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軒、白百何、朱雨辰和白宇帆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歡迎光臨》在5月18日正式開播,開播近半個月以來,受到的關注與爭議一直不相上下。
該劇根據鮑鯨鯨的小說《我的蓋世英熊》改編,講述了酒店門童張光正與發生在他身上的一系列故事。學歷不高,專科畢業的張光正是北京一家五星級酒店的門童,每天負責的工作內容不僅細緻繁雜,還要低頭哈腰,應對各式各樣的客人。
作為地地道道的北漂,張光正多年來一直和自己的師傅王牛郎、同事陳精典同住在地下宿舍里,每天霉氣腳臭氣混雜在一起,終日見不到陽光,張光正的身體還因此出了問題,患上了濕疹。
後來陳精典談了女朋友,礙於男人的面子和逼仄的空間,他提出大家合夥租房子的事兒,雖然房租不菲,但張光正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小天地:陽台。
至於張光正對工作的態度,談不上有任何的上進心,或許也可以理解為他努力了,但現實仍然很殘酷,而當下這種每天早上不僅可以曬到太陽,還達到了他所說的「身體上酸軟無力,精神上的高位截癱,心靈上的植物人」狀態,這樣就已經實現了心中的理想生活。
可張光正可以沒錢,也可以委屈點兒睡陽台,卻不能容忍有人擾了他生活中最後的一片凈土。小區里每天早晨跳廣場舞的大媽們,讓每天上夜班的張光正苦不堪言,最基本的睡眠保障都成了一種奢望。
為了睡一個好覺,張光正不得已跑到公園裡,睡在觀光船里;生日那天,王牛郎、陳精典為了讓他踏踏實實的睡一個好覺,瞞著他懇求經理用折扣開了一間房,最後還因為捨不得花錢給退了。
長此以往,這樣的生活總不是個辦法,張光正開始打起了退堂鼓,不顧兄弟們的勸阻,有了要回老家謀出路的想法。
相比大多數國產劇里的「窮人」角色,明明生活開支都成了問題,吃飯還要靠救濟,卻還住在市中心裝修高檔小區房裡的劇情設定,張光正所過的北漂生活簡直不要太真實,直擊大多數在一線城市工作,住在城中村,或者正在與別人合租的打工人內心。
而像《歡迎光臨》這樣的作品,也是製作方正午陽光一向擅長的現實主義題材,可這部劇前期累積下的口碑卻因為張光正的愛情線戛然而止。
就在張光正熱火朝天打包行李,準備告別兄弟和北京這座城市時,他在小區的陽台上看見了自己女神:鄭有恩,而鄭有恩的母親恰恰就是跳廣場舞的阿姨之一,更戲劇化的是鄭有恩的職業是空姐,一份高大上且體面的工作,這與張光正門童的身份形成了鮮明對比。
雖說職業不分高低貴賤,但從根本上來說,職業不同會產生階級衝突,也註定他們產生不了任何交集,如果一定要強行將兩人湊在一起,那麼避免不了各種懸浮離奇的橋段,比如張光正和周有恩的首次相遇,是因為鄭有恩正急於和外遇出軌的前男友撇清關係。
再加上自鄭有恩和張光正有了情感交集後,屬於張光正這個小人物在職場和大城市生活艱難的一面都逐步減少,少了可以引發觀眾共鳴的內容,從而讓整部劇看起來更加像是一部偶像劇,也就是口碑下滑的關鍵點所在。
那麼脫離了小人物的故事,《歡迎光臨》就沒有可取之處了麼?也不盡然,就像鄭有恩和她母親柳美莉的一段對話,柳美莉擔心自己的女兒會為了結婚而結婚,最終毀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里,所以鄭有恩未來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她都會無條件的支持。
其實現實中有很多父母就和柳美莉一樣,催兒女結婚,是怕他們老了無所依;突然又不催了,是怕他們遇不到靠譜的人,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安安穩穩的過。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麼。
所謂現實主義題材,並非要從頭到尾都在打苦情牌,而是一種可以滲入觀眾內心,由淺及深的感情,不僅能帶給觀眾溫情與感動,同樣可以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它所能提供的正向情緒價值也會久久不能褪去。
最後借用電影《蕭紅》中的一句經典台詞作為結尾:要知道桃源不必一定跟現實隔離開,正如同現實主義不離棄浪漫主義。希望咱們作為觀眾,還是要對現實主義題材多一些理解和了解其中的關係,不要輕易就否定了一部好的作品。
(原創作者:洪興二郭頭;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接近真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