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出息,做到「三不」,改變一生

2022-07-19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論語: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出息,做到「三不」,改變一生

現在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語——格局。「做人要有格局」,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

到底什麼是「格局」?並沒有一個標準的解釋,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一個人如果沒有格局,或者格局太小,那這個人一定不會有好的發展,所以大家都在努力學習和「格局」有關的思維,希望能通過提升自己的格局來獲得更好的前途。

論語

到底什麼是格局呢?其實「格局」這個詞,源自於象棋和圍棋。這兩種古老的遊戲,都是在棋盤的格子上進行博弈,「格局」的「格」,最初就是指棋盤上的格子,「局」,也可以理解為棋局、局勢。

格子代表的是規則,很多個格子在一起就構成了某種框架(或者說某種體系),當我們在這些格子構成的體系之下博弈競爭的時候,誰對其中的局勢有更深刻和高明的理解,那麼誰就有更多的勝算。

論語

人生如棋,你看待棋局的高度和角度,以及對棋局趨勢的洞察和理解,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是由我們的思想、學識、經歷,以及所處的位置、高度、還有思維模式等多重因素綜合而成,它會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決定,最終促成了種種因果和結局。

格局小的人,終其一生都只能活在格局限定的那個小範圍之內,格局大的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人生充滿無限可能。

論語

格局,也並不是現代人才有的概念,咱們的古人很早就對格局有過相關的論述,比如曾國藩就曾經說過:既往不咎,乃做人之第一格局。

也就是說,想要修煉自己的格局,至少要能做到「既往不咎」,不要和已經過去的事情糾纏不休,也不要對過往的錯誤(不管是自己的錯誤還是別人的錯誤,只要是從前所犯的錯誤),都不要再耿耿於懷,人要放下過往,朝前看,向前走,這就是做人的第一格局。

論語

那麼曾國藩所說的「既往不咎,乃做人之第一格局」,引用的其實是《論語》中的觀點,孔子在《論語》中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就是做人的「三不」。

孔子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其中的「既往不咎」,曾國藩認為是做人的第一格局,其實,「成事不說」和「遂事不諫」,同樣也很重要,意思就是說:已經做過的事情不要再提,也不要再解釋;已經成定局的事情,也不要再去勸阻;已經過去的事情,也不需要再去追究對錯和責任。

論語

那麼孔子,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出「三不」這番話的呢?是他的弟子犯下非常荒謬的錯誤以後,孔子並沒有急於指責,而是語重心長地對其他弟子說了這樣一番話,並且用這樣的實際行動給所有弟子上了一課。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體現的是一個人善於原諒的寬大胸懷和仁愛豁達的處世態度,很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很慢,都是因為他們不懂孔子所說的這「三不」,所以他們會被很多已經過去的事情和錯誤牽絆,做不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格局自然會越來越小,人生就無法走得更遠,只有讀懂《論語》的「三不」,才能真正改變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69b31f4f010f4b216123a346d936c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