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考上大學,卻被好友頂替,秀玉的慘,也撕開了慶志的醜惡嘴臉

2022-07-15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明明考上大學,卻被好友頂替,秀玉的慘,也撕開了慶志的醜惡嘴臉

又是被《幸福到萬家》氣得拍大腿的一天。

明明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卻成為只有高中學歷的打工妹。秀玉被偷走的十年,影響的是她的一輩子。

秀玉成為全劇最慘,萬傳家和萬傳美是罪魁禍首(傳美和秀玉是好友)。饒是他們兄妹情深,也無法洗白違法犯罪的醜陋嘴臉。

冒秀玉之名上大學,萬傳美構成了冒名頂替罪,從理論上講,「應當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萬傳家在萬善堂面前表演兄妹情深,是保護萬傳美,更是保護自己。

一旦事情暴露,他也難辭其咎。

我們不能用道德審判萬傳家和萬傳美,只有法律審判才能教他們做人。

傳家沒有萬善堂的業務能力,也不具備萬善堂的情商。在萬家莊,他能囂張跋扈,無非是享受著無與倫比的胎盤福利。

然而,因為萬傳家的存在,萬家莊會有更多受害者——秀玉就是代表人物。

法律能制裁萬氏兄妹,但法律卻無法解決秀玉和親人們的情感困境。

《幸福到萬家》有一個經得起論證的事實 ,王家的無能,確實提高了秀玉被欺負的可能。

在秀玉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績被頂替後,王家人的表現讓人窒息。

先說王友德的表現。

他直接質問秀玉:「為什麼不頂別人單頂你呢?」

看完這句話,強烈建議王友德當建築工人,那麼喜歡抬槓,去工地發揮餘熱多好。

他奪走秀玉的刀,在自己門口控訴萬傳美。

這不是在為秀玉出氣,這是在奪走兇器,避免秀玉真的去殺人。

當然,秀玉拿刀揚言砍人,是氣憤,也是作勢。

她的目的不是要殺人,而是要用拿刀砍人的姿態,向王家人說明,「你們一定要為我討回公道」。

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為何秀玉說,「如果你們不幫我,我今兒就死去。」

秀玉拿刀就像《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的兩兄弟一樣,拿刀殺人是作勢,希望得到他人重視,才是目的。

如果她不拿刀,她知道,王家人會選擇吃啞巴虧。

王友德搶走秀玉的刀,就是不希望秀玉把事情鬧大。

於是,他拿著刀在自家門口叫喚兩聲——就像在被窩裡畫個圈圈詛咒別人一樣可笑。

王友德在閨女面前表演完他的憤怒,就把刀扔下了。最妙的是,王友德的戲癮特別大,自己扇自己,把秀玉搞成了配角。

一個人乏到了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也就難保別人不來打你的嘴巴。
《阿Q正傳》魯迅

我總懷疑,王友德的原名叫王友,因為命里缺德,於是就叫王友德。

再說林桂枝的態度。

林桂枝算是個聰明人。

但是,她的聰明沒有正義感,缺少是非心,因此顯得雞賊。

林桂枝的腦子比較好使,她能搞清楚,萬傳美頂替秀玉的大學名額,就是因為萬家欺負王家小門小姓。

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知道自己是小門小姓,依舊夾著尾巴做人,才是他們長期被欺負的真正原因。

她認為,如果和萬家拚命,以萬善堂的為人,王家肯定拼不過。

她的態度很明顯,寧願忍氣吞聲繼續苟活。

這對老夫老妻被社會錘過,膽小怕事人窩囊。他們的認知也很難理解法治時代對萬善堂的約束力。

他們可悲,也可憐。

王家窩囊的根源也能讓人覺察到萬善堂霸道的一面。

萬善堂說他對王姓一視同仁,其實只是場面話。否則,王友德作為當年陪萬善堂一同開山的元老,不至於沒能在萬家集團成立後吃到肉。

王家與萬家莊村民並無血緣之親。費孝通在《鄉土中國》就討論過,地緣和血緣一旦分離,就會提高生存困境。像王家這樣的外村人,很容易被排擠。

很多離開老家漂流到別地方去的並不能像種子落入土中一般長成新村落,他們只能在其他已經形成的社區中設法插進去。如果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能結成一個地方社群,他們之間的聯繫可以是純粹的地緣,而不是血緣了。這樣血緣和地緣才能分離。但是事實上這在中國鄉土社會中卻相當困難。我常在各地的村子裡看到被稱為「客邊」「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

王友德和林桂枝不希望因為秀玉得罪萬善堂,就是擔心他們在萬家莊再無立錐之地。

然而,他們沒覺察到,他們越是膽小怕事,萬家這樣的掌權者,就越會欺負他們。

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萬善堂為何能一反常態和王家冰釋前嫌,不是看王友德的面子,而是王家有何幸福——一個威武不能屈的奇女子。

我總覺得,王慶志繼承了林桂枝的聰明和虛偽,王慶來遺傳了王友德的老實和窩囊。

在妹妹高考成績被頂這件事兒,慶志的表現最讓人心寒。

他受過高等教育,明白法律能讓萬善堂和萬傳家好好做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

幸福因為征地賠償的事兒,諮詢過慶志,他給幸福分享如何操作。這也證明慶志確實知法懂法。

然而,他卻希望積極爭取賠償——不是說不可以,而是這違背了秀玉的本意。

慶志受過高等教育,他的正義感和人情味也最稀薄。

嫂子為王家爭取巨額賠償金,他以買房為由,成為最大獲益者。

現在秀玉有獲得巨額賠償金的可能,以王家人的德行,他們大機率會站在慶志的角度思考問題,把秀玉的賠償金用作慶志辦婚禮的錢。

高等教育救不了慶志,只會放大他的惡。

錢理群教授說過北大就有一些「高智商,世俗,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目的人」,如果這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掌權,會比貪官污吏的危害更大。

慶志太精明了,他總是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局面。

他是公務員,找一個深諳官場規則的丈人,他是鳳凰男,用愛情打動了出身不錯的亞妮。他是全家的希望,用縣長女婿包裝自己,給王家畫大餅。

慶志的壞,不是他無法提供幫助,而是他即便能提供幫助,也先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遵循的是損人肥己的行為邏輯。

於是我們看到,慶來和幸福被趕出萬家莊,去城裡打工,慶志只給他們訂三天旅館(維持基本的社會形象)。

幸福搬家後,慶志只會象徵性地問一句「嫂子還需要什麼」,而亞妮的做法是二話不話主動購買日用品(裝好人)。

家裡有事兒,他能躲則躲,家裡有現金,他第一時間湊上來。當幸福眾籌開客棧時,他卻消失不見(選擇性失明)。

慶來對家庭的貢獻比慶志大,付出也比慶志多,然而,總有人更喜歡罵他,而放過慶志。

其實,慶來被罵是他智商不高,不會來事兒,但他依舊有進步的可能(良知尚未泯滅)。

當父母都不支持秀玉維權時,慶來直接卻站出來力挺秀玉。他還有句聰明話,說打贏官司也能賠大錢——這句話能讓愛財如命的王友德怦然心動。

但是,慶來的覺醒救不活窩囊的王家。

秀玉想要討回公道,還需要幸福的助攻。

秀玉這件事兒也讓我們看清血緣關係的軟弱無力。

有時候,血緣關係不是愛的必然,正義才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78f6a4bfa683b0c5f4541829778bc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