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我都沒辦法接納孩子的哭」一個失敗媽媽的反省自述

2022-07-23     於夢嬌聊生活

原標題:「5年,我都沒辦法接納孩子的哭」一個失敗媽媽的反省自述

養育孩子5年來,我需要克服的最大問題是:接納孩子的哭。

你沒看錯,就是接納孩子哭,不因為孩子的哭唧唧發脾氣,責備她。

但就是這麼簡單一件事,我學習了5年,依然沒有很好地接納孩子的哭。

所有的育兒大道理我都懂:

孩子的哭鬧並不是真的在哭鬧,只是在用哭鬧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孩子的哭鬧只是孩子負面情緒的宣洩,我們要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在父母面前可以大哭大鬧的孩子,說明親子關係好,孩子信任父母。

這些道理我堅信不疑,我也曾無數次用這些道理來催眠自己,也曾有一段時間,我確實某種程度上做到了接納孩子的哭。

但也僅僅是一段時間,很快我就又再次崩潰了。

看到孩子哭,就煩躁,忍不住想吼她,雖然我知道「吼孩子不好」,但那一瞬間的憤怒卻完全無法抑制。

我也曾告訴孩子:遇到事情不要哭唧唧,說出來,媽媽才能幫你解決。

在每次她哭完,我吼完,我也會再三跟她強調:傷心難過時候可以哭,但是哭並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你還是要說出來。

然而,真正的事實是:每一次孩子依舊哭個不停,而我也總是吼個不停。

事後我常常後悔,明明我已經在嘗試接納孩子,為什麼她還是遇到事情就哭鬧?

直到最近孩子的一句話才讓我醒悟。

有一天我問她:「你為什麼遇到事情總是哭唧唧,太煩人了。」

她卻反問我:「媽媽,你不是說了,可以哭。那我傷心難過當然要哭。」

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仔細想想孩子說得對啊,我以前就是這麼對她說的,但是卻不是這麼對待她的。

我嘴上說著「我允許你哭,傷心難過的時候都可以哭。」但實際上,每一次她一哭,我根本不管原因,或者即使知道原因,也會責備她哭。

我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是不一致的,所以孩子常常感到很迷茫:我到底能不能哭?

想到這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一句話:

孩子真是一個好玩的世界,你會在這個世界裡看到自己的樣子,也會學到他教給你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從小不被允許哭的我,長大後潛意識裡也不允許孩子哭。

但是學了很多育兒道理的我,又深刻知道要允許孩子哭,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所以我心裡常常是擰巴的,潛意識裡不允許孩子哭,理性層面又覺得孩子當然可以哭,也正是因此,我常常崩潰,因為潛意識總是會占上風。

想通這一點後,面對孩子的哭鬧,我改變了我以往的做法。

我不再擰巴,也不再強裝接納,而是會坦然告訴孩子「你的哭鬧真的讓我很煩躁」。

但是告訴孩子「哭鬧讓你很煩躁」,並不是說我不允許孩子哭。

你依然可以哭,但我可以暫時逃避,因為我無法面對你的哭鬧,你的哭鬧會讓我無法控制脾氣。

你也可以躲到一邊去哭,我們都需要一些時間來處理自己的情緒。

不再掖著藏著時,我突然覺得我對孩子的寬容度又多了一點。

我不喜歡你的哭,我可以坦然告訴你,但是這不代表我不能接納你。

在處理孩子哭鬧這件事時,我反思我常感到厭煩的原因正是因為我覺得孩子哭鬧就是在無理取鬧,就是在作妖。

但實際上孩子的哭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鬧人」,而是他們與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

孩子畢竟是孩子,雖然他們學會了說話,但是對於和父母溝通,他們依然沒有掌握更好的方式,所以常常會出現「雞同鴨講」。

但如果父母換種思維方式,把孩子的哭鬧當作一種溝通,是不是就會舒服很多。

當你不再把孩子的哭鬧當作是累贅時,你會發現其實孩子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再跟你溝通。

學著從孩子的哭鬧里讀出孩子的心聲,或許才是我們父母最應該做的。

徐婧英在《高情商教育》里說:「教育根植於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而真正的教育不是單純糾正孩子行為,而是用愛滋養孩子,滿足孩子的訴求,喚醒生命的靈性。」

我們都堅信自己管教孩子是出於愛,畢竟如果不是自己的親娃,誰願意費盡心思跟他置氣?

但是我們以愛之名的管教,孩子感受到的往往不是愛,而是嫌棄與控制。

這個時候你對孩子說多少遍我愛你,孩子都不會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你的愛。

孩子愛哭,哭個不停,真的困擾很多父母,我分享了我的心路歷程,雖然沒有提出有效的建議,但是希望能給父母們一些感悟,在與孩子相處時能多想想,慢一點,和孩子的關係才能更親近。

我現在時常覺得,教育真的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如果你總想讓孩子迅速變好,那你收穫的一定是失望。

但如果你能慢下來,蹲下去,看到孩子,或許孩子會自發地慢慢變好。

唯媽養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7fec1e860cca859db267d360c1061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