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開始,孩子上學都要穿校服。
從小學開始,孩子上學都要穿校服。
學生穿校服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事情,既有助於學校對孩子們進行統一管理,出入校門的時候,防止外校生混入學校,擾亂秩序。
又可以減少孩子們彼此攀比的可能。因為身上穿著的衣服價值不同,而對自己的個人價值產生質疑,影響到日常學習和生活,顯然是大可不必的。
學生對於校服的看法和家長截然不同
校服根本彰顯不出自己的個性
在學生階段的時候,學生對於發展個性的需求是非常高的,想要在眾多同學當中脫穎而出,讓別人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證明自己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才行。
而在眾多幫助追求個性的途經當中,穿在身上的衣服更加直觀和便捷一些。畢竟當自己站在別人面前的時候,不正是外表會給人留下第一印象嗎?都穿著肥肥大大的校服,顯然是無法展示的。
並且,穿校服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自己被馴化的錯覺。自己必須要按照學校和老師的要求生活才行,時間長了,自己的思想是不是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呢?
校服的體驗感真的不好
校服的樣式通常都是肥大無比,穿在學生身上,好像還有一半的剩餘,遠處看就像是穿著麻袋一樣鬆鬆垮垮。這在學生們運動的時候,會造成很大的困擾,行動不便。
並且,校服的材質很厚,無論是排汗還是散熱,效果都很差。夏天穿著這樣的衣服,感覺自己就是行走的蒸籠。就算是夏季款式的校服,也並沒有任何幫助。
班主任坦言:就算是穿同樣的校服,也能一眼看出「家境」
難道讓學生們都穿上相同的校服,他們彼此之間就不會攀比和貼標籤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如此,不同的學生在老師眼中,也都是各有所長,家境如何一眼便知。
校服的整潔程度如何
一般情況下,每個學生都是有兩套校服串換著穿,以免出現洗了來不及晾乾,而讓孩子穿濕漉漉校服的情況。即便是學校考慮得如此周到,還是不能阻止家長的勤快程度。
有些學生的校服總是皺巴巴,黃黃的,而有些學生的校服穿了很長時間之後,還是像新的一樣,上面還有淡淡的洗衣液香味。想必穿著不同樣式衣服的學生,狀態也是不同的。
因為如果父母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良好的生活習慣,就不會允許孩子的衣服如此髒亂。而那些不管不顧孩子形象的父母,孩子也會覺察出生活的無奈和消極的。他們的家庭條件一定不怎麼樣。
學生腳上鞋子的價值如何
就算是要求學生們穿相同的校服,也不能限制他們腳上穿的鞋子,從鞋子的價值和鞋子的乾淨程度,也可以對孩子的家境做出一些判斷。
但凡是家境較好的孩子,腳上穿的鞋子都是價格不低的,父母的消費觀念和品味要求達到了一定的層次之後,對孩子的生活也會有所影響和干涉,他們絕不允許孩子穿得太寒酸的,在外面丟掉自己的臉。
而那些腳上的鞋子很廉價,並且非常髒亂的話,要麼是他和父母的關係不好,父母不管不顧他們。要麼就是他的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一門心思在賺錢上面,而不關心孩子的生活細節,甚至是孩子的日常生活都是自己照料的。
學生的舉止行為
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的交往和互動是必不可少的,當一個孩子家境很好,他在和其他孩子交談的時候,自信程度是非常高的。但不代表他們的素質高。
而那些說話唯唯諾諾,眼神躲躲閃閃的學生,他們的不自信是刻在骨子裡的,像是遺傳基因一樣,永遠無法擺脫和甩掉。
今日小結:
你覺得還有哪些方面能夠判斷出孩子的家境如何?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