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拉」的虛晃一槍,讓暑期檔尾聲的《補作業》大型電影的上映時間推遲了些許時日,也稍稍偏離了「一個人,一支筆,一盞燈,一個夜晚,一個奇蹟。」的既定劇本,但,「神獸歸籠」雖遲但到。時光滾滾向前,已至金秋九月,於車企而言,是開啟下半年銷量熱潮的黃金時段。當然了,車企在展望未來之際,適時進行「三省吾身」也是很有必要的。教授對車企們上半年財報進行盤點,一起來看看誰過得滋潤,而誰又需要「補作業」!
在2023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收2601.24億元,同比增加72.7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9.54億元,同比增加204.68%。作為參考,2022上半年比亞迪凈利潤為35.95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06.35%。從這兩組數據中可以看到,比亞迪凈利潤保持著高達2倍左右的增長幅度,在市場低迷的階段仍保持著如此強勁勢頭,足見比亞迪的強盛。
眾所周知,比亞迪主要以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為主的三大業務板塊組成,而汽車業務無疑是比亞迪營收大頭,且增速最快、占比最高。2023年上半年,汽車業務實現營收2088.24億元,同比增加91.11%,從比亞迪總營收占比從上年同期的72.55%提升至80.28%。此外,比亞迪完成了多品牌戰略布局,形成了比亞迪、騰勢、仰望以及方程豹所構建而成的品牌矩陣,覆蓋用戶全場景的用車需求。
2023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量高達125.56萬輛,月均銷量約21萬輛,若不是事實擺在眼前,這對自主品牌而言確確實實是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數據。而這顯然還不是比亞迪的極限,在8月份比亞迪交出274386輛的銷量成績,繼續刷新著自己的銷量紀錄。此外,比亞迪海外累計銷量也達到了7.43萬輛,同比增長95.8%,隨著海外市場開拓的進一步發力,相信憑藉比亞迪在新能源車領域的底蘊與實力,海外銷量也將繼續攀升。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市占率已經高達33.5%,約等於每賣出三台車,其中一台就是比亞迪。
在這些喜人的成績背後,離不開比亞迪強大的研發能力。在2023上半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高達142.4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4.7億元增120.2%。橫向對比風頭正勁的新勢力們,「蔚小理」在2022年全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08.4億元、52.1億元、67.8億元。比亞迪在強化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之餘,對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發起進攻。在以往,比亞迪在高階智能駕駛輔助領域的聲量一直都不大,現在顯然它已經騰出手來,準備在智能駕駛領域「大刀闊斧」了。
2023上半年,廣汽集團匯總口徑共實現營業總收入約2335.32億元,合併口徑營業總收入約619.11億元,同比增長約27.16%,歸母凈利潤約29.6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旗下自主品牌廣汽傳祺與廣汽埃安齊發力,終端銷量持續攀升,助力集團產銷產值正增長。
在2023上半年,廣汽集團實現汽車產銷119.69萬輛和116.30萬輛,同比增長3.93%和1.14%。其中,廣汽傳祺上半年實現生產18.2萬輛,同比增長7.3%;累計銷售18.8萬輛,同比增長9%。傳祺M8與傳祺M6保持熱銷,已然成為MPV市場的「寵兒」,被消費者所偏愛。傳祺GS3被併入「影」家族後,煥發活力銷量喜人。
廣汽埃安可謂是車企轉型成功案例的代表之一,一直被消費者們所津津樂道。廣汽埃安2023上半年實現產銷21.67萬輛和20.93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117.39%和108.81%。值得一提的是,廣汽埃安連續4個月銷量穩居4萬台以上,這出色的銷量數據也助力廣汽埃安坐上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第三名的寶座。
相較於自主品牌的逆勢而上,廣汽合資品牌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廣汽本田分別實現產銷31.85萬輛和28.9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2.97%和18.89%。廣汽豐田分別實現產銷46.12萬輛和45.2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97%和9.48%。伴隨著新能源車的大勢崛起,對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發起衝擊,今年上半年廣汽本田與廣汽豐田在新能源發展道路上經歷坎坷,腹背受敵之下,致使銷量出現下滑趨勢。
2023上半年,上汽集團實現合併營業總收入3265.5億元,同比增長3.3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9億元,同比增長2.54%。在市場萎靡狀態下,上汽集團實現了同比小幅度上漲,亦是難能可貴。在銷量方面,上汽集團2023上半年實現整車批售207.2萬輛,終端零售達到223.7萬輛,第二季度銷量環比第一季度增長32.5%,終端銷量爬升態勢向好。
2023上半年,上汽集團主要在海外市場以及新能源車市場發力明顯,保持著高增長態勢。海外市場方面,上汽集團海外銷量累計53.3萬輛,同比增長40%。其中,作為海外市場開拓功勳的MG,已連續四年排名中國單一品牌海外銷量第一,上半年在歐洲共累計銷售11.5萬輛,新能源銷量占比超過50%。數據顯示,MG在海外市場依舊錶現強勢,其中新能源領域持續發力,成績喜人。
在新能源業務方面,2023上半年上汽集團新能源車累計銷量達37.2萬輛。上汽集團以智己、飛凡、榮威、名爵、五菱等品牌矩陣,持續細化品牌定位及海內外市場策略,實現全方位新能源品牌陣營。
2023上半年,北京汽車實現營業收入990.47億元,同比增長18.37%;歸母凈利28.46億元,同比增長31.9%。財報中信息顯示,北京汽車的主要營收來自於北京奔馳與北京品牌兩大品牌,其中,北京奔馳占比極高,來到了91.69%,為908.17億元,同比增長11.47%;另外,北京品牌也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占比8.38%,營收為83.0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66.76%。
終端銷量方面,北京品牌、北京奔馳、北京現代、福建奔馳四大整車業務共實現銷量50.7萬輛,同比增長24.1%。其中,新能源發展態勢喜人,2023上半年新能源車型累計銷售4.9萬輛,同比增91.5%;而燃油車則是銷量大頭,共銷售45.9萬輛,同比增19.7%。毫無疑問的是,北京奔馳是北京汽車的銷量頭牌,銷量高達30.1萬輛,銷量占比高達59.4%。
2023上半年,長城汽車營業收入達699.71億元,同比增長12.6%,歸母凈利潤為13.61億元。在銷量方面,長城汽車上半年累計銷售518796輛,可喜的是,長城汽車單車平均售價提升至13.61萬元,這說明長城汽車品牌向上的道路越發夯實。值得一說的是,長城汽車在新能源車領域也獲得了驕人的成績,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89555輛,同比增加49.3%。
海外市場方面,2023上半年長城汽車在海外銷量成績上創下新高,累計銷量達到123294輛,同比增長80.2%。其中,在產品線布局上也更為豐富,哈弗H6 HEV、歐拉好貓、坦克300、坦克500等多款車型,在多個海外市場上市,口碑發酵之後,或將助力終端銷量的進一步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長城汽車為了加快海外市場的經銷商網絡鋪設,分別與越南成安集團、新加披Cycle & Carriage集團、英之傑集團等經銷商進行戰略合作,以更快速的產品鋪貨以及市場占領,從而實現品牌影響力與用戶口碑的提升。
2023上半年,長安汽車實現營業收入654.92億元,同比15.76%;歸母凈利潤76.53億元,同比增長30.65%。從數據上來看,長安汽車在上半年保持著一定幅度的增長,不過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品牌的發力。
銷量部分,長安汽車累計銷量121.6萬輛,同比實現小幅度增長,增長8.0%。其中,中國品牌新能源車銷量令人滿意,共累計銷售17.6萬輛,同比增長107.2%。另外,中國品牌在海外表現也可圈可點,累計銷售11.6萬輛。
阿維塔因品牌初立,未能及時形成品牌影響力與用戶口碑效應,加上如火如荼的價格戰,導致銷量未及預期。此外,長安福特也由於燃油車市場份額的降低,以及新能源車轉型的不理想,導致銷量同比下降。
2023上半年,極狐汽車營收達到57.70億元,同比增長65.85%;上半年北汽藍谷整體銷量達到35191輛,同比增長近107%,增長態勢喜人。但這離不開產品更迭的緣故,其中包括了極狐阿爾法S和T森林版、極狐阿爾法S先行版等,為極狐汽車注入了更鮮活的元素,從而刺激終端市場的購買慾。
值得一提的是,極狐也在積極完善補能充電網絡,在上半年累計建設完成自營超級快充站共29座,同時向所有電動汽車品牌用戶開放。此外,極狐APP接入覆蓋全國330多個城市共計54萬台公共充電樁,為極狐用戶提供更便捷的補能服務,進而推動終端銷量的攀升。
從2023上半年財報顯示中不難發現,抓住了新能源車風口的車企,基本能過上較為滋潤的日子。以比亞迪為代表,果敢摒棄燃油車業務,新能源布局早,經過多年來的研發沉澱,終於迎來它的輝煌。此外,自主品牌轉型成功的也不在少數,而合資品牌則稍顯滯後,需加速轉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