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縣的匡公堤原來叫銅台鋪村,匡鐸原來這麼厲害

2019-07-18     大名信息港

匡公堤

作者:王俊法

在今大名縣城南關、引河東岸,有一個村莊名叫匡公堤。有人講起這個村子名稱的來歷,說此地古時原為一段黃河大堤,因姓匡的人家居住其上而得名。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據考證,這個村子的名稱,要追溯到公元16世紀70年代的明朝萬曆年間。



那時,今天的大名縣,是元城、大名兩縣。元城縣的治地在大名府城內;大名縣治地有一個時期在舊大名縣治,簡稱舊治,即今天大名縣城之南的舊治村;後又移治府內。因此,元城、大名兩縣又稱附郭縣。據《大名縣誌》記載,萬曆年間,府城東南,即今大名縣城東南,有個村子名銅台鋪。元城、大名兩縣在這裡交壤,漳、衛兩條河流也正巧在這裡會合。這兩條河流,每當秋季雨霖,上游泄洪下來,河水暴漲,猶如脫韁野馬,衝破堤防,沖塌房屋,淹沒良田,還嚴重威脅作為一府兩縣治地的大名府城的安全。府縣兩級政府差不多是年年治理,但總也根治不了。百姓們遭殃,府縣官員也十分頭疼。

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春,山東膠州一個叫匡鐸的進士來大名任知府。匡鐸一到任,就下到民間訪察疾苦。百姓們告訴他,這裡千苦萬苦,最苦的還是常年飽受水災。匡鐸把這句話記在心裡。他帶著府縣官員,找當地的明白人,詳細了解歷年治水情況,反覆察看地形,心中漸漸有了主意。他召集兩縣一些有名望的父老,把自己的意圖告訴大家:「這次治理兩河,與往年不同。往年治河,不是挖河道,就是築大堤;這一次,是堵、泄結合。堵,就是沿漳河故道、銅台鋪一帶,南北築一道堤堰,引水向北,以殺漳河水勢;泄,就是在府城西面開挖一條新渠,使漳水匯入艾家口故道。可是,這樣干,工程大,耗資多,老百姓困苦,承擔不下來。本府決定,這次築堤,所有費用由府、縣兩級政府負擔,決不煩擾百姓,望鄉里百姓踴躍參加。」在旁的父老們感動地跪下磕頭。回到村裡,他們主動幫著府縣做工作,趕緊動員百姓積極投入治河工程。兩項工程從當年六月動工,由於百姓們自願參加,十幾天後,東面的大堤和西頭的新河一起竣工。東堤高一丈四尺,接近5米;南北長九十餘丈,合30多米;寬兩丈有餘,將近7米。堤成渠就,等到了秋季,老天連著下了幾場雨,上游的山水又傾瀉而來,河水眼看著大漲。可是,咆哮的河水再也不能隨意任性,而是順著城東的老河道北去,或是乖乖的匯入城西新渠,淹不著民田,夠不著房屋。秋收下來,老百姓還獲得了好收成。

不識字的百姓這樣誇獎知府匡鐸,治水猶如防盜,匡公不光發動大家把盜賊趕跑,還加高、築牢自家的院牆。當地有名望的人士紛紛論議:古往今來,治水者眾多,往往不是填土封堵、忽略疏導,就是一味築堤。匡公客觀地分析利害,準確地拿出辦法,開河疏導與築堤修壩並舉,真可謂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抓住根本,這才是真正的治水之道。他們又據此推論:理政與治水一理。匡公只要象築堤治水一樣,真心誠意想法為百姓辦事,就一定會把咱大名治理好。老百姓的眼睛是桿秤,老百姓的心中也有一本帳。誰做了好事,老百姓看得清楚,心裡也記得明白。匡鐸修河築堤制住了洪水,保住了莊田,保護了府城,兩縣百姓感念不忘。當地吏民尊稱知府匡鐸為「匡公」,還為他勒石樹碑,讓世人、後代永遠記住他的名字,讓他的事跡代代流芳。過去,每當洪水來臨,銅台鋪總是首當其衝。現在,這村的百姓看到洪水再也淹不到村裡,地里的莊稼也保住了,因此對匡公另有一番深情。他們把自己居住的村子改名匡公堤,以讓子孫後代永遠銘記知府匡鐸給村民帶來的恩澤。

如今,四百多年過去。隨著歲月的流逝,匡公碑亦不知所向;但是,匡公堤之村名,傳延至今。

(選自《大名府》雜誌2018年春季卷)

匡 鐸 (生卒年月不詳) 字淑教、松野,祖籍南直隸海州(今江蘇省東海縣),其祖父匡德官膠州正千戶,定居膠州。

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中進士,遂任北直隸(今河北省)淶水縣知縣。據當地實情奏請減免徭役和稅銀,裁減為朝廷寄養的馬匹數量,減輕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後調升為監察御史,繼而又調任兵科給事中。在反對宦官馮寶與宰相張居正聯手驅逐大學土高拱一事中,引起朝廷不滿,外放北直隸大名府知府(今北京大名縣)。當時,府境內的漳、衛兩河常發水災。他調集民工在府城北三里處築起20餘里長堤,為百姓除患,世人稱該堤為「匡公堤」。不久,再次遭貶為夷陵州(今湖北宜昌市)知州,又調任河南南陽府同知。晚年,升任刑部郎中,繼任陝西寧夏道按察司僉事。78歲病逝。

匡鐸:明代官吏,知醫。膠州(今屬山東)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曾出守大名府。平時留心醫藥,每於公餘收集驗方單方,後輯成《痘疹方》一卷,大名府推官王敬民為之序。現僅日本存有刻本。

銅台鋪晚眺

清代:蘇春

孤城郭外眺煙波,日落雲寒朔氣多。

四海萍蹤人易老,萬山雪色雁初過。

穆陵壯氣連邊塞,漳水分流納衛河。

更值天涯將歲暮,平生心事獨悲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_efWDmwBmyVoG_1Zdi_l.html

金灘鎮的城

2019-08-18