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一股子煙味和炭味,一點也不好喝,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愛喝?

2023-07-27     小陳茶事

原標題:岩茶一股子煙味和炭味,一點也不好喝,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愛喝?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這兩年,福州多了很多裝修很不錯的茶空間。

泡茶物件,一應俱全。

環境也夠清凈,適合約上朋友一起過去喝茶。

帶上幾泡近期自己滿意的好茶,call來身邊有空閒的朋友,能消磨許久時光。

昨晚因為颱風「蘇杜芮」即將到來的緣故,夜風徐徐,特別涼爽。

然後,身邊有位膽大的老友,不顧颱風天,也跑出來和朋友在外面喝茶了。

沒想到,到了地方後,店家生意還不錯。

包間已經滿座,只能坐在大廳,前後還坐了兩桌人。

好在隔得遠,還有綠植擋著,勉強還算能隔音。

《2》

好巧不巧的是,朋友中途出來接了個電話。

然後,聽了一耳朵,靠近店門口那桌客人的談話。

聽口音,還是一桌外地人。

A男聲:「福建茶這邊賣得太坑了,今年的某某肉桂竟然要賣八千一斤,我蹭著同事的茶,喝了一口巨苦,想不明白有啥好喝的。」

B男聲:「我之前也在直播間買過茶,介紹那是什麼老叢,花了八十拿下一盒,裡面才6泡,不好喝,有一股怪味。就這種老叢水仙,據說外面還有賣萬兒八千的,喝岩茶的都是人傻錢多吧。」

朋友一聽,耿直的脾氣頓時上來了。

然後就上前掰扯了幾句,為武夷岩茶博回公道。

「你們喝過好茶嗎?就這麼汙衊岩茶。」

「我出差這麼多年,半個中國的茶,起碼都喝了個遍,現在只喝岩茶。真正懂茶的喝過岩茶之後,其他茶還看不上眼。」

隨後,那桌客人里有位壯漢,果斷出聲槓上。

「我們說得都是事實,岩茶就是一股焦糊味,連老叢水仙也不過如此,一點不好喝。」

一聽這話,那位直脾氣的朋友,已經攢了不少怒氣。

於是乎,繼續輸出:

「80多一盒還想買老叢水仙,怎麼可能,你花八十去喝老班章試試,那明明就是假茶。」

壯漢也不服氣,八十多的老班章,那是老班章嗎?能喝嗎?

這時,朋友抓住了對方的邏輯漏洞。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賣八十多的老班章你不喝,同樣價位的老叢水仙你就喝,虧你還說自己懂茶,怎能這麼雙標呢?」

此話一出,兩邊暫時安靜下來。

再後來,這場有些不愉快的「論茶」,就草草結束了。

《3》

昨晚接到朋友的電話時,他的大嗓門還在吐槽這件事。

其實,從評理的角度看。

麻花覺得,朋友沒錯。

除了語氣重了些,說的道理沒有錯。

就事論事,假設一盒6泡的老叢水仙,只賣80塊。

即便按單泡10克來計算,6泡就是60克。

這時,做一下簡單的算術題。

那款所謂的老叢克價是1.33元,每斤500克,合計起來斤價是666元。

按斤價六百多的價格去買岩茶老叢水仙,不用多說,正岩地界的,一概沒戲。

至於半岩的,也很勉強。

算上包裝、宣傳等各方面溢價,這種六百多的老叢水仙,山場環境難有保障。

沒有了好山場做靠山,做出來的水仙,很難達到醇厚柔滑的極致湯感。

但即便如此,斤價六百多的岩茶,如果從中喝出難聞雜味、怪味,也很不應該。

至少,按這個價位去入手岩茶,品質底線不能踩。

哪怕茶湯不醇,但喝入口至少是「有茶味」,沒雜味。

喝下之後,帶幾分回甘。

總體感受起來,不算好喝,但也不至於難喝,才算正常。

從幫理不幫親的客觀立場看,那桌對岩茶連連給出惡評的陌生茶客,他們除了沒有喝到好岩茶外,其他想法也沒錯。

畢竟,花了斤價六百多的價格,買到一款帶雜味的問題老叢水仙。

這件事,不論擱誰身上都會憤憤不平!

順勢吐槽幾句,在所難免。

《4》

從這場喝茶論戰,能看出這樣的圈內現狀。

岩茶的圈子,輿論有些「兩邊倒」。

愛喝岩茶的人,對武夷岩茶愛得深沉。

一入岩茶深似海,從此,徹底將其他茶當成浮雲。

另一邊,圈內能看到的岩茶惡評,其實也不少。

「岩茶有啥好喝的,一股子煙味和炭味。」

「慕名喝過大紅袍,焦炭一般的味道好重,真難喝。」

「不知道是不是買錯了茶,我喝過的岩茶肉桂,根本不香。」

「武夷岩茶又貴又不好喝。」

「嘗了一口領導的岩茶,那滋味,苦得就像中藥,真不知道怎麼能喝得下去!」

這種兩極化的輿論,難免會讓人看得有些懵。

話說,岩茶是好喝,還是不好喝呢?怎麼各方的觀點評論,都不一樣?

這個問題背後很複雜,很深奧,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

岩茶到底好不好喝?取決於你遇到的是什麼茶!

遇上好茶,能少走彎路。當然是覺得,泡出來的茶味香清甘活、留香持久,又香又醇。

但是吧,一旦「遇茶不淑」,連連在買茶時踩坑,嘗試性喝了很久,都沒有遇到一款對的茶。

當然會讓很多新人對岩茶留下負面評價。

並且,這種初印象形成之後,再想扭轉與改觀可就太難了。

《5》

假設一個新手喝岩茶的探索路上,頻頻踩坑。

喝到焦糊味很重的八道火肉桂;

買輕火新茶時,遇上湯水發渾,茶味澀苦的走水茶;

慕名去喝老叢水仙,結果遇上雨水青做出來的,漚青味明顯,聞著還有苔蘚腥氣的怪味茶……

這些不愉快的喝茶經歷,錯的不是普通茶客,而是製造這些劣質岩茶、垃圾岩茶的商家。

理不辨不明,找對事情根源,才會解決問題的關鍵。

現在的市面上,各方對岩茶的評價,之所以出現輿論兩邊倒的根源。

是因為,外面賣的岩茶,良莠不齊。

而各式垃圾劣質茶的出現,會敗壞岩茶名聲。

上個禮拜在文章里,麻花已經分享過,整個茶圈(不止是岩茶),應該來一場低端產能淘汰。

9.9元包郵的便宜茶;香精味的茉莉花茶;做舊老白茶;假冒的正岩茶;各地便宜茶青做成的「正山小種」……

這些只有產量,沒有質量的劣質茶。

食之乏味,棄之不可惜。

除了占據廉價優勢外,與好茶半點不沾邊。

繼續留下來,對整個圈子都沒有任何好處。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16acda850c37107c34282e7012db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