就會發現它的鼻子遭到過破壞,後來用水泥補了一下,真是沒發威,被當成病貓了。
石虎側面
石虎
石虎
石虎虎腳
石虎
石獅
我們的古人酷愛獅子,稍微有點家本兒的都會在門前弄兩個石獅,但是古代中國的大地上是不產獅子這種動物的,所以古代的工匠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獅子,雕刻的時候想像力就被發揮到了極致。而袁世凱墓神道的石獅子卻是寫實的,貼近獅子的本形,使用的是西式雕法。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當時的中國逐漸的在與世界接軌。
石獅
石獅鬃毛特寫
石獅
石獅
石文臣、石武官
說奇特還要屬前面站的武官和文臣,中西合璧,服飾獨樹一格,與清朝的大褂子風格截然不同,全然是袁世凱時代官員的衣裝,很有民國前期風範。有人說這文臣、武將就是照著袁世凱的形象雕的,至於是與不是誰知道呢?
石武官
武官勳章
武官握刀
武官側面特寫
武官側面特寫
武官
武官局部
武官特寫
石文臣
文臣上半身特寫
文臣服飾特寫
文臣
文臣
文臣
文臣
後記
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這些帝王規格的石像生,不論石虎、石獅還是文臣武將,腿都特別短,不知道是不是要告誡後人要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8iGS3AB3uTiws8K11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