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正在改寫數十萬億供應鏈金融版圖,逐鹿新十年

2023-11-03     零壹財經

原標題:京東正在改寫數十萬億供應鏈金融版圖,逐鹿新十年

作者 | 蘇越 來源 | 零壹智庫

紙張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紙漿到造紙,進而到種類繁多的紙製品,這是一條極長的產業鏈,其特點和痛點之一,就是原材料價格波動頻繁,傳導到產業鏈下游的中小微企業,使其往往在採購旺季時面臨一定的資金壓力。

在整個供應鏈中,需要一個「連接者」的角色引入金融活水,幫助上下游企業解決融資問題,進而帶動整體產業向前發展。

近日,京東科技與國貿股份宣布上線了一款採購融資產品,並在廈門福海紙業等紙漿的產業鏈下遊客戶中實現了首批落地。這一供應鏈金融服務,離不開雙方共同打造的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國貿雲鏈·金貿通的支撐。迄今,「金貿通」已服務國貿股份旗下多家業務單位,累計幫助約540家企業客戶獲得28億元的金融授信。

這是供應鏈金融行業的一個縮影。隨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數位技術的廣泛應用,供應鏈金融模式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產業鏈供應鏈正在呈現出由傳統到數智的轉變,大數據、ICT、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正在全方位嵌入到供應鏈金融全流程中,從覆蓋範圍、風險管控等各方面突破行業瓶頸。基於數字信用支撐的新型供應鏈金融模式,在實體經濟發展中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供應鏈金融由傳統到數智

長期以來,中小微企業面臨著融資難、融資成本較高和銀行審批放款周期長等痛點,供應鏈金融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重要抓手,但在實際操作中,傳統供應鏈金融的供需錯配不容忽視。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華認為這種錯配體現為「三個失調」:

第一,受惠對象失調,不大不小的中型企業是目前供應鏈金融的空白點;

第二,業務品種失調,目前做要素的供應鏈金融偏多,基於行為的很少;在要素金融當中做債權債務的偏多,基於物的信用很少;在債權債務供應鏈金融當中做應付的偏多,應收的很少;在應付領域做電子債券憑證流轉偏多,真正基於產業解決應付的很少;

第三,主體互動失調,部分產業企業找不到真正有力的金融資源,部分金融機構找不到產業的入口。

從產業端看,部分企業找不到、或沒有足夠的信用得到供應鏈金融滴灌;從金融端看,大多圍繞應收應付等債權債務等展開,特別是基於應收的信用流轉成為供應鏈金融的標配產品,占2022年總規模的60%,而圍繞倉單、存貨等要素的供應鏈金融並未真正激活。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數據。在傳統的風控模式下,金融機構高度依賴於核心企業的主體信用,以數據為基礎的風控難以進行,核心企業不願意將自己的經營信息全部展現在銀行面前,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數字化基礎往往較為薄弱,數據難以獲取。

舉例來說,大消費行業中,作為核心企業的古井集團,其上下游涉及企業主體數量龐大,渠道層級繁多,經銷商信用質量參差不齊,且規模較小的經銷商訂單管理仍以線下方式為主,數據獲取困難,數字化程度較低。對於金融機構而言,由於操作成本、運營成本、風控成本較高,盈利空間有限,因此為其生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意願不強。

如今,這一局面正在改變。隨著新興技術發展並應用於供應鏈金融業務各個環節,電商平台、科技公司等依託自身積累和技術優勢進入市場建設供應鏈金融平台。一些需要數智供應鏈系統配合的業務模式,如訂單融資、動產融資等得到賦能並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也為行業的數字化按下了加速鍵。

2、「雙鏈」護航供應鏈金融

對供應鏈金融平台來說,除了核心企業的產業鏈數據之外,還需要連結更多維的數據,才能夠為供應鏈中小企業提供足夠普惠的金融服務。

針對前文提到的古井集團供應鏈金融的問題,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將核心企業古井集團和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數據進行信用化處理,其主體信用、交易行為、信用習慣都成為授信依據。這種「數字信用」可以幫助發現一些傳統方式無法辨別的信用,使得融資服務可以覆蓋大量缺乏傳統信用記錄的「信用白戶」,為供應鏈金融創新提供了新路徑。

同時,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搭建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和白酒供應鏈智能風控系統,實現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歸一,解決了二級經銷商融資難、風控難的問題,將供應鏈金融服務滲透到二級經銷商,實現了大消費行業供應鏈金融實踐的一大突破。

在此過程中,數智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雙鏈聯動」起到了關鍵的護航作用,其背後所支撐的是豐富的產業鏈知識圖譜、產業發展數據、企業信用數據以及各類經濟數據,這些多維度數據的積累、加工、交叉驗證和判斷,疊加人工智慧技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

數智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是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的兩大組成部分,兩者所對應的十大數智供應鏈服務體系和十大供應鏈金融業務系統構建了「雙十模型」,面向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輸出科技及運營能力,助力各產業鏈的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在科技的加持下,「數智築基」的供應鏈系統和「通渠引水」的供應鏈金融聯動的商業模式,擺脫了傳統範式下顧此失彼的不均衡狀態。

這是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的不同之處,也是其壁壘所在。

壘土已成九層之台。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目前已經覆蓋30多個行業,連結品牌商超過10萬家,服務客戶超過數百萬家,票據的融資規模每年超過千億級,保理業務的融資規模在2022年突破2200億。在多年的系統性工程中,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不僅積累下來很多底層能力和通用技術,其應用場景更是逐漸深入垂直供應鏈,邁向產業縱深。

以塗料製造與服務商立邦中國為例,京東科技助力立邦搭建了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上線了資金賦能工具——「立邦E邦融」。「立邦E邦融」主要包含兩方面服務:融資服務方便立邦客戶進行貸款申請、提款、還款等操作;平台服務方便立邦根據平台信息了解客戶情況,對客戶進行管理。

針對製造業資金需求大、風險高、資產結構複雜以及盈利周期長等行業特徵,京東科技在平台上連結多資金方,滿足了下游不同客戶不同場景的資金需求

技術創新上,該平台上的風控初篩及資金路由的智能匹配,可以幫助立邦客戶更便捷找到相匹配的金融產品,提升下遊客戶的融資可獲得性以及獲取資金的時效性,提升資金周轉率,進而進一步提升企業資金流動性和穩健性。

平台上線1年,已助力立邦的客戶獲得了數億規模的資金,有效地緩解了資金壓力;同時助力立邦中國增強了對產業鏈生態圈的管理能力,增加其客戶粘性。

京東科技為立邦中國產業鏈提供的解決方案,實質上是以數據作為破局之手,加速了產業鏈的數字化,不僅提升了供應鏈中小企業融資可獲得性,也構建開放的資金賦能生態圈。這一做法打造了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金融機構三方共贏的局面,最終以供應鏈金融科技能力提升供應鏈整體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規模化的高質量發展。

3、十年淬鍊,走向「四個一體化」

京東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的供應鏈金融生態體系將進入下一個黃金十年,市場足夠大,賽道足夠寬,這是我們全行業的機會。「

艾瑞諮詢的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五年供應鏈金融行業復合增長率達到16.8%,高於中國企業貸款規模增速和小微企業貸款規模增速。根據預測,到2027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供應鏈金融市場之一。

IDC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供應鏈對於商業的意義在發生變化。它將由過去的「成本中心」轉變為「機會中心」。

市場狂飆的同時,國家的高度重視以及多項政策推動,也提升了供應鏈金融的戰略高度。

日前,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鼓勵金融機構探索與小微企業、核心企業、物流倉儲等供應鏈各方規範開展信息協同,提高供應鏈金融服務普惠金融重點群體效率。

2022年初,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推動產業網際網路融通應用,培育供應鏈金融、服務型製造等融通發展模式,以數位技術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等。

從需求到政策,從科技到應用,經過十年淬鍊,科技重塑了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正在面臨全新的市場環境。與時俱進, 京東科技發布了供應鏈金融科技面向未來十年的「四個一體化」戰略方向。

其一,內場+外場的一體化。基於雙鏈聯動戰略,從京東場向核心企業的場景進行自然延伸,同時從核心企業的自身場向京東場進行延伸。

其二,科技+金融的一體化。通過基於「雙十模型」的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及輕量的服務平台,用科技能力打通金融與產業的有效信息連結,為更多的產業鏈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其三,上游+下游的一體化。持續加強對不同行業的深度研究,結合客戶的實際運營特點和場景需求對行業規律和需求進行精細化的洞察和管理,為不同類型的產業客戶提供貫穿上下游的專業化的解決方案,更針對性、更適配性,做到一鏈一策、一企一策。

其四,B端+C端的一體化。提高「B端+C端」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能力,包括供應鏈金融、支付科技、消費金融等等,通過支付和消費金融創造的終端消費槓桿效應解決商品銷售的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實現以需求牽引供給、供給促進需求,進而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整體效率。

「四個一體化」戰略是京東科技在供應鏈金融科技領域的前瞻性布局。當前,連結產業與金融的供應鏈金融正處於轉型和突破的新階段,迫切需要更多的創新,也蘊藏著巨大的機會。水大魚大,正是逐浪進擊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22e89d2106d3dd2817b1dfcdaeb5fff.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