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董事長上任,東風迎來「楊青時代」

2023-10-30     汽扯扒談

原標題:新董事長上任,東風迎來「楊青時代」

在A股跌穿3000點的背景下,東風汽車再次迎來了上漲。

10月27日,東風汽車盤中股價快速上漲,最高報每股6.8元,漲8.62%,創60日新高。截至收盤,股價每股6.44元,漲2.71%。而此次股價上漲,主要受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人選落地一事影響。

10月27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黨中央關於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楊青同志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免去其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相關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的規定辦理。

至此,自今年3月開始,空缺了7個多月的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一職,終於確定了人選。而從資本市場的反映來看,外界對東風這位新的「掌門人」似乎比較看好。

幾度臨危受命

公開資料顯示,楊青1966年7月出生於湖北枝江,1988年6月從武漢理工大學畢業後,來到二汽活塞軸瓦廠從技術員開始做起,一路升任至活塞軸瓦公司副總經理。

2009年至2017年,楊青轉戰商用車領域,先後出任了東風商用車副總經理、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在其任職期間,通過調整品牌發展方向等一系列新舉措,讓東風商用車從銷量滑坡到重回國內行業市場第一,跑贏市場大盤。

2021年2月,楊青升任東風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剛上任就面臨著東風乘用車產銷下滑的難題,為此,楊青提出了直管且只分管東風乘用車公司(即東風風神品牌),在其「操刀」下,2021年末,東風風神完成年銷量12.157萬輛,同比增長73%。去年,東風風神年銷量繼續增至19.0587萬輛,同比增幅58%,成為行業亮點。可以說,楊青在東風的30多年裡,見證了東風無數個高光時刻,也陪東風走過了無數個人生低谷。

今年3月,東風前任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正式退休,楊青以東風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的身份主持東風工作。當時的東風,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前有具有傳統優勢的商用車業務市場環境持續不佳,後有乘用車業務受新能源汽車影響,接連下滑。

數據顯示,去年,東風集團商用車、乘用車銷量,以及市場份額均呈下跌態勢,總銷量從2016年的427.7萬輛,跌至2022年的246.45萬輛,下滑42.38%。業績方面,東風集團去年的營收同比下滑18.1%,五年來首次跌破千億大關至926.6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9.9%為106億元。

如果說東風集團2022年的慘澹,歸咎於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導致包括東風在內的主營燃油車的企業普遍承壓,那麼到了2023年,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攻城略地,合資紅利幾近消失的形勢下,等待楊青的將是一場比之前要更為艱苦的持久戰。

加快改革步伐

而作為品牌眾多的大體量汽車集團「掌舵人」,楊青深知此時的東風需要加快改革步伐,以應對新時代的挑戰。並且,改革的力度要大,下手要「狠」。

事實上,楊青的改革,早在3月代為主持東風工作時,就已經開始。今年3月,東風聯手湖北省政府進行了一次「震古爍今」的汽車行業大促銷,直接引發了整個汽車行業的價格戰,當時被不少同行吐槽「掀桌子」,但實際上力度最大直降9萬元的C6,平常終端裸車成交價大概在16萬元左右,再加上購置稅政策、政府承擔的50%,神龍不僅不賠錢甚至是有利可圖的,可謂一波成功且影響力巨大的營銷。

這一點,在東風集團中期財報中也有跡可循。數據顯示,東風集團今年中期乘用車銷量為76.97萬輛,同比降幅23.4%,但營收卻較去年同期增加12.81億元,至456.77億元。據悉,收入的變化主要來自於嵐圖、東風商用車、東風標緻雪鐵龍銷售有限公司等。

同時,這也是對燃油車的一次「清洗」,自此次降價後,東風便淘汰了包括C3-XR在內的部分燃油車型,以更輕的姿態向電動化轉型。隨後的4月,東風在 "2023 東風汽車品牌春季發布會 " 上,將「東風風起 」計劃中的三個「 一百萬」計劃,調整為自主乘用車與合資兩個 「二百萬」。

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自主品牌的比例要達到 50%,占自主品牌乘用車的比例要達到 70%,也就是說,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方面,東風將原來100萬輛的目標提升至140萬輛。

為加速推動集團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東風在自主品牌方面,先後發布了全新電動系列品牌eπ、面向小型純電細分市場的東風納米。同時對自主乘用車新能源事業進行重大管理體制調整,即集團一體化管理 " 東風 " 品牌下東風風神、東風eπ、東風納米三大產品系列品牌的營銷、製造與商企工作。

集中力量辦大事

在一體化管理三大品牌後,楊青又主導了東風乘用車M57/S01、S73、S31新車型項目目標責任書及對賭協議簽字儀式,推動PM(車型項目總監)制管理轉型,匹配相對應的責權利。

楊青認為,新車型項目管理,不僅管理新品上市,而且管理新車型全生命周期,包括小改款、大改款,對新車型全生命周期負責。

這樣做的特點,一方面是打破以前上級管下級的垂直化管理模式,強化橫向支撐,實施矩陣式管理,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探索新車型「高目標高激勵」模式,打造爆款車型,更好支撐和保障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和公司「轉型升級三年行動」。

而合資品牌層面,東風則對神龍汽車進行了系列調整,以 17.14 億元對價收購了神龍公司部分資產,將神龍公司納入東風公司的自主新能源事業版圖。另外,東風本田還發布新能源品牌靈悉,神龍也計劃推出全新的新能源品牌。

事實上,無論是最初的降價,到中期的發布新能源品牌,再到根據品牌改革體制,短短的7個月已經讓業內看到了東風深度改革的決心。

「五十多年來,我們經歷了集中、分散、再集中的發展歷程。從二汽建設之初聚寶包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分兵突圍、放虎下山、合資合作、快速發展。」在楊青看來,現在,東風又面臨新能源轉型發展,需要聚焦自主、整合資源、力出一孔、實現躍遷,集中力量辦大事。而外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0bf016f764492464bc2c876865754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