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11年,這是《甄嬛傳》的厲害,也是國產劇的悲哀

2022-05-26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爆紅11年,這是《甄嬛傳》的厲害,也是國產劇的悲哀

算一下,《甄嬛傳》已經爆紅11年了。

我總覺得,它的爆紅是國產劇的悲哀,也證明《甄嬛傳》的厲害。

說是國產劇的悲哀,《甄嬛傳》之後,再也沒有比它更流行的國產劇,一枝獨秀終歸不如百花爭艷。

這十一年來,宮斗劇的表現讓人喪氣。

同樣是宮斗劇,《甄嬛傳》之前,我們還能看到《金枝欲孽》,《甄嬛傳》之後,卻只能看《延禧攻略》了。

即便是《甄嬛傳》的原配團隊,也無法複製《甄嬛傳》的成功,只拍出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羋月傳》。

說它厲害,因為《甄嬛傳》質量很能打,經得起細品。

比如說,重刷《甄嬛傳》,我才發現,甄嬛穿純元皇后故衣,皇后是主謀,太后是幫凶。

甄嬛從貴人升為嬪位之前,甄嬛和皇后一起去太后宮裡商議冊封禮的事情。

在第26集,耐人尋味的細節出現了,皇后告訴太后,甄嬛的冊封吉服來不及趕製,用敬妃封嬪時吉服改制了。

太后說「事從權宜,又不失禮數」,誇讚皇后做得很好。

如果你是甄嬛,你肯定會這樣想 ,如果冊封吉服出現了問題,用其他人用過的也是可以的。

這可是皇后和太后都認可的做法。

然後,甄嬛真的穿了純元皇后的故衣,踩了一個讓她悔之不及的大雷。

不要說太后無辜,她的城府極深,看得清皇后就是在提前給甄嬛挖坑。

與此同時,她也用如意簪挑撥了甄嬛和沈眉莊的關係。

赤金合和如意簪原本是雍正賞給沈眉莊的,因為沈眉莊假孕,雍正一氣之下就摔簪子。而現在甄嬛懷孕, 太后特意賞給甄嬛這個簪子,就是想要挑撥離間,破壞甄嬛和沈眉莊的姐妹情分。

太后幫皇后,給甄嬛挖坑,行為動機就是她要保烏拉那拉氏的榮譽。打壓甄嬛,自然也是太后要做的事。

必須要搞清楚,當時的甄嬛可謂勢不可擋。

甄嬛的帳面實力太能打了,她有皇帝的寵幸,為人聰慧,可替代性極低,懷有身孕。況且,甄嬛的原生家庭非常清白,不像年家有功高蓋主的嫌疑。這就註定甄嬛的天花板比華妃要高。

不可否認,廢后不是過家家。皇后沉不住氣,必須要打壓甄嬛的風頭,因為她吃過純元皇后的虧。

皇后要害甄嬛,因為她的眉眼和純元極其相似,這讓皇后非常恐慌。

面對心愛的女人,雍正根本不會考慮宜修的感受,而這也是皇后恐懼的根源。

再比如說,我在重刷過程中,終於搞清楚,為何雍正一直不喜歡皇后。

原因是,皇后就是一個性轉版的雍正。

《甄嬛傳》有非常出色的細節展示,雍正不喜歡皇后,年老色衰從來遮羞布——宜修在顏值巔峰時期,依舊得不到夫君的愛。

雍正討厭皇后的真正原因是,雍正在皇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

宜修的黑化和心機,雍正是看在眼裡的。純元死後,他只給宜修後位,卻不會給她愛情。

雍正對人心的了解和把控是一流水準。先帝最愛的孩子是果郡王,雍正被冷落。宜修是庶出,生父最愛的是純元,不是她。

雍正為了自己的地位手足相殘,宜修為了自己的地位,也會不惜殺掉姐姐純元。

雍正和宜修的命運相似,兩個人也有同樣的性格。雍正罵宜修心狠手辣 ,卻選擇性失明,忽略自己的惡毒。

他對宜修的冷漠,也是對真實自我的逃避。皇后值得罵,比皇后還要惡毒的雍正更值得罵。

這十一年來,文本出色的國產劇,《甄嬛傳》不是唯一一部。14年,我們能看到《父母愛情》,15年,我們能看《琅琊榜》。然而,能夠保持爆紅狀態的老劇 ,卻只有《甄嬛傳》。

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甄嬛傳》展現的權力敘事,在當下依舊流行,劇中揭露的處世法則,對現實生活有極強的指涉意義。

《甄嬛傳》里的權力敘事,並非只是戲說。

比如說,《甄嬛傳》拍的後宮鬥爭,也像一個微縮的現代職場。很多人看《甄嬛傳》的宮斗,看的是職場潛規則。

在職場上混,站隊也是一種智慧。

欣貴人主動加入甄嬛的戰隊,順利成為大贏家。而夏冬春加入皇后戰隊,余答應加入華妃戰隊,他們都沒有落一個好下場。

她們的人生告訴我們,跟對老闆很重要。

能和員工互利共贏的老闆鳳毛麟角,將員工當作工具人的老闆才是生活常態。

欣貴人能搭上甄嬛這條船,是因為她在甄嬛失寵之時,依舊對甄嬛以禮相待。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大家要學欣貴人,不要做落井下石的祺嬪。

比如說,甄嬛和雍正的感情線,契合中國人對婚配的集體潛意識。

甄嬛對雍正一見鍾情,這個設定非常不合理。主要有兩點原因,一則她是皇帝的女人,像甄嬛那麼謹慎的人,不太可能和聲稱自己是果郡王的老男人有好感。二則,雍正顏值一般,年齡也太老了。

有細節證明,三阿哥都比甄嬛要年長。

此時的甄嬛是十七八歲的小姑娘,心氣極高,像溫實初那樣的青年才俊都看不上,怎麼可能會對又老又丑的老男人一見鍾情?

然而,大家能接受這樣的情節,因為我們擁有的是上帝視角,知道搭訕甄嬛的老男人是雍正。

甄嬛是否對來路不明的老男人產生的恐懼心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的集體潛意識都默認這樣的情感邏輯,有個有錢有權有勢的老男人,就應該讓年輕貌美的小姑娘對他一見鍾情。

某位大V就說過這樣的話。

再比如說,瑛貴人之死,一個特別陰間又非常現實的情節設定。

大家都知道瑛貴人是背鍋俠,雍正也知道瑛貴人是冤枉的。但是,他必須要處死瑛貴人。

他的理由是,為了大清,冤她一個不冤。

這種為了大局利益,就找人做炮灰的價值觀念,並沒有和大清一樣滅亡。

只要沒有犧牲個人利益,大多數人贊同為了大局利益,犧牲他人的敘事邏輯。

仁者愛人,要愛的是具體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甄嬛傳》拍了很多人的人生,這當然是文本的勝利。高質量的國產劇,總會得到觀眾的認可。

它能夠爆紅十一年,至今成為觀眾不斷重刷的國產劇,根本原因還是,我們看劇中人的人生,也在看我們經歷的生活。

有些話在現實中不能說,我們卻能在《甄嬛傳》能聽到。比如這一句,「太醫院都是長著同一條舌頭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6373a4b3f362d8eefea6b2e11d83e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